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 第2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江从鱼道:“我哪里知道会遇到他本人,明明只是我们那边口口相传的笑话而已。”
  沈鹤溪道:“各地风土人情皆不相同,也都有只在当地才有的土产,外人不知道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种事便去嘲笑别人,实在不是君子所为。你要是一次失言就被嘲笑个十几二十年,你能高兴吗?”
  江从鱼被问住了。
  这事要是落到自己头上,那确实挺难受的。
  只不过笑话这东西大多都是有点缺德的,不缺德的都不好笑,他从小这么听人讲了,自然也这么对人说。
  江从鱼虚心受教:“我知道了,下次我一定不这样嘲笑别人了!”话落后觑见沈鹤溪的脸色缓和了不少,他才继续请教道,“那我现在怎么办?耿尚书会不会一直生我的气?”
  沈鹤溪说:“耿尚书不是记仇的人。”
  他这话其实也就糊弄江从鱼,耿尚书是秦川人,年轻时脾气最是火爆,也最爱以牙还牙。后来受的挫折多了,他才不得不收敛了些许脾性。
  只不过朝中这些活下来的老臣,当初大多是被江从鱼他爹明贬暗保给护下来的。他们即便嘴上不提,心里头也大多还念着几分旧情。
  只要江从鱼不犯下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愿意出面保他的人可以说是多不胜数。
  正是因为江从鱼在京师走上几步就能遇到个他爹的故交,沈鹤溪才对江从鱼要求得更为严格。
  这孩子才十几岁,好奇心重又年轻气盛,最容易行差踏错,过于宽纵反而是害了他。
  要不然杨连山这么容易心软的人怎么会对江从鱼那般严厉?无非是爱之深,责之切。
  缘分这东西还挺奇妙的。
  沈鹤溪与江清泓曾是“北张南杨”这一辈中公认的最出色的弟子,却阴差阳错地没有任何交集,连一面之缘都不曾有过。
  他当初因缘际会之下结识的是杨连山,与他成为知己好友的也是杨连山,所以江从鱼在他这里是杨连山的学生。
  他不会让江从鱼在自己眼皮底下行差踏错。
  江从鱼哪里知道沈鹤溪的用心,只觉得沈鹤溪这人虽然老爱板着一张脸,但人还怪好的,不是那种不愿意听你说话的臭脾气。
  他开开心心地在沈鹤溪这边蹭了饭才离开。
  第28章
  江从鱼回斋舍的路上遇到几个同窗,与他们一路聊回去,却听有人埋怨秦溯那批人不仅狗眼看人低,还爱学他们做事。
  他们结伴读书读报,秦溯那边也跟着学。
  江从鱼笑着宽慰道:“这些本来就是很寻常的事,哪有我们做了人家就做不得的道理。”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许多人一思及那些人的态度还是如鲠在喉。
  他们的出身是不如那些官宦子弟高,可他们也不用一见面就把“我看不起你”几个大字写在脸上吧?
  叫他们怀疑他们家里是不是小人得志才侥幸当了高官,要不然他们家的儿孙怎地这么没教养?
  江从鱼对自己偶尔遭人白眼的事不甚在乎,只觉得“不遭人妒是庸才”,可他不能叫其他人也不放在心上。大家都才十几岁,凭什么要忍受对方的无礼对待?
  他一路上认真聆听着众人的想法,并没有再劝他们别在意。
  待到回了自己的斋舍,江从鱼就坐在那儿思量起如何处理这些不明不白的矛盾来。
  许多事其实都是堵不如疏的,没有叫哪边一味忍让的道理,不能把邹迎他们的志气都给磨没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