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第八章神通力(13 / 18)
这时,其它地方也相继传来骚动,那是去往各处召集同伴的士兵。有的人疯狂大喊,有的则是一声惨叫后就没有动静了。
下一刻,骇人的一幕出现了:街道两旁突然涌出了许多人,那些原本紧闭的房门突然打开了,里面的人蜂拥而出,你根本想象不到,那场景就像某种恶心的小昆虫原本生活在巢穴里,巢穴的入口只是地上一个小小的洞眼,你以为里面没多大空间,谁知当你捣毁它们老窝时,那些虫子就像潮水一般涌出来。
小镇各处亮起了火把,借着火光我看清了这些所谓小镇居民们的装扮,他们脱去了雨衣,露出了统一的制服,那不是盗匪,而是魏军的装束!我放开嗓子大吼,声音在雨夜里回荡:
“是魏军——这是魏军的陷阱!”
我应该早点想到的,那支隐蔽的魏军部队在躲什么呢?没有其它可能,只能是我们。为什么当时我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呢?我先入为主,思维僵化了……那支部队一定是运输车队,在得到了这里人的通知后为了不暴露而选择就地隐蔽。
许多人抬起头,脸上尽是困惑的表情,可能既没找到声音的来源,也不明白话里的含义。
赵云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举起枪挥了挥,那意思是:带路。
我压下内心的自责,迅速俯冲下来,从营地的一个支架上夺走一个燃着松明的火把,然后飞到比之前还高的地方,专注、冷静而高效地扫视着整个镇子,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大街小巷的魏军都开始向中央靠拢,宛如一整个社群的蚂蚁包围了一块蜜糖。
找到了。无数条无形的线浮现在我的眼前,每一条线代表一个通往外部的路线,从我们所在的位置向四面八方生发出去。这复杂的路线图很快开始简化,那些错误的、低效的路线依次从我眼前淡化消失,最后只剩下一条格外清晰鲜明地留在那里,宛如被强光刺激在眼球上烙下的幻觉。
我默默忍受着飞焰的炙烤,举着火把,沿着跟无形的线重合的街道向前飞去,火苗噼啪作响。我把小狐狸塞进脖子后面的衣服里,问了句:“好了吗,别掉下去——”稚嫩的声音“嗯”了一声,小爪子抓紧了我的头发。下面的部队在赵云和云禄的带领下跟着我移动,很快就遭遇了敌军。“不要恋战,全速前进!”赵云高喊。
激烈的巷战爆发了。赵云的长枪舞成了一片银光,这有点奇怪,我看云禄的动作不比他慢,但没有谁的武器像他那样反射着荧光。是他保养得好,上的蜡多吗?
即使抛开这点不谈,他奋战的身姿也注定深深烙印于在场每个人眼中。他像猎豹般矫捷、像猿猴般机敏、像鹰隼般迅猛,他长枪覆盖范围是一片无人可以进入的死域,雨水像被雨伞甩出去一样在他周围飞扬。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打头阵,那么我还不至于同情他的敌人,但事实是有两个。他跟云禄两人在不算宽敞的街道上的协同作战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赏心悦目,就像两枚卡合在一起的齿轮那样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我突然觉得这两个人有点像灌溉水车里的分流器,水流遇到它们便一分为二,转向不同的方向。
你看他们迎着蜂拥而来的魏军不就像迎着水流的分流器吗?只不过水会流走,但尸体堆在那儿不会动。
说实话我有点羡慕赵云,他能跟云禄配合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们二人的武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形成了共鸣。我仔细观察了他一会儿,认出了他的流派,他师父是集大成者,而他应该是合派枪法。这是兼蓄了沙派与石派优点的大家枪法,沙派擅移行,石派擅抖腕,赵云表现出的技击特点兼而有之,那把荧光闪烁的枪长度介于长枪和短枪之间也证实了这点。
我和云禄的枪法是我们祖传的马家枪法,融合了一定的棍法,不仅重视枪头的扎刺,也重视枪身的运用。不过由于云禄是女孩,父亲教她的时候给她加入了部分峨眉技法,这是一个以巧取胜的流派,或许如此跟合派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因而合作愉快吧。
我抬眼望去,前方的路几乎被人海堵塞,我晃了晃火把,示意他们在路口右转,这是我事先已经计算好的,再绕几个弯就可以出去了。
赵云和云禄在岔路口阻挡敌人,让大部队先通过。这时队尾传来一声呐喊,我扭头看去,只见几个士兵掉队了,跟敌人发生了缠斗,很快接连遭到屠戮。其中有个人好像受了伤站不起来,另一个人似乎在救他。他一边大喊大叫一边胡乱挥舞手中的刀,护着那个倒地的同伴不让敌人靠近,拼命拽着他后退。
但敌人太多了,他完全抵挡不住。眼看他们就要惨遭杀害,云禄闪电般冲过来,长枪一伸,刚好架住了挥下来的三、四把弯刀,迸发出锵越的声音。她一压枪根、猛地一挑,把那些刀都挑到了空中,然后枪身一扫,“喝”的一声打在敌人胸口,数人被击飞,撞到房屋上,击打的地方出现了一团雨雾。
这个时候就别管了……我刚这么想,又是一道电光闪过,赵云出现在云禄背后,横枪拦住了另一个方向的攻击,这里是云禄的死角。但是由于他来得太仓促,稍微产生了一些误判,导致被敌人用刀剑伤到了左臂,我看见他肘部的衣服破了。他挥枪猛然推开敌人的武器,紧接着下蹲、双手握着长枪划圆,力道之大使枪身弯曲。他用出了纯熟的半圈半裹的手法,挑打敌人的下盘,长枪在他手中宛如蛇一样灵活刁钻,甚至产生了幻影,然后就看到魏军士卒纷纷像木偶一样滑稽地倒在地上。
“将军!”云禄扭过头,惊讶地看着他。
“没事,你去前面,我来断后!”赵云说。
云禄救出了幸存的士兵,让他们加入了队伍,然后转过拐角,往大部队前面赶去。
赵云跟着部队后退,来到岔路口,敌人涌了过来。他摆开架势,横枪呼号:“吾乃常山赵子龙,敌军尽管放马过来!”
这声音我在天上听得一清二楚,像轰雷一样惊心动魄,充满威慑力。一大批敌人在他前方十米处停下了脚步,逡巡着不敢向前,人群密密麻麻。赵云稳稳地端着枪,与他们对峙着。我为了引路不得不去队伍前方,很快就被房子挡住,看不见他了,但我不是很担心。我挥动火把,指引着云禄,她率领着大部队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杀出重围,离开了街道,来到了镇子外面,渐渐摆脱了敌人。
这外面荒郊野岭,一片苍茫,什么也看不见,也就没有了指路的意义。我降落在云禄身边,避免无谓地消耗真气。我们摸黑走了一段路,本来逐渐远去的嘈杂声突然又在后方响了起来。
只见一个黑影在原野上一马当先地疾跑而来,身后是大批追兵,数量远超我们,如果不是那杆微微发光的枪,我认不出是赵云。云禄立刻翻身上马,随即牵过另一匹马的缰绳,大喊了一声“驾”,朝着赵云策马疾驱。
他们俩汇合后,赵云纵身一跃,骑上了另一匹马,两人调转马头,奔驰回来。赵云高喊:“跑起来,全军前进!”
敌人穷追不舍,我们辨认不清方向,只能哪里有路往哪里跑。过了一会儿,下了一天的雨终于停了,月亮从云后露出了半张脸,我们总算能看清周围的环境。只见前方有个地带反射着月光,是一条河,毫无疑问,我们来到了养家河边,看来我们的方向错误地偏向了北边,而且仓促间也没有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
眼下再想往西边跑已经来不及了,河道从西南边延伸过来,而魏军正从南边包围过来。这条河段没有渡口,赵云策马找了两遍,证明我的观察没有错。也就是说,我们可能要重温当年淮阴侯韩信的经历,但结果想必会大相径庭。 ↑返回顶部↑
下一刻,骇人的一幕出现了:街道两旁突然涌出了许多人,那些原本紧闭的房门突然打开了,里面的人蜂拥而出,你根本想象不到,那场景就像某种恶心的小昆虫原本生活在巢穴里,巢穴的入口只是地上一个小小的洞眼,你以为里面没多大空间,谁知当你捣毁它们老窝时,那些虫子就像潮水一般涌出来。
小镇各处亮起了火把,借着火光我看清了这些所谓小镇居民们的装扮,他们脱去了雨衣,露出了统一的制服,那不是盗匪,而是魏军的装束!我放开嗓子大吼,声音在雨夜里回荡:
“是魏军——这是魏军的陷阱!”
我应该早点想到的,那支隐蔽的魏军部队在躲什么呢?没有其它可能,只能是我们。为什么当时我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呢?我先入为主,思维僵化了……那支部队一定是运输车队,在得到了这里人的通知后为了不暴露而选择就地隐蔽。
许多人抬起头,脸上尽是困惑的表情,可能既没找到声音的来源,也不明白话里的含义。
赵云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举起枪挥了挥,那意思是:带路。
我压下内心的自责,迅速俯冲下来,从营地的一个支架上夺走一个燃着松明的火把,然后飞到比之前还高的地方,专注、冷静而高效地扫视着整个镇子,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大街小巷的魏军都开始向中央靠拢,宛如一整个社群的蚂蚁包围了一块蜜糖。
找到了。无数条无形的线浮现在我的眼前,每一条线代表一个通往外部的路线,从我们所在的位置向四面八方生发出去。这复杂的路线图很快开始简化,那些错误的、低效的路线依次从我眼前淡化消失,最后只剩下一条格外清晰鲜明地留在那里,宛如被强光刺激在眼球上烙下的幻觉。
我默默忍受着飞焰的炙烤,举着火把,沿着跟无形的线重合的街道向前飞去,火苗噼啪作响。我把小狐狸塞进脖子后面的衣服里,问了句:“好了吗,别掉下去——”稚嫩的声音“嗯”了一声,小爪子抓紧了我的头发。下面的部队在赵云和云禄的带领下跟着我移动,很快就遭遇了敌军。“不要恋战,全速前进!”赵云高喊。
激烈的巷战爆发了。赵云的长枪舞成了一片银光,这有点奇怪,我看云禄的动作不比他慢,但没有谁的武器像他那样反射着荧光。是他保养得好,上的蜡多吗?
即使抛开这点不谈,他奋战的身姿也注定深深烙印于在场每个人眼中。他像猎豹般矫捷、像猿猴般机敏、像鹰隼般迅猛,他长枪覆盖范围是一片无人可以进入的死域,雨水像被雨伞甩出去一样在他周围飞扬。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打头阵,那么我还不至于同情他的敌人,但事实是有两个。他跟云禄两人在不算宽敞的街道上的协同作战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赏心悦目,就像两枚卡合在一起的齿轮那样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我突然觉得这两个人有点像灌溉水车里的分流器,水流遇到它们便一分为二,转向不同的方向。
你看他们迎着蜂拥而来的魏军不就像迎着水流的分流器吗?只不过水会流走,但尸体堆在那儿不会动。
说实话我有点羡慕赵云,他能跟云禄配合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们二人的武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形成了共鸣。我仔细观察了他一会儿,认出了他的流派,他师父是集大成者,而他应该是合派枪法。这是兼蓄了沙派与石派优点的大家枪法,沙派擅移行,石派擅抖腕,赵云表现出的技击特点兼而有之,那把荧光闪烁的枪长度介于长枪和短枪之间也证实了这点。
我和云禄的枪法是我们祖传的马家枪法,融合了一定的棍法,不仅重视枪头的扎刺,也重视枪身的运用。不过由于云禄是女孩,父亲教她的时候给她加入了部分峨眉技法,这是一个以巧取胜的流派,或许如此跟合派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因而合作愉快吧。
我抬眼望去,前方的路几乎被人海堵塞,我晃了晃火把,示意他们在路口右转,这是我事先已经计算好的,再绕几个弯就可以出去了。
赵云和云禄在岔路口阻挡敌人,让大部队先通过。这时队尾传来一声呐喊,我扭头看去,只见几个士兵掉队了,跟敌人发生了缠斗,很快接连遭到屠戮。其中有个人好像受了伤站不起来,另一个人似乎在救他。他一边大喊大叫一边胡乱挥舞手中的刀,护着那个倒地的同伴不让敌人靠近,拼命拽着他后退。
但敌人太多了,他完全抵挡不住。眼看他们就要惨遭杀害,云禄闪电般冲过来,长枪一伸,刚好架住了挥下来的三、四把弯刀,迸发出锵越的声音。她一压枪根、猛地一挑,把那些刀都挑到了空中,然后枪身一扫,“喝”的一声打在敌人胸口,数人被击飞,撞到房屋上,击打的地方出现了一团雨雾。
这个时候就别管了……我刚这么想,又是一道电光闪过,赵云出现在云禄背后,横枪拦住了另一个方向的攻击,这里是云禄的死角。但是由于他来得太仓促,稍微产生了一些误判,导致被敌人用刀剑伤到了左臂,我看见他肘部的衣服破了。他挥枪猛然推开敌人的武器,紧接着下蹲、双手握着长枪划圆,力道之大使枪身弯曲。他用出了纯熟的半圈半裹的手法,挑打敌人的下盘,长枪在他手中宛如蛇一样灵活刁钻,甚至产生了幻影,然后就看到魏军士卒纷纷像木偶一样滑稽地倒在地上。
“将军!”云禄扭过头,惊讶地看着他。
“没事,你去前面,我来断后!”赵云说。
云禄救出了幸存的士兵,让他们加入了队伍,然后转过拐角,往大部队前面赶去。
赵云跟着部队后退,来到岔路口,敌人涌了过来。他摆开架势,横枪呼号:“吾乃常山赵子龙,敌军尽管放马过来!”
这声音我在天上听得一清二楚,像轰雷一样惊心动魄,充满威慑力。一大批敌人在他前方十米处停下了脚步,逡巡着不敢向前,人群密密麻麻。赵云稳稳地端着枪,与他们对峙着。我为了引路不得不去队伍前方,很快就被房子挡住,看不见他了,但我不是很担心。我挥动火把,指引着云禄,她率领着大部队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杀出重围,离开了街道,来到了镇子外面,渐渐摆脱了敌人。
这外面荒郊野岭,一片苍茫,什么也看不见,也就没有了指路的意义。我降落在云禄身边,避免无谓地消耗真气。我们摸黑走了一段路,本来逐渐远去的嘈杂声突然又在后方响了起来。
只见一个黑影在原野上一马当先地疾跑而来,身后是大批追兵,数量远超我们,如果不是那杆微微发光的枪,我认不出是赵云。云禄立刻翻身上马,随即牵过另一匹马的缰绳,大喊了一声“驾”,朝着赵云策马疾驱。
他们俩汇合后,赵云纵身一跃,骑上了另一匹马,两人调转马头,奔驰回来。赵云高喊:“跑起来,全军前进!”
敌人穷追不舍,我们辨认不清方向,只能哪里有路往哪里跑。过了一会儿,下了一天的雨终于停了,月亮从云后露出了半张脸,我们总算能看清周围的环境。只见前方有个地带反射着月光,是一条河,毫无疑问,我们来到了养家河边,看来我们的方向错误地偏向了北边,而且仓促间也没有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
眼下再想往西边跑已经来不及了,河道从西南边延伸过来,而魏军正从南边包围过来。这条河段没有渡口,赵云策马找了两遍,证明我的观察没有错。也就是说,我们可能要重温当年淮阴侯韩信的经历,但结果想必会大相径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