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由于费舍尔导演不光夸奖了这一版的《复仇》,而且夸得有理有据,完全不是体面的客套,于是这些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
  甚至费舍尔导演的评价还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心,又带动了不少人去观看这部电影。
  另外,秦尤那句“《复仇》里很多细节是只有亚裔才能理解的”,让许多亚裔深有同感,尤其是前段时间刚有一部大片是典型的美国人拍的对亚洲文化的幻想。
  嗯……那部倒电影并没有故意丑化亚洲人,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一位亚洲文化发烧友。
  但是该怎么形容呢……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会让人由衷地觉得,你这还不如直接歧视我算了呢!
  是的,甚至如果是故意搞歧视的电影没准都还不会让人有如此强烈的吃屎感,它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一种让亚洲人很绷不住的效果——一种“这谁?反正不是我”的效果。
  于是接下来,不管是在一些亚裔圈子内部的报纸上,还是主流报纸上,都出现了类似的呼吁——
  “我们需要更多亚裔自己拍摄的关于亚裔的电影”
  “无论是好是坏,总该由我们自己来展现自己的想法与模样,而不是再一次由白人高高在上地审视与塑造”
  “我们需要更多来自亚裔的声音”
  “比歧视更加糟糕的是自以为是的了解!而我们不需要更多这种自以为是的目光了!我们需要的是由我们自己的视角展现的亚洲人!”
  “……”
  《复仇》这部电影其实本身并不算很政治化,因为李平导演自己就不是个很政治化的人,他拍故事就是拍故事,但它的班底,它的选材,它的成功,自然而然地就令它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让许多不关心电影的人也参与到了这场呼吁之中,而德斯特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白捡的助力,他们的公关团队混在其中为《复仇》一起造势。
  于是——
  德斯特的宣传机器全力启动后一周,《复仇》票房全美日冠。
  首个拿下全美票房冠军的中国导演!
  ——这是李平导演最近在国内的title。
  《复仇》当初只是个小成本的独立电影,所以并没有海外同步发行这种东西,它在美国上映已经两周了,热度和声势堪称席卷全美,但至今为止海外发行权还在扯皮中——当初艾德找上阿尔文的时候,很长心眼地没把海外发行权直接打包送了,所以现在还能扯皮。
  但是《复仇》会引进国内并上映,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为什么?
  这还需要问为什么吗?
  看看《复仇》的班底吧,再看看《复仇》的成绩吧。
  这真的还需要问为什么吗?
  但是,虽然那些大人物完全不在乎,或者说可能都不知道秦尤出了什么事,网民们的记忆却还没有短暂到那种地步。
  “怎么能让秦尤这种人的电影上映?!”
  “这部电影甚至是秦尤投资的!上映获利的每一分钱都会是在给她送钱!”
  “你们要支持这种人渣继续在演艺圈活动继续赚钱吗?!”
  “……”
  当然,也有道德感比较低下的人已经厌倦了指责秦尤,已经关注起了别的重点。
  “我去,抛开她的个人道德素质不谈,秦尤真nb吧?国内被封杀就跑去好莱坞,甚至还真给她搞成功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