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个江西考生心存幻想地道:“没准这第二道题只是例行询问咱们的任职意向,并不计入殿试成绩呢?”
  “呵呵……你大概不晓得御书房墙上挂的牌匾写的是啥吧?”一个年长的考生显得嗤之以鼻地道。
  江西考生涌起不好的预感,于是认真地询问:“是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年长的考生给出答案。
  此话一出,周围的考生恍然,但亦是无奈地叹息。
  他们遇上百年难得一遇的明君按说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一些懒散的人而言,似乎不见得全都是好事,现在的官场着实是太卷了。
  随着殿试结束,审卷便是开始了。
  由内阁首辅尹台主持,十二位重臣参与其中。
  殿试的试卷并不会“誉抄”,仅仅只是糊掉考生的名字,呈到阅卷官手里的是原卷。在理论上,阅卷官可以通过字迹来判定是某位或几位考生的考卷。
  只不过殿试的工作量比较少,而时间上很充裕,跟乡试和会试八位同考官瓜分考卷的审阅方式不同,殿试是每个阅卷官都要审阅一遍并评分。
  以王守仁为例,即便某位重臣认出王守仁的试卷给了高分,但其他的考官只要不舞弊,那么成绩还是相对客观的。
  内阁首辅尹台在开始阅卷之前,直接锤死了某些考生:“咱们的试卷等级分为五等!按咱们刚才所商量的那般,不表达出海任职意愿的考生最高等级只能是四等!”
  此话一出,大部分想要安于现状的新科进士注定很难拿到高分了。
  “一切依照陛下和元辅安排!”在场的重臣郑重地表态。
  虽然第二道考题是皇帝提出的,但他们亦是双手赞成。
  因为考试成绩好,便可以安心地呆在舒服的职位等升迁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大明用人更加实用型人才。
  现在这帮没有勇气出海的新科进士,只能从更底层做起,而将来大明王朝的国之栋梁将会倾向选用有海外履历的官员。
  大明王朝现在选拔人才的方向正在悄然改变,正越来越重视敢于承担责任和努力进取的实干型人才,亦将是大明王朝继续腾飞的引擎。
  仅是一日,殿试的名次出炉。
  由于他们无权敲定一甲进士的归属,尹直等人在排好其他考生的名次后,便将最优秀的十二份考生试卷捆好交由皇帝定夺。
  朱祐樘在看到十二名考生的名字后,注意到竟然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名字,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亦按着惯例举行小传胪。
  翌日,阳光明媚。
  自从弘治朝开始,小传胪便在西苑举行,而地点通常都选在听潮阁前的空地上。
  朱祐樘现在处理政务是越来越得心应手,特别培养大量能干且敢于扛事的官员后,不再是事无巨细都送上来了。
  由于批阅奏疏的工作量少了,所以他的时间充裕。
  朱祐樘亦想见一见后世中的名人,故而摆驾亲自前来听潮阁主持这一场小传胪考试。
  “臣敬问圣安!”王守仁等十二位新科进士见到皇帝亲至,亦是压抑着激动的心情施礼道。
  他们都是经历了弘治朝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大明王朝,即便是狂如唐伯虎这种江南才子,亦是不得不承认而今的帝王是百年难得一世的明君。
  唐寅其实在弘治下江南的时候,远远见过坐在龙辇上的弘治,但现在如此近距离接触,让他的心脏砰砰地狂跳。
  伦文叙亦是将头放得低低的,生怕对朱祐樘有所冒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