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在文娱行业里疯狂内卷 第15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马萨卡。
  李若秋的好友不明白中国人对屏蔽词的反应为何如此之大,直到前者点开一个绿色的app,然后……
  “这些文章为何被锁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口’字?”
  “为啥这段要用英文?”
  “为……”
  李若秋的好友一回头,看到一张写满沧桑德的脸。
  想起那些骂无可骂的净网活动, 想起能把儿童电视台逼到无片可播的家长, 李若秋便没法回答好友的问题,只能做出“麻了, 赶紧毁灭了”的表情说道:“你知道吗?保护儿童的最佳方法就是阉割所有的年轻人。”
  “然后让社会去毒打他们吗?”李若秋的好友有点看不懂这种操作:“这真的不是在害人吗?”
  作为在巴西长大的霓虹人,李若秋的好友比任何人都清楚“玻璃房”的危害。考虑到南美地区那无比优秀的匹配机制, 李若秋的好友是真不理解一刀切的政策,甚至还以玩笑般的语气说道:“感觉按照这种方式养出的孩子一定会在进社会后遭到毒打。”
  李若秋的表情又是一变, 眉毛轻挑道:“蠢有蠢的好处。”
  “不把人养蠢一点又怎么好割韭菜呢?”李若秋看着精英教育下的好友, 反问道:“你信快乐教育吗?”
  李若秋的好友愣了下,随即笑道:“不信。”
  “那不就结了。”想起儿时的文娱产业,再看现在恨不得把成年人当宝宝养, 然后又对“无菌舱”里的大学生三催四逼,恨不得按头配|种的风气, 李若秋就感到一阵难以言说的无力。
  啧!
  几千年过去了,怎么有些东西就一直没变呢!
  好在群英净网归净网, 没有搞出“口口口”的离谱操作,所以在国内的up主和博主搬运了国外……尤其是华裔的评价后,不少人对群英的违禁词政策大为改观,使得群英顺势推出个建议窗口,并且还在置顶博文上挂了链接,让人可以查询会被和谐的违禁词。
  出乎意料的是,虽然国内不大喜欢这一政策,但是考虑到人口数量与近几年的网络发展让贵物贵言的比例有所上升,所以在被恶心与被歧视的困境里,不少人都选择前者。
  这也让群英推出的违禁词网站一度成了各大公司的参考样本,从而带来意料之外的收入。
  是的,你没看错。
  靠着推出不断更新的违禁词网站与相关服务,群英赚的盆满钵满,甚至超过了《露露的奇妙冒险》所带来的全部收益。
  嗅觉敏锐的k大抢在外国公司把群英当成样本库前申请专利,切身体会了把“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霸道滋味。
  更有意思的是,这还是群英第一次靠国内的“特色”赚了大钱。
  怎么说呢!
  还挺微妙的。
  “不是吧!这样也能疯狂上分?”经历过零几年大和谐的宅男们沉默了,连带着在10年前后被扫到台风的宅女们也不说话了:“这算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一旁的同事犹豫了下,小声问道:“这话能这么用吗?”
  “不能吧!”某个在嚼薯片的人含糊不清道:“这算是抄国内的作业?”
  “齐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国外抄国内作业的。”某个去打咖啡的员工摇摇头道:“而且还是这种作业。”
  “呵!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以前又不是没有这事。”某个与刘炜宁年纪相仿的海归大佬含糊不清道:“文化交流的事儿只要不涉及版权之争就没啥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