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草原上便来了一群狼,导致羊群死伤无数,牧羊人不得不带着羊群迁徙,然而却不想又遭遇了一只猛虎,如此前有狼后有虎,问牧羊人应当如何做。
  徐韶华看到这个策问时,若不是他养气功夫极好,只怕当场都要变了面色。
  这是隐喻吧!
  什么前狼后虎,这不是如今圣上面临的境地吗?
  可是这样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一府府试最关键的一场考试中,真的没有问题吗?
  徐韶华克制住自己抬眼去看知府大人的冲动,抬手滴了几滴清水在砚台之中,捻起墨条缓慢的磨了起来。
  这是徐韶华的习惯,墨条易碎,他却大力,为了保证墨条不被捏碎,他必要十分小心谨慎,如此才可得一汪墨汁。
  而这个过程,也是他思考的过程。
  少年白皙纤长的手指捏着漆黑的墨条不断的打圈画圆,那双墨玉般的沉静眸子低垂着,日光下鸦羽投下一片阴影。
  袁容又一次不受控制的将目光落在了少年的脸上,他亦好奇今日的策问应该如何作答。
  这一次,徐韶华磨墨的时间格外的久,墨汁过浓,他便再添些水,脑中百念回转,约莫一刻钟后,他这才停了下来。
  他不知为何一府府试会有这样的题目,可若是想要不引人注目,便只要说一些忠君爱国的隐喻之言即可。
  可,这样的答案绝对不会是知府大人乃至……想要看到的。
  徐韶华抚袖提笔,伏案疾书起来,方才他的脑中已经将他所看过的那本书的朝堂纠葛过了一边。
  他心中清楚的明白,只怕也是圣上如今年幼,这才能凭一腔意气,让人写下这样的府试之题。
  这位知府大人,甚至可以说,知府大人上头的巡抚大人都是圣上的真正心腹,所以圣上才能有此一问。
  是的,若是徐韶华没有猜错,此问乃是圣上所题,毕竟除了圣上本人,何人敢隐喻圣上的尴尬境地?
  况且,当初许青云被丢到霖阳府时,也未尝不是朝中势力更替的缘故。
  只不过,书中对于此时之事描写极少,所以徐韶华只能自己斟酌着来,但毫无疑问的是,圣上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一直贯彻着虎狼必除的想法。
  是以,徐韶华便就此提笔写下:
  “学生谨答:牧羊者独而羊者众,若使牧羊者孤而虎狼众,则乎危矣,若使牧羊者众而虎狼孤,则可安之。
  牧羊者非可一人,若是牧羊者众,则可使羊之多矣。羊性有绵软者,温顺胆怯,喜食嫩草;亦有性之刚强者,生利角,好斗勇猛,若使之众矣,狼者怯之。”
  有道是山羊群群不怕虎,言下之意,便是现在需要更多有攻击性的山羊筑起第一道防线。
  而这些山羊,便是如今正在通过科举,艰难展露头角的寒门子弟了,而这也是为何圣上开始增添社学之故。
  “……然狼怯却众,虎有孤勇,羊勇而非长久之计,若可得利刃宝刀,群起而攻之。”
  “……如此,驱狼逐虎,可享安宁。”
  徐韶华写下最后一笔后,这才轻轻吐出一口气,他定定的看着纸上的墨色字迹,看了好一会儿,终是轻轻的搁置毛笔。
  而随着徐韶华搁置毛笔的轻响,其他学子下意识的抬起了头。
  不是吧不是吧?
  这甲字十三号又双叒要提前交卷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