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全球第一次同时发射四枚火箭。
  全球第一个轨道外军用永久设备。
  都在今晚达成。
  不过还不是高兴的时候,这样的发射,他们一共要进行八次。
  只有一连八次都不出问题,最终才算大功告成。
  第1020章 献祭了颜值的凌霄平台
  凌霄平台的发射,一连进行了八天。
  每一天,都是四星连珠的壮观景象。
  琉球人渐渐习惯了这种状况,甚至如果哪天白天没发射,晚上会有人在天台等着,带着啤酒和小吃,等待一场特殊的烟火。
  而海面上,则也有着许多大型船只,不断在指定位置,用改造过的空荡荡甲板,迎接从天而降的火箭回收部件。
  这些部件,会根据种类和状况,一部分直接运回嘉手基地检修后再次投入使用,一部分运回万户基地进行更精密的维修。
  这也得得益于现在“可控水面区域”面积极大才能做到。
  而嘉手基地也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四个智能半掩埋式发射井,圆满完成了所有工作,唯二两个疏漏也不在发射本身,一个是有一个火箭部件在海运过程中,因固定出现问题和海浪,出现了损坏。
  另一个是回收过程中船只位置没算对,一节二级火箭落入了海水中,结果就是小修变大修,甚至直接报废。
  还好买了保险
  这八天紧张、忙碌、充实的过分。
  但通过这次满负荷运转,整个太一天工都测出了自己的新“上限”,哪些环节有待加强,哪些位置可以优化.都有了清晰的脉络,为之后的计划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发射日第八天。
  随着最后四枚火箭升天,凌霄平台一期计划终于进入了尾声。
  此时凌霄平台已经不再是第一天那种“钉刺指环”般的模样,而是彻底有了六边形桶状结构,边长13米,直径(高)22.49米,长度90米。
  由于“榫卯”结构的特殊性,它相当于一截一截组装起来的,每一截都有着六爻隐身发生器,并且都有六根探出来的天线。
  所以远远看着,就像是一条.带刺脊椎骨。
  好吧,原本六爻材料诞生前,对“凌霄”的设想是采用四象隐身模式。
  当时的效果图那叫一个帅,银白色“凌霄”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宝剑,甚至有人提议直接改名叫“太阿”。
  但四象隐身有个问题,那就是和“太阳能”互斥,另外对于结构如此复杂的大型部件,隐身效率也不算完美。
  六爻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更省电,更小巧,更廉价,还不干扰太阳能发电,整个设计都简化了许多。
  唯一献祭掉的,就是颜值了。
  从银白宝剑,直接被干成了“带刺脊椎骨”。
  这一点.算是“太一天工”上上下下的一个遗憾.
  但怎么办呢?航天领域实用性大过天,更何况还是军用设施时髦值等于战斗力的说法,在现实中并不有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