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破城知县做开国女帝 第58节(2 / 4)
他对买不买地不在意,就像他说的一样,谢家的土地已经足够多,足够子孙后代生活。此时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谢家永远地繁盛下去。
盛极而衰,当年的崔家何等繁盛,后来渐渐没落,世家第一的位子被他们谢家顶替。
如今的崔家只不过是一个三流的世家。
谢家占据世家第一已然将近百年,子弟享用惯了富贵,不思进取,族中近些年再没出现过像祖辈一样杰出的人物,眼看到了家族发展最危险的时候。
而在谢家之下的有一两个世家,近年人才辈出,隐隐有赶超谢家的趋势。
家族发展,不进则退,一旦被踩下,就会止不住下落的势头。
崔家的今日,或许就是谢家的明日。
外人看着谢家显赫无比,却不知潜伏的危机,就连族中也少有察觉的。
这些年来,他时时为此忧虑,但他遍观全族之人,也没找到一个能带领谢家继续走下去的。
现在,澧州的谢家出了一个谢亦云,进入了他的视线。
“曲辕犁是澧州的谢家七郎做出来的?”谢大爷沉声问道,“确定不是抢夺了别人的功劳?”
“确实是他自己做出来的。”谢三爷回道。
徐州的负责人出了纰漏后,他马上把这人撤了下来,又派身边得用之人赶到徐州,把谢亦云查了个底朝天。
“谢七郎带着人在桃花村挖井的时候,告诉陈木匠做出第一架曲辕犁,人尽皆知。”谢三爷保证,“消息绝对准确,不会有误。”
“曲辕犁,开荒种粮,提高粮产,千秋之功啊。”谢大爷感慨一句,又吩咐道:“你把谢七郎到平阳县后所做之事详细说说。”
于是谢三爷一样样地说起来,坎儿井、曲辕犁、耧车、堆肥、杀虫剂、……民兵,
“民兵?”谢大爷打断他,“多少人?”
“一千人。”
谢大爷听过,也没在意,只在心里感叹一声,谢七郎虽然有本事,到底还是个少年人,喜爱新奇玩乐。
最后说到茶叶。
“谢七郎建了茶厂,生产绿茶和黄茶。苏太守在徐州贩卖茶叶,高等品质的茶叶价比黄金,有买到之人尝过后赞为仙琼。”
谢三爷有点惭愧,“因为高品质的茶叶量少,根本没对外出售就被徐州的几家权贵买走,我们在徐州的人只买到了一些次等的,捎了过来。”
虽然是次等的,价格也只比高等的略低。
根据徐州传来的信报,茶叶有三等,从高到低,分别称为上品、优品、佳品,上品和优品且不说,就是最次等的佳品,也得颇有家底的人家才享用得起。
“哦?”谢大爷很是好奇,“那茶叶你带来没有?”
当然带来了,谢三爷今天来见家主,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他拿到茶叶就赶了过来,自己都没来得及尝尝。
当下泡了四杯茶,两杯绿茶,两杯黄茶。
谢大爷先喝绿菜,喝完,一言不发,又喝黄茶,再次喝完后,把杯子置于桌上,长叹道:“聚财之宝啊。”
“苏太守贩卖此物一年,即可富子孙数代。”
却没说谢亦云。 ↑返回顶部↑
盛极而衰,当年的崔家何等繁盛,后来渐渐没落,世家第一的位子被他们谢家顶替。
如今的崔家只不过是一个三流的世家。
谢家占据世家第一已然将近百年,子弟享用惯了富贵,不思进取,族中近些年再没出现过像祖辈一样杰出的人物,眼看到了家族发展最危险的时候。
而在谢家之下的有一两个世家,近年人才辈出,隐隐有赶超谢家的趋势。
家族发展,不进则退,一旦被踩下,就会止不住下落的势头。
崔家的今日,或许就是谢家的明日。
外人看着谢家显赫无比,却不知潜伏的危机,就连族中也少有察觉的。
这些年来,他时时为此忧虑,但他遍观全族之人,也没找到一个能带领谢家继续走下去的。
现在,澧州的谢家出了一个谢亦云,进入了他的视线。
“曲辕犁是澧州的谢家七郎做出来的?”谢大爷沉声问道,“确定不是抢夺了别人的功劳?”
“确实是他自己做出来的。”谢三爷回道。
徐州的负责人出了纰漏后,他马上把这人撤了下来,又派身边得用之人赶到徐州,把谢亦云查了个底朝天。
“谢七郎带着人在桃花村挖井的时候,告诉陈木匠做出第一架曲辕犁,人尽皆知。”谢三爷保证,“消息绝对准确,不会有误。”
“曲辕犁,开荒种粮,提高粮产,千秋之功啊。”谢大爷感慨一句,又吩咐道:“你把谢七郎到平阳县后所做之事详细说说。”
于是谢三爷一样样地说起来,坎儿井、曲辕犁、耧车、堆肥、杀虫剂、……民兵,
“民兵?”谢大爷打断他,“多少人?”
“一千人。”
谢大爷听过,也没在意,只在心里感叹一声,谢七郎虽然有本事,到底还是个少年人,喜爱新奇玩乐。
最后说到茶叶。
“谢七郎建了茶厂,生产绿茶和黄茶。苏太守在徐州贩卖茶叶,高等品质的茶叶价比黄金,有买到之人尝过后赞为仙琼。”
谢三爷有点惭愧,“因为高品质的茶叶量少,根本没对外出售就被徐州的几家权贵买走,我们在徐州的人只买到了一些次等的,捎了过来。”
虽然是次等的,价格也只比高等的略低。
根据徐州传来的信报,茶叶有三等,从高到低,分别称为上品、优品、佳品,上品和优品且不说,就是最次等的佳品,也得颇有家底的人家才享用得起。
“哦?”谢大爷很是好奇,“那茶叶你带来没有?”
当然带来了,谢三爷今天来见家主,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他拿到茶叶就赶了过来,自己都没来得及尝尝。
当下泡了四杯茶,两杯绿茶,两杯黄茶。
谢大爷先喝绿菜,喝完,一言不发,又喝黄茶,再次喝完后,把杯子置于桌上,长叹道:“聚财之宝啊。”
“苏太守贩卖此物一年,即可富子孙数代。”
却没说谢亦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