第246节(3 / 4)
乩笔又动了两下,那劲力却突然一松,就此落在沙盘之中,一动不动。妙玉失望地抬起头,忽听她所在的小院之外有人叩门。待她与老尼一起过去开门,只见一个癞头和尚立在门口,向妙玉双手合什。他身边石阶上则坐着个跛足道人,此刻正袒胸露怀,背着身,费劲地捉身上的虱子。
“小师父,”那癞头和尚和颜悦色地开口,“好教小师父得知,我与这位道友就住在距此不远的院子里,日后大家是邻居,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请尽管提。”
妙玉循着他所指,转头望望距离她所居数十步之遥的一个荒僻院落,颇有点儿吃惊。他们这些“高人”之中,这两位的待遇明显是最差的。那癞头和尚便道:“没办法,我们来得最晚么。”
妙玉明白了,二话不说,便双手合什,冲那癞头和尚纳头行了一礼,道:“大师!大师怀中的铜镜,可否借来一观?”
癞头和尚吃惊地按按胸口,道:“你怎知我怀中揣了一枚铜镜?”
妙玉低眉道:“贫尼先师精擅先天神数,早在数年前就曾经断言,贫尼与‘风月宝鉴’有缘,将来在此必有一会。”其实颁瓟斝早已将风月宝鉴的事完完整整地告诉了妙玉,甚至连这一僧一道的形貌都已经向妙玉形容过了。
癞头和尚吃惊不已,瞥了一眼跛足道人,将信将疑地将怀中的铜镜取了出来,交给妙玉,道:“小师父年纪尚小,日常揽镜自照,也是寻常。但须知此镜有一事要紧……”
“不可照正面,只能照取背面,”妙玉登时接口,“先师亦曾提点,红颜槁木,不过色相之别,贫尼看去,俱是空矣。”
这癞头和尚听妙玉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再无怀疑,知道妙玉定是与这铜镜有缘,便将铜镜交与妙玉,双掌合什,道:“原本就是女子所用之物,暂且交与有缘人保管也未尝不是坏事。”
说着,这癞头和尚一提跛足道人的后颈,将他动地面上拽起来,道:“走吧,走吧,眼看着他人已经自有主张,你我还在这里蝇营狗苟,瞎忙个什么劲儿……”
说着,唠唠叨叨,一起往那破败的院落过去。
妙玉接了宝镜,赶紧命人闭了院门,自己回到禅诗中。原本已经静静伏在沙盘中的乩笔突然又动了起来,刷刷地在沙盘中落下三个字:“好样的!”
“什么,您点了我一道随扈出京?”石咏吃惊不小。
十六阿哥双手一摊,道:“怎么是我点的?明明是皇上钦点的,他老人家说了,你这么闲……”
石咏摸着后脑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哪里闲了?就因为得空捣鼓出了自行车,就证明他很闲么?
“唉,其实是最近蒙古那一条商路发展得不错,皇上让你去看看,蒙古那里还有什么缺的。”十六阿哥终于将他们这次去塞外的主要目的点了出来。
“你呀,就当是出京避一回暑,松快松快,别总将自己那根弦绷得太紧。”十六阿哥好言安慰,“要是实在惦记媳妇儿,那就把媳妇儿也一起带上么!”
石咏想想也是,毕竟石大娘与如英都是多年没有出过京了,倒不如趁这个机会,出京去松快松快。想到这里,他已经大致知道该怎么安排了。
“对了这次,三哥、八哥、十二哥、十三哥,爷,还有十七弟一起出京。皇上还命带了好几个十岁出头的皇孙。”十六阿哥最后又补了一句,教石咏知道他这次与多少大人物一起出京。
石咏想:诚亲王一直担着礼部的差事,十七阿哥则管着理藩院,十六阿哥日常随扈,十二阿哥近几年复起,也有随扈与代为祭灵之类的差事。这几位随扈都不奇怪。这次康熙皇帝竟然点了八阿哥与十三阿哥一起随扈,倒是一件稀奇的事儿。
他从十六阿哥这里听到消息,就立即着手安排。因为这次十三阿哥也一起随扈的关系,如英特地去问了十三福晋,得知十三福晋也有意一起前往承德,男人们往科尔沁去的时候,女眷们就在承德住着。十三福晋听说如英也想去,自然乐意。她膝下孩子多,如英陪着石大娘妯娌一起过去,可以稍许帮她分担一点儿压力。
两下里当即说定,石家与十三阿哥府上的女眷一起过去承德,两家合住当年老尚书马尔汉在承德的别院,顺便将别院也修整修整,免得常年没人住,院子失于打理。
女眷这边都有了着落,石喻也来告诉兄长,说他夏天暑热的时候想随老师朱轼出京走一趟。
原来朱轼一直任着左都御史,如今御史“风闻奏事”的权力已经被弱化,朱轼要上奏折弹劾朝事弊端,必须要拿出真凭实据。因此朱轼想要亲自走一趟河南、山东一带的河工,顺便带年熙与石喻这两个弟子出京,到民间去看一看。
第323章
石喻原本就认为他的见识不够广博, 书读了一肚子,但若是不能学以致用, 那就也是白搭。于是石喻铁了心要与他的老师朱轼和师兄年熙一道出京, 令王氏担心得不行。
石咏却觉得, 石喻已经快要十六岁了, 当年他独自出远门下江南,也不过比这略大一点儿,是该让这孩子自己出门历练历练去了。再者, 他与朱轼和年熙一起出门, 年熙那里,应当会有雍亲王府的人一路照应, 安全应当不用担心。但饶是如此, 石咏还是将石柱与石海父子两个全交给石喻,让这两位护着石喻出京。
此外, 石咏命李寿夫妇留在京中坐镇, 代他出面打理京中一切事宜。其余石家的仆役家人全部随石大娘、王氏与如英出京, 前往承德。
待到五月初,圣驾已经先行出发往承德去,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随扈一起前往。石咏这边则跟在圣驾后面, 算是护送家眷, 护送着十三福晋一大家子和自家女眷一起出发上承德。
石大娘与王氏已是多年没有离开过京城方圆五十里地,而如英上回来承德也要追溯到十几岁选秀之前,因此一大家子人都很兴奋。沛哥儿年纪小,由乳娘抱着, 一路上便乖乖地不哭不闹,唯有安姐儿,像是个片刻也坐不住的皮猴,一旦车驾停下就想撩开帘子往外跑,气得如英牙痒痒的,恨不得给她找根小皮绳儿拴着。连石大娘都说,安安大约是个男孩子投错胎了。 ↑返回顶部↑
“小师父,”那癞头和尚和颜悦色地开口,“好教小师父得知,我与这位道友就住在距此不远的院子里,日后大家是邻居,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请尽管提。”
妙玉循着他所指,转头望望距离她所居数十步之遥的一个荒僻院落,颇有点儿吃惊。他们这些“高人”之中,这两位的待遇明显是最差的。那癞头和尚便道:“没办法,我们来得最晚么。”
妙玉明白了,二话不说,便双手合什,冲那癞头和尚纳头行了一礼,道:“大师!大师怀中的铜镜,可否借来一观?”
癞头和尚吃惊地按按胸口,道:“你怎知我怀中揣了一枚铜镜?”
妙玉低眉道:“贫尼先师精擅先天神数,早在数年前就曾经断言,贫尼与‘风月宝鉴’有缘,将来在此必有一会。”其实颁瓟斝早已将风月宝鉴的事完完整整地告诉了妙玉,甚至连这一僧一道的形貌都已经向妙玉形容过了。
癞头和尚吃惊不已,瞥了一眼跛足道人,将信将疑地将怀中的铜镜取了出来,交给妙玉,道:“小师父年纪尚小,日常揽镜自照,也是寻常。但须知此镜有一事要紧……”
“不可照正面,只能照取背面,”妙玉登时接口,“先师亦曾提点,红颜槁木,不过色相之别,贫尼看去,俱是空矣。”
这癞头和尚听妙玉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再无怀疑,知道妙玉定是与这铜镜有缘,便将铜镜交与妙玉,双掌合什,道:“原本就是女子所用之物,暂且交与有缘人保管也未尝不是坏事。”
说着,这癞头和尚一提跛足道人的后颈,将他动地面上拽起来,道:“走吧,走吧,眼看着他人已经自有主张,你我还在这里蝇营狗苟,瞎忙个什么劲儿……”
说着,唠唠叨叨,一起往那破败的院落过去。
妙玉接了宝镜,赶紧命人闭了院门,自己回到禅诗中。原本已经静静伏在沙盘中的乩笔突然又动了起来,刷刷地在沙盘中落下三个字:“好样的!”
“什么,您点了我一道随扈出京?”石咏吃惊不小。
十六阿哥双手一摊,道:“怎么是我点的?明明是皇上钦点的,他老人家说了,你这么闲……”
石咏摸着后脑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哪里闲了?就因为得空捣鼓出了自行车,就证明他很闲么?
“唉,其实是最近蒙古那一条商路发展得不错,皇上让你去看看,蒙古那里还有什么缺的。”十六阿哥终于将他们这次去塞外的主要目的点了出来。
“你呀,就当是出京避一回暑,松快松快,别总将自己那根弦绷得太紧。”十六阿哥好言安慰,“要是实在惦记媳妇儿,那就把媳妇儿也一起带上么!”
石咏想想也是,毕竟石大娘与如英都是多年没有出过京了,倒不如趁这个机会,出京去松快松快。想到这里,他已经大致知道该怎么安排了。
“对了这次,三哥、八哥、十二哥、十三哥,爷,还有十七弟一起出京。皇上还命带了好几个十岁出头的皇孙。”十六阿哥最后又补了一句,教石咏知道他这次与多少大人物一起出京。
石咏想:诚亲王一直担着礼部的差事,十七阿哥则管着理藩院,十六阿哥日常随扈,十二阿哥近几年复起,也有随扈与代为祭灵之类的差事。这几位随扈都不奇怪。这次康熙皇帝竟然点了八阿哥与十三阿哥一起随扈,倒是一件稀奇的事儿。
他从十六阿哥这里听到消息,就立即着手安排。因为这次十三阿哥也一起随扈的关系,如英特地去问了十三福晋,得知十三福晋也有意一起前往承德,男人们往科尔沁去的时候,女眷们就在承德住着。十三福晋听说如英也想去,自然乐意。她膝下孩子多,如英陪着石大娘妯娌一起过去,可以稍许帮她分担一点儿压力。
两下里当即说定,石家与十三阿哥府上的女眷一起过去承德,两家合住当年老尚书马尔汉在承德的别院,顺便将别院也修整修整,免得常年没人住,院子失于打理。
女眷这边都有了着落,石喻也来告诉兄长,说他夏天暑热的时候想随老师朱轼出京走一趟。
原来朱轼一直任着左都御史,如今御史“风闻奏事”的权力已经被弱化,朱轼要上奏折弹劾朝事弊端,必须要拿出真凭实据。因此朱轼想要亲自走一趟河南、山东一带的河工,顺便带年熙与石喻这两个弟子出京,到民间去看一看。
第323章
石喻原本就认为他的见识不够广博, 书读了一肚子,但若是不能学以致用, 那就也是白搭。于是石喻铁了心要与他的老师朱轼和师兄年熙一道出京, 令王氏担心得不行。
石咏却觉得, 石喻已经快要十六岁了, 当年他独自出远门下江南,也不过比这略大一点儿,是该让这孩子自己出门历练历练去了。再者, 他与朱轼和年熙一起出门, 年熙那里,应当会有雍亲王府的人一路照应, 安全应当不用担心。但饶是如此, 石咏还是将石柱与石海父子两个全交给石喻,让这两位护着石喻出京。
此外, 石咏命李寿夫妇留在京中坐镇, 代他出面打理京中一切事宜。其余石家的仆役家人全部随石大娘、王氏与如英出京, 前往承德。
待到五月初,圣驾已经先行出发往承德去,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随扈一起前往。石咏这边则跟在圣驾后面, 算是护送家眷, 护送着十三福晋一大家子和自家女眷一起出发上承德。
石大娘与王氏已是多年没有离开过京城方圆五十里地,而如英上回来承德也要追溯到十几岁选秀之前,因此一大家子人都很兴奋。沛哥儿年纪小,由乳娘抱着, 一路上便乖乖地不哭不闹,唯有安姐儿,像是个片刻也坐不住的皮猴,一旦车驾停下就想撩开帘子往外跑,气得如英牙痒痒的,恨不得给她找根小皮绳儿拴着。连石大娘都说,安安大约是个男孩子投错胎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