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节(3 / 4)
目前京襄真正要做的,就是徐怀光明正大的利用节制权,将勤王兵敢战愿战、出身中下层贫民、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将卒挑选出来,组建一个个尖刀队、挡锋队,补充精良兵甲及战械,对领头的军将武吏进行战前培养,形成勤王兵序列之下的精锐。
等到准南战事结束诸路勤王兵不得不解散的时候,徐怀是可以以征募的名义,将这部分将卒直接编入京襄军中的。
当然,这个工作要做好,需要时间跟过程。
因此,韩圭也是一点都不着急,现在还巴不得指望两军能在李陵山-龙舒水一线对峙上一年半载,方便京襄将这些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
再一个,目前京襄承担起整个勤王兵马的兵甲战械以及兵服等军需物资的供给,但这些都是不白送的,是需要拿江西、江东、荆南、荆北等五路度支钱粮进行折算的。
这里面原本有各路仓司、帅司上下其手的巨大空间。
现在不需要诸路供给这些军需物资,直接折算成粮食、盐及棉麻等常规物资甚至银钱运抵南蔡、荆州或庐江;而勤王兵所有的军需供给都直接由行辕派出军需官对接到营及都队一级。
这么一来,那些原本会被上下其手的油水,自然就转为京襄的净得;而且这里面的油水大得惊人。
一柄极为寻常的精铁刀,诸路帅司、仓司内部折算时高达十数贯钱,一捆铁箭折算十数二十贯钱。
韩圭初步核算过,京襄每个月给勤王兵提供兵甲战械等军需物资,至少能折算出二三十万贯的净利出来——而且京襄嫡系兵马的军资开销以及将卒抚恤等等,也一并从五路度支,相当于淮南一战,京襄还打出直接收益出来了。
虽说京襄提供的兵甲战械兵服等等都没有折价,但质量够硬,粮饷也严厉查禁克扣,不知道比以往好出几个境界了,中下层将卒也是皆大欢喜。
韩圭哪里还着急战事早一天或晚一天结束?
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
淮阳丘陵作为淮阳山的余脉,乃是由浮槎山、张八岭、练子山等一系列山岭组成——南脉浮槎山乃滁州与庐州(合肥)的界山,北脉练子山乃滁州与濠州的界岭;中脉张八岭则是寿濠两州往东南进入滁州及淮东的门户所在。
三月虏兵以合肥、肥东(梁县)、肥西等城为桥头堡,将防线收缩到南淝河、东淝河一线,大越东翼兵马也大举进入浮槎山、张八岭及练子山修造营寨,从侧翼威胁虏兵从肥东往北到东淝河沿岸的防线。
张八岭的最高峰仅一百五六十丈,大越立朝之初,南唐大将皇甫晖在山脚下驻军阻挡大越兵马南下,因此而得名皇甫顶。
一百多年的烽火台旧址尚在峰顶,后人在之上修建楼亭,名为望敌楼,还成了滁州一处远近闻名的胜迹。
罗望在皇甫顶附近扎营不久,三月底虏兵却又从寿春附近抽调兵马,大举填入南线,摆出在巢湖西岸决一死战的架势。
不需要徐怀招呼,罗望、高峻堂他们都担心虏兵有声东击西之意,也没有要替西翼勤王兵主力牵制虏兵的念头,主动将张八岭、练子山以西的兵马都收缩回来,在皇甫顶北面的峪谷之间大修营垒,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
位于皇甫顶之巅的这座四层木楼,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望敌楼;荆南军不仅常驻有一队甲卒于此,还驱使民夫运来木料砖石,正着手修筑一座小型坞堡,以控制张八岭的这个最高点。
葛伯奕此时登上望敌楼扶栏而立,视野极远处,能看到肥东县北部的低山丘岭间,也是一座座敌寨林立。
徐怀两三个月来将诸路勤王兵化整为零,实际解除都虞侯、都指挥使以上高级将领的统兵权;就荆南军而言,在舒城、庐江之围解除后,罗望仅得率领一万残部赶赴滁州参与东翼战事,另有一万五千荆南军还留在西翼,接受徐怀的节制。
针对于此,葛伯奕则利用他身为荆南制置安抚使的权力,直接从湘潭等州征召新的勤王兵东进,以替换在西翼为徐怀所控制的那部分兵马。
诸路勤王兵以团练乡兵为主,本身就是要求秋冬闲时操练、参与地方戍守;春夏农忙时节则归于田地。
团练乡兵操练以及参与地方防御的时间,与每个人所服徭役时长相关,并免除相应的赋税。遇到战事理论上可以无限期延长徭役,但在战事结束之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抵扣。
葛伯奕无意对此时部署于西翼的荆南军延长徭役,以新募兵卒顶替勤王重任,徐怀也没有办法说他的不是;徐怀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归乡的团练乡兵之中,以招募的方式,将千余愿战敢战的荆南将卒挽留下来,直接编入制司直辖的天雄军。
不过,好在其他诸路脖梗远没有葛伯奕这么强硬,不愿意如此折腾,只为跟如此炙手可热、权势熏天的靖胜侯过不去。
葛伯奕为保证新募兵卒不会再落入徐怀的掌控之中,这次不辞辛劳,亲自护送新募之卒东进,交由罗望统制,也正好赶上赤扈大规模往南线调动兵马。
葛伯奕赶到滁州后,与刘衍在诸将的陪同下,登上张八岭的皇甫顶,眺望敌营的部署,也是满心困惑。
马上就要进入雨季,龙舒水、南淝河等淮西大地汇入巢湖的溪河,都会因为淮阳山里的暴雨,水势大涨,甚至大概率会发生洪涝灾害,并不利于赤扈骑兵在南淝河以南的平川之地驰骋纵横。 ↑返回顶部↑
等到准南战事结束诸路勤王兵不得不解散的时候,徐怀是可以以征募的名义,将这部分将卒直接编入京襄军中的。
当然,这个工作要做好,需要时间跟过程。
因此,韩圭也是一点都不着急,现在还巴不得指望两军能在李陵山-龙舒水一线对峙上一年半载,方便京襄将这些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
再一个,目前京襄承担起整个勤王兵马的兵甲战械以及兵服等军需物资的供给,但这些都是不白送的,是需要拿江西、江东、荆南、荆北等五路度支钱粮进行折算的。
这里面原本有各路仓司、帅司上下其手的巨大空间。
现在不需要诸路供给这些军需物资,直接折算成粮食、盐及棉麻等常规物资甚至银钱运抵南蔡、荆州或庐江;而勤王兵所有的军需供给都直接由行辕派出军需官对接到营及都队一级。
这么一来,那些原本会被上下其手的油水,自然就转为京襄的净得;而且这里面的油水大得惊人。
一柄极为寻常的精铁刀,诸路帅司、仓司内部折算时高达十数贯钱,一捆铁箭折算十数二十贯钱。
韩圭初步核算过,京襄每个月给勤王兵提供兵甲战械等军需物资,至少能折算出二三十万贯的净利出来——而且京襄嫡系兵马的军资开销以及将卒抚恤等等,也一并从五路度支,相当于淮南一战,京襄还打出直接收益出来了。
虽说京襄提供的兵甲战械兵服等等都没有折价,但质量够硬,粮饷也严厉查禁克扣,不知道比以往好出几个境界了,中下层将卒也是皆大欢喜。
韩圭哪里还着急战事早一天或晚一天结束?
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
淮阳丘陵作为淮阳山的余脉,乃是由浮槎山、张八岭、练子山等一系列山岭组成——南脉浮槎山乃滁州与庐州(合肥)的界山,北脉练子山乃滁州与濠州的界岭;中脉张八岭则是寿濠两州往东南进入滁州及淮东的门户所在。
三月虏兵以合肥、肥东(梁县)、肥西等城为桥头堡,将防线收缩到南淝河、东淝河一线,大越东翼兵马也大举进入浮槎山、张八岭及练子山修造营寨,从侧翼威胁虏兵从肥东往北到东淝河沿岸的防线。
张八岭的最高峰仅一百五六十丈,大越立朝之初,南唐大将皇甫晖在山脚下驻军阻挡大越兵马南下,因此而得名皇甫顶。
一百多年的烽火台旧址尚在峰顶,后人在之上修建楼亭,名为望敌楼,还成了滁州一处远近闻名的胜迹。
罗望在皇甫顶附近扎营不久,三月底虏兵却又从寿春附近抽调兵马,大举填入南线,摆出在巢湖西岸决一死战的架势。
不需要徐怀招呼,罗望、高峻堂他们都担心虏兵有声东击西之意,也没有要替西翼勤王兵主力牵制虏兵的念头,主动将张八岭、练子山以西的兵马都收缩回来,在皇甫顶北面的峪谷之间大修营垒,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
位于皇甫顶之巅的这座四层木楼,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望敌楼;荆南军不仅常驻有一队甲卒于此,还驱使民夫运来木料砖石,正着手修筑一座小型坞堡,以控制张八岭的这个最高点。
葛伯奕此时登上望敌楼扶栏而立,视野极远处,能看到肥东县北部的低山丘岭间,也是一座座敌寨林立。
徐怀两三个月来将诸路勤王兵化整为零,实际解除都虞侯、都指挥使以上高级将领的统兵权;就荆南军而言,在舒城、庐江之围解除后,罗望仅得率领一万残部赶赴滁州参与东翼战事,另有一万五千荆南军还留在西翼,接受徐怀的节制。
针对于此,葛伯奕则利用他身为荆南制置安抚使的权力,直接从湘潭等州征召新的勤王兵东进,以替换在西翼为徐怀所控制的那部分兵马。
诸路勤王兵以团练乡兵为主,本身就是要求秋冬闲时操练、参与地方戍守;春夏农忙时节则归于田地。
团练乡兵操练以及参与地方防御的时间,与每个人所服徭役时长相关,并免除相应的赋税。遇到战事理论上可以无限期延长徭役,但在战事结束之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抵扣。
葛伯奕无意对此时部署于西翼的荆南军延长徭役,以新募兵卒顶替勤王重任,徐怀也没有办法说他的不是;徐怀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归乡的团练乡兵之中,以招募的方式,将千余愿战敢战的荆南将卒挽留下来,直接编入制司直辖的天雄军。
不过,好在其他诸路脖梗远没有葛伯奕这么强硬,不愿意如此折腾,只为跟如此炙手可热、权势熏天的靖胜侯过不去。
葛伯奕为保证新募兵卒不会再落入徐怀的掌控之中,这次不辞辛劳,亲自护送新募之卒东进,交由罗望统制,也正好赶上赤扈大规模往南线调动兵马。
葛伯奕赶到滁州后,与刘衍在诸将的陪同下,登上张八岭的皇甫顶,眺望敌营的部署,也是满心困惑。
马上就要进入雨季,龙舒水、南淝河等淮西大地汇入巢湖的溪河,都会因为淮阳山里的暴雨,水势大涨,甚至大概率会发生洪涝灾害,并不利于赤扈骑兵在南淝河以南的平川之地驰骋纵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