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历史的遗物》(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经卷带回伦敦之后,迅速轰动了这个欧洲的学术界,欧洲的学者没有想到,中国的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居然保存着这么具有文物价值的经卷。
  无数的野心家开始筹划来敦煌莫高窟大赚一笔,其中就有一位法国人,他叫伯希和。
  这位伯希和不但精通汉语,而且精通汉学,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超过了很多的中国学者,是欧美汉学的领袖人物。伯希和明白,斯坦因开辟的东方敦煌学的文化宝藏,有很多的文物可以带回法国,于是这位法国人出发了。
  伯希和精通汉语,这让他在面对王道士的时候没有任何语言上的障碍。就算是沟通有障碍,那些马蹄银也不会有障碍。
  伯希和依靠马蹄银获得了王圆篆的信任,他进入了藏经洞,在那里,依靠博学的汉学知识,伯希和从这里带走了大批经卷。
  由于斯坦因不懂汉语,他对于这些经卷都是随机筛选的,而伯希和精通汉学,他挑选的都是经卷当中的精品,这些精品经文,大多数被收藏在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内。
  伯希和把经文带回了法国,却遭到了一些法国学者的质疑,他们指责伯希和浪费研究经费,带回了一些废纸冒充敦煌的经文。因为当时很多的欧洲学者都认为,敦煌的经文都被英国人斯坦因拿光了。
  后来斯坦因出版书籍,指出敦煌还有大量的经文留在了那里,法国学术界才认可伯希和的经文的真实性。
  伯希和与中国学术界渊源很深,他认识王国维,罗振玉等国学大师。有一次,伯希和以法国外交官的身份出访北京,就见到了王国维,罗振玉等人。
  伯希和有意向王国维,罗振玉炫耀一下自己从敦煌带来的经文,向王国维展示了两本。伯希和也低估了中国学者的知识,他以为中国学者不会看出这两本经文的重要性,谁知道罗振玉一眼就看出来了。
  之后王国维和罗振玉上书清政府,要求把敦煌莫高窟的经文运回北京妥善保管,清政府立刻下令甘肃省把那里的经卷全部运回北京。
  这个时候中国人的贪婪和愚昧又暴露了出来,王道士把很多经文藏了起来,不给清朝的官员,因为清朝也没有什么补偿款之类的。清朝官员带走了很多的文物,他们觉得奇货可居,就开始中饱私囊,甘肃省衙门扣了一部分,进入陕西地界,这里的官府再扣一部分,进入河南地界,这里的官员再扣一部分..稀稀拉拉到了北京的经卷和文物,就只剩下了80000多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内。
  之后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美国人华尔斯,俄国人奥尔登堡先后到来,继续着莫高窟的淘宝之旅。
  被官员克扣的敦煌经卷,很多流落民间,被那些欧美和日本的收藏家买走了,再次流失..
  影片的结尾处,奥莱尔·斯坦因的曾孙,杰克·斯坦因教授在文物交流会上对众人讲道:“文物是文明的托载体,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在内的很多欧美博物馆,收藏着大量中国,埃及,希腊,印度的文物。
  “在这个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尽早的让这些文物回家,而不是供奉在橱窗内欣赏着这些取之不武的文物,让我们先从中国的敦煌莫高窟讲起,我的曾祖父奥莱尔·斯坦因正是当年的参与者之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