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55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贞吉心头一凛,行礼领命。
  让他去办事了,朱厚熜这才静静思索起来。
  目前的情况下,大明毕竟没有公开宣称与哪些藩国是敌国。而在如今的观念下,若仅仅只是些牟利、逃税之类的事情,用之来重办勋臣却称不上够格。
  爵位的含金量本来就已经下降了,但也不能显得如此无用。
  不是大罪,不好严办。不能严办,就谈不上警示其他人。
  即便是随后公开宣称某些小国不再是大明藩国,而是敌国,那么也不好因为之前的事去盖上什么通敌罪名。
  朱厚熜还要考虑这件事的切入点。
  想来想去,无非这些人还是又怂又憨。
  不敢再从军功着手也就罢了,哪怕是想求财,也不懂得搞清楚立场和方向。
  说一千道一万,宗室、勋戚,那都是大明政治体系的一部分。
  哪怕是想求财,又怎么能不懂政治?
  在这方面蠢,就是身为勋戚最大的罪过!
  ……
  吐蕃“高僧”的活跃,引起的事情被朱厚熜借题发挥,这次有一石三鸟的目的。
  资产局底下诸企业再讲风气,商业部权威的树立,还有对藩国遣使到京订立公约的安排。
  几方人马一同出手,赵贞吉果不其然收到许多请帖和拜帖,他开始不动声色地忙碌起来。
  就像当初张孚敬初到广东时一样,赵贞吉也参加了许多“吃鱼宴”。如果要给赵贞吉好处,怎么可能通过诸企业里明面上的生意来?
  在赵贞吉刻意与成国公、咸宁侯、定西伯三家接触的过程里,也知道了他们外围一些紧密的公司、商行、店号。
  而后通过商业部已经接手的诸多档案,他这里自然能轻易查出许多信息来:重要的经理掌柜、地方上的商人富户。
  这些信息再同步到陆炳那边,缇骑快递,远至云南、近在京城,有幸参与其事的锦衣卫和地方特勤队都以天为单位在查访情况。
  但这样的暗流在京城表面上的喧闹下不值一提。
  眼下大家在关心今年的武状元是谁。
  每隔三年,初春文举会试殿试,秋日里武举会试殿试,如今已成定例。
  武举殿试正在举行,依惯例,到了殿试时就是武试文试都要。
  现在还是武试时,武试在城外。
  朱厚熜看着又一组上场较技之人,听到了唱名就看向了其中之一。
  四川刘显。
  在山西蒲津桥一事中,朱厚熜见到过这个名字。当时恰好路过,颇有担当和武勇,冒险抢修立了功。随后要赏赐,却说本是要进京应武举会试,盼能考中武进士再受恩赏。
  于是他的名字被朱厚熜记住了。
  如今,他还当真闯入了武举会试的正榜,要争夺武状元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