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是按着原来的历史,弘治皇帝自然听从内阁的建议。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清流领袖徐溥,自然是会照顾士大夫阶层的舆论,所以肯定同意进行调查。
  其实这里还存在的南北之争,当时的徐溥是北党,而程敏德是南党,所以徐溥不会错过这个打击南党的机会。
  不过现在的弘治皇帝朱祐樘并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皇帝,亦是不可能事事都听从内阁,而是有着自己清晰的判断。
  从种种的迹象来看,这场舞弊案仅仅是捕风捉影,唯一的实证是“唐寅声称可以夺魁”,但这种话出自天才之口不是很正常吗?
  “陛下,抡才大典关乎大明之根基,此事当有所重视!”尹直看过了户科给事中华昶的奏疏,显得郑重地表态道。
  虽然他心里并不认为是一个舞弊,但终究是关系到大明王朝最重要的选才,所以慎重考虑自然是要让都察院那边重视起来。
  就像有人喊狼来了,虽然不能一下子就相信,但起码还是要抬头望上一眼。
  朱祐樘端起旁边的茶盏,却是吐出两个字:“彻查!”
  “这个科场舞弊仅仅是捕风捉影,不宜打乱如今的抡才大典,还请陛下三思!”尹直的眼睛一瞪,当即进行劝谏道。
  朱祐樘轻呷一口茶水,抬眼望向紧张兮兮的尹直道:“谁说朕要彻查会试舞弊!朕日前便听闻京城的的风言风语,此次如此中伤于人,究竟源于何人之口?此事都察院务必要查清,须将此案办成定例!今后若考生参加考试不顺,便指责会试舞弊,胡乱攀咬于人,咱大明科场公正不是他一个失意之人随便泼脏水的!”
  这个决定跟拯救唐伯虎无关,而是源于一个帝王的正常思维。
  那帮考生因考场失利,仅仅是一个捕风捉影的猜测,便如此公然“风暴”唐寅等人。虽然是他们宣泄情绪的方式,但对唐寅等人无疑是一种不公。
  如果自己因为这些便叫停会试的审卷工作,着手对并没有证据的人与事进行调查,那才是天下第一蠢蛋。
  “陛下,朝廷历来都是默许落榜之人宣泄情绪,此事深究恐让陛下的声名受损!”尹直暗松一口气,旋即显得担忧地提醒道。
  “朕的名声不足惜,后人骂朕暴君则罢!”朱祐樘从来都不看重这些虚名,显得大公无私道:“只是宋澄不贪一文,唐寅亦是按流程参加会试,何以让清官和人才蒙受不白之冤!查是否是考试不顺者胡编乱造,而华昶不盯户部反而管上礼科,查他是否是因亲友而上疏弹劾。”
  “陛下圣明,臣遵旨!”尹直感受到朱祐樘的强烈意志,亦是规规矩矩地施礼。
  城东,明春酒楼。
  庄伯常正与一众友人推杯换盏,脸上洋溢着得意洋洋的笑容。
  自己的同窗好友华昶已经将弹劾的奏疏送上,相信很快便有结果,如果此次会试能够安排重考,那么当年是皆大欢喜。
  当然,即便此次不安排重考,但那道题被定义为泄题,那么各个同考官自然会降低那道题的分数占比,而自己便有可能被选录。
  庄伯常的心情很好,亦是高举酒杯得意地道:“咱们能够高中尚不得知,但他唐子畏必定是要蹲号子了!”
  “咱们为除唐子畏此等科举之害,干杯!”其他考生纷纷举杯相迎,亦是认定朝廷将会着手调查此次的科场舞弊。
  就在他沉醉于这份自得之中时,酒楼楼梯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你们谁是常州举子庄伯常?”都察院检查厅副厅王煜亲自带人上来,目光如炬地望向在场的所有人道。
  在场的举子不由得面面相觑,而后纷纷扭头望向庄伯常。
  庄伯常知晓对方是都察院的人,当即站起来微笑地拱手道:“你们可是都察院的官爷?你们找本举子定是因唐寅科场舞弊之事,本举子跟此人同为南直隶人士,确实知晓一些情况!”
  “庄伯常,本官有三个问题要问于你,你须如实作答!”王煜已经不再是当年冲突的年轻人,显得十分稳定地询问。
  庄伯常的嘴角微微上扬,当即进行表态:“这位官爷尽管开口询问,本举子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去年在秦淮河上,你可是因相好倾慕唐寅,本欲偷袭唐寅反而摔掉门牙?”王煜注意到庄伯常少了一颗门牙,显得十分认真地询问。
  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