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很多营销号或者所谓的科普博主会告诉你这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导致这种情况的实质原因,其实是在于水在常规状态下的不可压缩和惯性。
  举个例子。
  比如你把手指伸进水中,发生了什么事?
  手指占据了原本那些水存在的空间,这部份水受力移动,让出了一个位置容纳你的手指。
  这部分水的旁边还是无法压缩的水,无法与这些水融合,所以只能挤压其它位置的水,让其向水面鼓起。
  也就是说,一只手指进入水中,就是挤压了一只手指体积的水运动,这当中并无缓冲时间。
  因此速度低时起点涟漪,速度高时水花四溅。
  人体入水就是这么回事,你要让水在0.1秒内让开,需要的力不算大,但你速度太高,要让水在0.0001秒内让开,水的惯性力非常巨大,作用于人体受不了。
  眼下的东风二号亦是同理。
  它落入水面时的速度接近10马赫,在受到水面惯性力的一瞬间,它的体表便因为无法承载这股力而出现了裂缝。
  在很短的时间里。
  啪啪啪……
  这些裂缝迅速扩张到了东风二号的整个体表,同时触动了战斗部的承接结构。
  在0.003个微秒里。
  战斗部中的核燃料瞬间完成了链式反应,第一步的裂变反应发生,温度大概在……
  1500万度。
  这个温度并非实测数据,计算原理是将反应碎片所带走的平均动能换算为温度,也就是表征方法为一段较短时间内一定体积内粒子的平均动能。
  紧接着。
  巨大的辐射能以软x射线的形式经过辐射通道迅速传给次级,对次级的氘化锂进行压缩。
  三微秒内。
  氘化锂被压缩后,同样也对铀235组成的“火花塞”进行了挤压,导致其超过临界状态。
  此时次级爆炸产生的中子正好进入,点燃“火花塞”发生裂变爆炸。
  这样初级爆炸和“火花塞”爆炸共同作用在氘化锂层上,形成内外夹击,终于产生了足够高的温度和密度,引发聚变反应。
  此时的温度高达……
  1.5亿度!
  理论上来说这个温度之下,任何物质都会瞬间化作飞灰——除了博人传。
  但是……
  别忘了,这里并非陆地,同时导弹并非笔直刺入水中,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末端的俯冲,弹头与水平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
  这个夹角的数值并非某个随意的数字,它的数值事先被精确计算过,大小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