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们吹就吹吧,但这吹得是不是也太离谱了点?!
  但事实证明,穆祺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因为下面还有更离谱的:
  【斯密将自己在中国的日记集结出版,命名为《中华见闻·论自由之精神》。在此书中,他宣称东方的皇帝拥有着“高贵的克制”,虽然掌握的权力远远超出了欧洲一切国王的总和,却从不滥用这个权力(穆祺:啊?!)。欧洲的国王常常召开宫廷的舞会并主持狩猎,在宴会上频频干预各地的政治;中国的皇帝却常常独居于皇家的花园,很少打搅他的朝廷。
  这种独处并非偷懒(穆祺:就是偷懒!),而是更崇高的品格。中国皇帝深深懂得,干预得越少的政府才是越好的政府,减少权力的涉足才能使市场自由的运行。为此,他克制住了权力的欲望,尊重自然运行的逻辑。这种思想称之为“无为”或“无为而治”,皇帝为了铭刻这伟大的真理,甚至将它挂在了自己的寝宫……】
  穆祺:…………
  好吧,老登宫殿的确有刻着道德经的匾额,什么“无为无不为也”。但你们这帮外国人的理解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大病啊?
  这玩意儿还能这么缝的吗?就算道家思想一向纷繁复杂,你们这个搞法也太异端了知道吗?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再吸一口气,最后又吸一口气。三口冷气下肚神智终于恢复。他强忍住铺天盖地无可形容的吐槽欲,到底还是看了下去。
  此时——此时穆祺心中千万个卧槽奔涌不息,本意大概都已经不是什么窥探未来以史为鉴了,而是更纯粹,更直接的惊骇好奇——老子倒要看看这些外国佬还能整出什么花活!
  事实证明,人家确实还能整活:
  【为此,斯密特意翻译了中国的经典《道德经》,将其中的“无为”解释为“自由放任”,总结出了一套“东方自由放任主义”,打算以东方皇帝飞玄真君的智慧来拯救多灾多难的欧洲。在精心修订完毕后,他还特意去了京城一趟,拜访当时已经炙手可热的内阁重臣穆祺。而穆祺看过全书,只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你们那边也读《意林》吗?”
  】
  第72章 激进【端午安康】
  李时珍收拾好药笼, 跨出了寝殿的大门,打算趁时候还早,再到文渊阁去查一查历代库存的医书。十几日前皇帝特别下了恩命, 允许李时珍持令牌随意调阅太医院及文渊阁翰林院的藏书,用以补充他的《本草纲目》(没错,这本药书终于蒙圣上隆恩, 赐名为《本草纲目》了);李时珍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每有空闲一定要文渊阁中查书,还常常拜访京中的名医, 日程颇为紧凑。
  但刚走出寝殿, 侍奉圣驾左右的黄尚纲便匆匆而来,扯一扯李时珍的衣袖, 小声开口:
  “烦请李先生止步,咱家还有一件事要请教。”
  李太医愣了一愣,随即摇头:
  “下官知道公公的意思。但无论公公问多少遍, 下官也只有一句话:圣上的病只能慢慢调理,是不可能一两日间见效的。”
  李时珍接管皇帝医药以来,确实是妙手回春功效非凡。十几日的功夫里飞玄真君的伤势一日好过一日, 虽然还是没有办法长时间的召见大臣批阅公文行使自己的皇权, 但已经能勉强开口说几句话,自己下床行走散心了。只是病去毕竟如抽丝,无论医术再如何精妙高明, 到现在也很难完全消除头部出血的后遗症。可偏偏真君掌权心切, 总是派人明示暗示的试探医生,当然让李太医颇有些不高兴。
  皇家的医患关系就是难整, 治这么个巨婴比他在湖北湖南治五十个病人都费劲。
  黄尚纲赶紧道:“李先生哪里的话!李先生的吩咐我们几个都是记在心里的,如何敢随便乱说!只是……只是咱家近几日伺候, 总觉得圣上举止颇为奇特,生怕是病情又有了什么进展……”
  李时珍微微皱眉:“还请公公细说。”
  皇帝的病情当然不好外泄,更何况这病症还格外的尴尬;黄尚纲左右看了一圈,才低低的交代,说这几日是他当值侍奉,但与飞玄真君的问答之间,却常常感到匪夷所思的困惑。比如前几日真君明明是一人独处,却忽的吃吃笑出了声,露出了一种诡异的、奇特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心满意足来。
  李时珍:“……心满意足?”
  “不错。”黄公公小心点头:“圣上还问我,说知不知道粮食太多了该怎么办……”
  李时珍人都傻了。他木了半晌后与黄公公面面相觑,心里毫无疑问的转着同一个念头:
  皇帝这是真不太对头了!
  如此沉默许久,李太医艰难开口:
  “那然后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