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将信交给刘、赵二人之后,便去前堂见庆阳公主,没想到刘石力劝赵强回去休息,独自一人出门送信,更是在途中遭遇了世族的埋伏,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使得信件落入世族之手,走漏了庆阳公主决定与北府军合作、我等即将加强防备的风声。”
  郗归一边听他报告,一边比对着手中先后收到的两份条陈。
  她打断宋和,径直问道:“北府军的制度,向来是一人为私,二人为公。且不说庆阳公主为何在府衙中逗留如此之久,单是送信求援这样的大事,你便不该只派两个人前往,更不该在发出命令后便不管不顾,任由刘、赵二人阳奉阴违。”
  宋和唯唯应诺,并无辩解之辞。
  郗归接着问道,语气沉沉:“刘石一人出门送信,府衙外的护卫为何竟全然未觉异样,也没有向上级报告?当值之人又是如何登记的?究竟是他们一时疏忽的缘故,还是因为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早已是司空见惯,以至于根本没有引起当事人的警觉?”
  宋和苦笑一声,懊丧地答道:“是我的疏忽。”
  “去年五月,您将刘坚从江北召回,在北府军上下掀起整饬的风潮。从前在北固山时,我也曾受命主抓军中的纪律规矩,因此,当日校场之事,我虽不在场,却也负有责任。因着这个缘故,我对此事的印象十分深刻。自从抵达吴兴以来,我已多次强调按章办事,可却仍有疏漏。”
  一年多来,宋和第一次对着郗归承认自己的无能:“若我没有这般强调,便只是我一人阳奉阴违,以至于生出祸患。如此一来,虽然罪名更甚,可我却不会像如今这般难受。”
  向来自负的宋和,脸上浮现出颓丧的神色:“可事实却是,我明明想要整饬纪律,获得您的肯定,做出一番成绩,可事情的进展却并非如我所预想的模样。我终究在军中待得太少,并不够了解那些基层的将士,也没有与他们建立十分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对这种种违规之事全然不察,出了如今这般的疏漏。”
  宋和跪伏在地,郑重认错:“对此,我无话可说,但请女郎降罪。”
  郗归饮了口茶,淡漠地说道:“起来吧,这才哪到哪呀,还远不到认罪的时候。”
  宋和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重新直起身来。
  他看到郗归的右手放在几案之上,点了点其上的两份条陈,面无表情地问道:“郗途说,会稽大营之中,他曾亲口告诉你,回去之后,务必即刻联系高权,一道加强防备。此事究竟是真是假?如若是真,你下船之后,为何没有立刻去找高权,而是先回了府衙?”
  第141章 偶然
  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倘若前天夜里, 高权率领城外那两千余名将士,与宋和一道入城,或是宋和在世族起兵之前,便带着所有人撤到城外, 那么, 纵使会打草惊蛇, 引起朱、张二氏的警觉,却也绝不至于产生后来那般大的伤亡。
  关于这个事实, 宋和无从辩解。
  他原本已经想好了理由, 可在面对郗归那双好似能够看透一切的眸子时, 他仿佛于刹那之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以至于霎时一个激灵, 意识到自己绝不应该在此刻辩解。
  但这个意识显然来得有些晚了, 以至于宋和清楚地看到, 在察觉他想要辩解的意图之后,郗归竟轻轻地嗤笑了一声。
  她冷淡地说道:“你有什么借口, 尽管都说出来吧。事到如今, 事情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我们索性就锣对锣、鼓对鼓地谈一次,说说过去,也说说未来,权当是不破不立了。”
  宋和不确定郗归的意图,谨慎起见, 他决定闭口不言, 先观望观望再说。
  对于他的缄默,郗归仿佛并不太在意, 只是面若霜雪地说道:“你不是不知道面见高权一事事关重大,你只是着急。”
  “你急着去稳住庆阳公主,你生怕自己不能抓住这个身份高贵的女人,你怕她行事飘忽不定,于几个时辰内又改了主意。”
  “你心里很清楚,北府军有不止一种办法,能在吴兴展开分田入籍之事。可你若要尽快跻身上层,却只有尚主这一条快速便捷而又切实可行的法子。”
  “你认为自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所以才会纵容庆阳一直留在府衙等候,所以才不先去面见高权,而是直接带人回了府衙。”
  郗归的语气讥诮而严厉:“不要跟我说什么诸如渡口距离大营太远,你回来得时间太晚,去大营的路与回府衙不顺路之类的鬼话。你若真的想做,纵有十个八个困难,也全都能够克服。更何况,这本也只是多绕点路的工夫,并不是什么难办的事。”
  她冷冷地说道:“承认吧,宋和,你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宋和深深看了郗归一眼,并未急着辩解什么。
  在听到高权那句“十不余三”之后,他就知道必定会有如今这般的局面。
  坦白讲,宋和心中其实颇有些不以为然——私心?人生天地间,谁又能没有私心?若非为了那点私心,他堂堂七尺男儿,又何必摧眉折腰地来追随一个女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