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体量小,顶饿耐饥,价格低廉,又运输方便。这东西在草原之民的眼中,全是优点。
  而中原方面关乎压缩军粮的产量呢?也是与日俱增。
  在南洋开发日渐加深,大批的南洋稻米和大量的海上鱼获涌入中原的大背景下,压缩军粮的成本价不仅没有变大,反而更见小。
  草原各部族都喜欢这东西,拥有了一定市场,那就代表着一定的利益。只要有钱赚,自然就有人干!
  而至于茶砖茶叶,喝茶解油腻、通肠胃,这是回鹘人、契丹人很早时候就明白的道理。
  草原各部并非不懂得茶的好处,只是在契丹人当权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途径来大量获取。
  现在中原不仅敞开了销售,还专门生产价格相对低廉的茶砖,让茶叶的普及度从各部族的高层贵人扩大到了中基层。
  利润上的高低先不去说,只说百万草原之民染上了喝茶的习惯之后,那中原对之的制衡手段就更多了一种了。
  而最后的铁锅,则是历史都已经证明的无敌利器!
  原时空的明朝,蒙古人不就为了一口锅跟大明朝打打合合几百年么?
  虽然这传闻不免有些笑谈的味道,但现实是,铁锅一经在草原上推广开来,真就跟风一样迅速的在大草原上流传开了。
  炊煮日用,上下皆以为奇货!
  也正是因为双边日渐繁多起来的贸易,草原之民,草原各部是愈发富裕了。而中原对之的掌控和影响也越发加深了。
  尤其是靠近阴山的那那些个部落,因为更近于贸易区,不分大小,一个个都富裕的很。因为他们不止贩卖自家部落的物资,更每每深入草原,当起了二道贩子。
  还有靠近草原上那些城池的族群——辽人在大草原上修筑的那些个城池,现在都是宋军的驻地,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是以,没有哪个游牧部族胆敢生出异心,没有谁胆敢轻易破坏当下的大环境。
  现如今的草原上,这就是大趋势。
  赵宋安抚草原各部族,从近到远,就如那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今不说大局已定,那也是大势已成。
  或许一些个部族头人依旧心中生着叵测之心,只是想暂时潜伏爪牙,以待来时。
  可再等个十几二十年,当中原对草原各部的经济侵入更加透彻的时候,当草原之民已经习惯了吃喝衣食,习惯了双边贸易带来的富裕安定的生活环境(相对)的时候,他们就是想再跳反还跳得起来么?
  这是超越时代的前瞻!
  这是一个穿越者必然会有的眼光。
  然而同一个时代的草原蛮子,任他们中人再是聪明,那也不会想到这一点的。
  ‘和平’的生存环境还为大草原吸引来了佛和道。
  赵构没有去压制佛教,因为他觉得佛教在大草原上的传播会比道教更加靠谱一些。毕竟是历史证明过这一点的。
  哪怕这进入草原的佛教是以中原佛教为主,而密宗则只是其中的一小撮。
  后者主要是来自契丹人和党项人的遗产。
  赵构看它们虽然不耐烦,可也总不好叫人家肉体消失不是?
  而且他很清楚原时空在大草原上盛行一时的佛教来自哪里!
  赵构对汉传佛教在草原上的流传能否成功并不具有太大的信心。在汉传佛教里加上少许的密宗也无不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