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纳税大户 第135节(2 / 4)
玉格笑着点点头。
次日玉格就给各家都传了话,约好一日再谈。
当日,三家都到了,才愕然发现,她居然是同时约的三家。
这位玉大人果然不着调的时候极不着调。
三家这样想着,心思各异的互相见了礼,让着请进。
玉格开门见山的道:“各位愿意派人过来帮忙,都是一片好心,玉格当然不能拒绝了各位的好意。”
三家惊诧而面面相觑,怎么,她同时约三家,不是要都拒了的意思吗。
后话,一定有后话,户部和内务府的人如此想着,也耐心等着。
蒙古亲王的人却是顺势哈哈笑道:“那好,玉大人看我们什么时候过来?”
玉格笑道:“三月底厂房就完工了,大人四月初来就行。”
“好。”蒙古亲王的人一口答应下来。
户部和内务府的人这才惊觉醒悟过来,都说了这是个不着调的,他们怎么还按着正常人的思路去想她!
当下,户部的内务府的人也道:“那咱们也四月初来?”
玉格笑着点点头,又道:“只是我这儿还有一样规矩要先和各位大人说明白。”
“玉大人请讲。”事情办得顺利,几人的态度都不错,不过顺利得太过,几人也带着些警惕。
玉格道:“就一条,到了金缕记得守金缕记的规矩,规矩稍微有一些严苛,不是针对各位大人,是大伙儿都要遵守的,我也不例外,各位都知道,红福记、芙蓉记和金缕记的东西新颖,是以卖得也比别处贵得多,所以外头有不少仿着咱们的东西做的,所以在正式开售前,都有一段保密期,在这段保密期内,不得离开厂房,也不得和外界接触,许进不许出。”
虽然这样类似禁闭的所谓保密期,让人很难接受,不过她说得有道理,又不单单只针对他们,所以也不好拒绝。
见几位大人神色犹豫,玉格无奈的摊手道:“其实我也不愿这样,不过这买卖太大了,这可是一上手就要铺遍整个大清的买卖,这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
“唉,”玉格叹了一声,接着道:“金缕记这回要一气儿备出能供各州各府各县各镇的铺面的货来,保密期大约要从四月一直到进十月了,时候不短,各位大人都是有家有室的,这个,各位大人好好考虑,无论如何,各位大人的援手之情,玉格都记下了。”
玉格诚恳郑重的行了一礼。
她这话这一礼,又叫三家的人都看不明白了,好像也不是编出来的推诿之词。
那,答不答应?
还是蒙古亲王的人最先应道:“无妨,进了金缕记遵守金缕记的规矩,本就是应当的,玉大人不用客气,金缕记也是咱们蒙古的买卖,玉大人放心,四月初在下就来玉大人这处应卯。”
玉格笑着点点头,“好,多谢。”
蒙古亲王的人豪爽笑道:“大人客气了。”
玉格问询的看向户部和内务府的人。
两家的见此,又有蒙古亲王的人比着,也只好先答应下来,至于人选问题,回去再慢慢商议就是,再长的保密期,也不可能关他们一辈子,再说,他们可不是为了银子才要进去的。
这事儿说定后,玉格便把提请选用士子的折子奏到了康熙那处。
不过次日,返回来的折子上便多了一个准字。
玉格拿着奏折对崔先生笑道:“先生可以买箩筐收拜帖了。” ↑返回顶部↑
次日玉格就给各家都传了话,约好一日再谈。
当日,三家都到了,才愕然发现,她居然是同时约的三家。
这位玉大人果然不着调的时候极不着调。
三家这样想着,心思各异的互相见了礼,让着请进。
玉格开门见山的道:“各位愿意派人过来帮忙,都是一片好心,玉格当然不能拒绝了各位的好意。”
三家惊诧而面面相觑,怎么,她同时约三家,不是要都拒了的意思吗。
后话,一定有后话,户部和内务府的人如此想着,也耐心等着。
蒙古亲王的人却是顺势哈哈笑道:“那好,玉大人看我们什么时候过来?”
玉格笑道:“三月底厂房就完工了,大人四月初来就行。”
“好。”蒙古亲王的人一口答应下来。
户部和内务府的人这才惊觉醒悟过来,都说了这是个不着调的,他们怎么还按着正常人的思路去想她!
当下,户部的内务府的人也道:“那咱们也四月初来?”
玉格笑着点点头,又道:“只是我这儿还有一样规矩要先和各位大人说明白。”
“玉大人请讲。”事情办得顺利,几人的态度都不错,不过顺利得太过,几人也带着些警惕。
玉格道:“就一条,到了金缕记得守金缕记的规矩,规矩稍微有一些严苛,不是针对各位大人,是大伙儿都要遵守的,我也不例外,各位都知道,红福记、芙蓉记和金缕记的东西新颖,是以卖得也比别处贵得多,所以外头有不少仿着咱们的东西做的,所以在正式开售前,都有一段保密期,在这段保密期内,不得离开厂房,也不得和外界接触,许进不许出。”
虽然这样类似禁闭的所谓保密期,让人很难接受,不过她说得有道理,又不单单只针对他们,所以也不好拒绝。
见几位大人神色犹豫,玉格无奈的摊手道:“其实我也不愿这样,不过这买卖太大了,这可是一上手就要铺遍整个大清的买卖,这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
“唉,”玉格叹了一声,接着道:“金缕记这回要一气儿备出能供各州各府各县各镇的铺面的货来,保密期大约要从四月一直到进十月了,时候不短,各位大人都是有家有室的,这个,各位大人好好考虑,无论如何,各位大人的援手之情,玉格都记下了。”
玉格诚恳郑重的行了一礼。
她这话这一礼,又叫三家的人都看不明白了,好像也不是编出来的推诿之词。
那,答不答应?
还是蒙古亲王的人最先应道:“无妨,进了金缕记遵守金缕记的规矩,本就是应当的,玉大人不用客气,金缕记也是咱们蒙古的买卖,玉大人放心,四月初在下就来玉大人这处应卯。”
玉格笑着点点头,“好,多谢。”
蒙古亲王的人豪爽笑道:“大人客气了。”
玉格问询的看向户部和内务府的人。
两家的见此,又有蒙古亲王的人比着,也只好先答应下来,至于人选问题,回去再慢慢商议就是,再长的保密期,也不可能关他们一辈子,再说,他们可不是为了银子才要进去的。
这事儿说定后,玉格便把提请选用士子的折子奏到了康熙那处。
不过次日,返回来的折子上便多了一个准字。
玉格拿着奏折对崔先生笑道:“先生可以买箩筐收拜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