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答出来了?”
  “不,绝对不可能!”
  “如此刁钻的题目,这个长年流连烟花之地之人岂能答之?”
  ……
  针对唐寅这个人的事迹已经被庄伯常进行了渲染,结合着这一次题目的难度,所以很多考生进行了深度的怀疑。
  古往今来,科场舞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如果唐寅不是正常作答,那么只能是舞弊了。虽然考场有糊名和誊抄的防舞弊制度,但一切都是人在操作,而人操作便有可以徇私舞弊的空间。
  正是如此,有关唐寅舞弊的猜测甚嚣尘上,而这一切的功劳自然是要归功于庄伯常和一大帮无处宣泄的落榜考生。
  “唐寅肯定舞弊!”
  “不错,他不舞弊又岂能答得出这么刁钻的历史策问!”
  “阅卷今尚未开始,唐寅便说自己必中进士,此不怪哉?”
  ……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原本一些人还仅仅是在心里猜测,但现在已经将自己的舞弊怀疑给直接说出来了。
  由于大家都认定唐寅舞弊,那么自然是要着手寻找证据,能够参与会试舞弊的人自然是非富即贵之人了。
  落榜者心里的怨念比谁都深,想到唐寅出身天下第一府的苏州府,当即开始着手出挖唐寅的祖宗三代。
  “他家肯定很有钱!”
  “啊?他老爹唐广德只是经营一间小酒馆?”
  “他肯定是官二代!”
  “哈哈……他爷爷唐泰任兵部车驾司主事死于土木堡!”
  “假的?当年土木堡的阵亡官员名单并没有这个人?阵亡的车驾司主事不姓唐?”
  ……
  只是调查结果让他们十分的失望,原本他们认为唐寅要么是官宦子弟,要么家里富甲一方,结果两个都不是。
  若是一个开小酒馆掌柜的儿子都能在会试科场舞弊,那才是天下第一奇闻。
  虽然有人开始怀疑唐寅的父亲唐广德对宋澄有大恩,但一个在南边的苏州府,另一个在西北面的徽州府,两地相处着实有点远。
  庄伯常是常州府人士,又是老牌的举人,所以对南直隶的人与事,自然是对其他地方的考生更加清楚。
  针对唐寅的声讨,他自然不可能让事情戛然而止,当即适当放出了“新料”。
  “他好友徐经的家里富可敌国?”
  “听闻他们两人赴京期间,在扬州找了六名歌伎,然后一路北上,日日轮着玩花样!”
  “虽然他们两人是在赴考期间相识,但徐经可是唐寅的铁粉,徐经将花钱得到的题给唐寅很合理!”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