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9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慎郡王不断扩张势力,本就有与朝廷抗衡的意思,他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叫他意外的是慎郡王坦荡的态度。
  随即又觉得,这才是真正胸中有大丘壑者。不畏人言,不畏身后名,只求无愧于百姓与天下。古今往来的千古明君,也少有人如此超脱。
  郡王的胸襟,果真非常人能及。
  第148章
  一番话, 让新归附的刘渊父子对李洵的行事作风都有了全新的了解。
  想起自己曾经的计划,刘瑾请示道:
  “郡王,既然您不反对臣的做法, 那秦川平原的百姓们,如今是不是可以派兵护送回乡了?”
  没想到李洵却是摆了摆手, 道:
  “再等几日。”
  刘瑾大为不解:
  “为何?此事难道不应该越快越好吗?”
  李洵见他急切的样子,深知这位刘家的少将军,对嘉佑帝是积怨已久, 只恨不得立刻让其声名狼藉。
  但李洵并不受这样的情绪左右。
  哪怕是他自身, 虽然也会因为原主的情绪,对嘉佑帝的种种无情不公生出怨怼愤恨之心,却还是理智占了上风。
  “你低估了本王那位父皇的无耻, 也高估了百姓们的胆量。单把停战国书上的条款宣扬出去, 只怕也无法达到你预想中的结果。”
  名声, 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是一个帝王是否地位稳固的决定因素。百姓也不会因为一个帝王名声不好,就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行反叛之举。
  哪怕皇帝卖国, 只要火不是立刻就要烧到自己身上, 也是不会有太多人为之拼命的。
  哪怕因此家破人亡,可这把火已经烧过了。
  乱世中活下来的许多人,已经被苦难磋磨得麻木,没留下多少感情。能让大多数人拼命的, 只有自己的切身利益。
  听到李洵言之凿凿的判定,刘瑾很失望:
  “怎么会……这么好的把柄, 竟是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吗?”
  刘渊仔细分析着谈判一事的前后发展, 有些不确定地道:
  “您的意思是说, 即使此事闹大了, 陛下也会将签订国书之事推到旁人身上, 以保自身名节?”
  这事放在正常人身上,他不是想不到这样的发展,他不敢相信的是,一国之君,会如此没担当。
  毕竟刘渊并不知道嘉佑帝曾经做过的那些事,在他心中,嘉佑帝即使有心胸狭窄又昏庸无能,却仍旧是至高无上的帝王,帝王的威严与尊贵是有的。
  九五之尊,岂能如无耻小人般鬼祟猥琐,一点人君的风度都没有。
  李洵道:
  “拭目以待吧,京城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虽说没有给个肯定的答复,其实也差不离了。
  刘瑾琢磨着父亲和郡王的对话,很快反应过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