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54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58章 吴承恩和未来
  从这一年开始,三鼎甲有了新的定义。
  在过去,三鼎甲是指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都夺得第一。
  在科举的历史上,这样的人极其少。
  诡异的是,不光这些连中三元的顶级学霸,哪怕是每一科的状元,最终成就似乎都一般。历史上最终留下更大名气的,往往不是状元。
  反倒是嘉靖朝,情况似乎不一样了。
  第一个总理国务大臣费宏,是成化二十三年的状元。
  第二任张孚敬,是正德十六年的榜眼。
  张璧略过。
  而现在的杨慎,也是正德六年的状元。
  至于将来……三鼎甲有了新的含义,分别是三个方向的第一。
  传胪大典上,谭纶、沈坤、王崇古一起被喊到了殿内。
  今天,也是他们三人有资格走御道,从午门的中门离开。
  三人之中,以沈坤的年纪最大,他和皇帝其实是同年生。
  朱厚熜也颇感兴趣地看着他:从答卷来看,完全是没有系统规范的研究,纯粹只是因为太博学。
  这是一个真正对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感兴趣的人。
  “谭子理。”朱厚熜却是先对谭纶说话,“你没有制科要考。回乡报喜后,回来就授职,开始历练吧。”
  谭纶谢了恩。
  如今传胪大典上的场面话越来越少,皇帝就是先当面看看他们。
  而沈坤和王崇古二人,还有制科需要准备,他们这些有资格去参加制科考试的企业方向、科学院方向的新科进士们,分别到了皇明资产局和博研院里去备考,一视同仁。
  对于京城百姓来说,随后的三鼎甲游街只是个热闹。
  但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随后于三月十五刊登在《明报》上的新学制和新考纲,才更加重要。
  这一回,文教部明确说了,后面不会再大改考制和考纲。
  历经十几年,大明的科举改头换面,被称作科学。
  与之相配套的,是社学小学、中学、大学的学制。而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则都将分别有识士、秀士、学士的学位证明。
  这证明,就像以前给的出身文字一样,是官方认可的学识水平。
  由于乡试、会试正副榜的出现,科举逐渐转变成为朝廷选拔高级人才的通道,正榜秀才、举人不过只是参加考试的资格。
  朝廷和地方寻常招录官吏,又有了另一种公考,那种公考是不论正副榜,只要有相应学位证明就可以参加的。
  再到科举的层面,改名科学后,以后又将分科取士。从乡试起,目前先设了官科、商科、理科。将来,或者还会设文科、农科、工科、艺科。
  总而言之:识字是成为国家各行各业人才的开始,学位证明是各行各业判断人才水平的依据。从识士、秀士、学士到会试副榜的硕士、会试正榜的博士,科举这条道路中间多了分叉,也可以提前分流进入工作岗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