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人记得便好啊。”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
  兄友弟恭:
  “太白兄!我们兄弟俩情比金坚啊!”
  卧龙凤雏:
  李隆基:嘶~天幕怎么揭人老底?饮个茶而已嘛~
  弘历:怎么,诗就是我以后写的,有问题吗?不是一代名作吗?
  ——
  [1]《旧唐书》有关饮茶风气的描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天闾之间,嗜好尤甚。”
  [2]《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太山有僧大兴禅教,人人煮茶驱睡,致使人人相仿效,逐成风俗。”
  [3]《茶经》唐,陆羽,记载茶叶生产过程:“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4]《茶经·五之煮》中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5]《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唐,李白
  [6]《大观茶论》宋徽宗,赵佶
  [7]《茶业通史》记载,李隆基为了早日喝上贡茶,在茶树还没吐芽时便催促不止。
  [8]《观采茶作歌》清,乾隆
  [9]唐玄宗饮茶时期来自《茶文化…》博文,史家之韵
  [10]茶经记载“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
  [11]煮茶参考顾小思博文视频唐朝茶文化一期,茶经,《茶经直解》博文,mango
  第19章 螃蟹的n种吃法
  三希堂内,有人陷入了沉思,只因“前日采茶我不喜”这首诗,与他自己的诗风也太像了,有一种很亲切的熟悉感。
  “小李子,你说这诗……”
  “万岁爷,这可是好诗啊!也不知是哪位主子爷所作,老奴读来都觉得朗朗上口!”
  李玉这一通顺毛捋,给乾隆帝捋舒坦了,不再揪着天幕对此诗的一番‘曲解’而喋喋不休。
  这首诗到底是哪位皇上的佳作他李玉还能不知道吗,没瞧见三希堂放满了一整书柜的诗,都是这样风格的,连他李玉都能一下子从天幕中认出来自家万岁爷的诗呢。
  乾隆又皱着眉想起了天幕所言的采茶地:“大明湖畔,不错,应是个好地方,下回下江南就先去那儿罢!”
  -
  【说完了大唐的诗酒茶,来聊聊唐朝资深老饕们都喜爱的美味,此物可不仅是唐朝人们喜爱,就连现如今也深受大众追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