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章(66 / 135)
“还没有!此案当然先要跟老兄接了头,才谈得到其他。”翁曾桂说,“杨家亲属,今天一大早就来了!现在跟老兄已经谈好,杨乃武马上就可以释放。”
“不!不!没有谈好,没有谈好!”袁来保乱摇着手说。
翁曾桂不悦地质问:“你怎么言而无信?”
“噢,噢,”袁来保歉然赔笑,“我话说得太急,以致阁下误会。我请阁下帮个忙,跟杨家领人的亲属说:‘要放一起放!’行不行?”
“你的意思是,杨乃武、葛毕氏开释的手续,得要一起办?”
“是!这一来,我就可以责成杨家领回沈喻氏婆媳,负责送回余杭。那就一天的限期亦不必,今天就可以料理清楚。”
翁曾桂想了一下说:“我可以帮这个忙。不过有个条件,以今天为限,一定要办妥。沈喻氏婆媳多羁押一两天,还可以说是收赎银两未曾缴纳清楚;杨乃武是应该立即开释的人,多留一天都不行。”
“我知道,我知道!我立刻去办这件事。”
辞出浙江司,袁来保派跟班去找杨家的亲属。找来的是杨乃武的妻舅詹善政,袁来保首先向他道了喜,然后问他,见到了提牢厅的官员没有?
“见到了。那里说,要等浙江司发落,到浙江司,又不知道该问哪个。真是急死人!”
“你不要急!你姐夫今天一定可以跟你姐姐见面,夫妻团圆。不过公家办事有公家的规矩,这件冤狱,令亲跟小白菜本是正犯,要处置一起处置。小白菜跟她婆婆要缴收赎银子——”
“那不要紧!”詹善政很慷慨地抢着说,“我们替她缴就是,一共八两银子。”
“对!八两银子。不过,不是八两银子的事!沈、葛两家,眼前一个亲人都没有,收领送回余杭,得要有人负责。”
詹善政一愣,“袁大老爷,”他说,“我们也不是沈、葛两家的亲人。”
“我知道,唯其没有亲人,刑部才要着落在你们身上。”
“这,”詹善政嗫嚅着说,“我就做不得主了。”
“谁能做主?”
“我姐姐。”
“那就请你赶快去商量。”袁来保说,“我在客栈里等你回话。”
袁来保跟詹善政都住在东河沿的客栈,相距不远,等詹善政赶了回去,他的姐姐,也就是杨乃武的妻子,已经等在走廊上望眼欲穿了。
“你姐夫呢?”杨太太问。
“还有点手续要办。”詹善政说,“进屋去谈。”
到了屋里,詹善政将袁来保的话,细细说了一遍。杨太太一路听,一路脸色就变了。
“这件事办不到!”她一口拒绝,“我们一家教她害得好惨!今天还要替她缴赎罪银子,送她回余杭,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詹善政不想他姐姐是这样决绝的态度,一时倒愣住了。心里在盘算,事情很明白地摆在那里,如果小白菜不能出狱,杨乃武亦复如此。但这话一说出来,可能会使得她气上加气,弄成僵局,更难化解,所以想想只有婉转相劝。
“姐姐,话不是这么说,你也要看开一点。”詹善政说,“小白菜虽然有错,可是当年杨大姐入狱私探的时候,她也忏悔过,而且也很听话。因为这样,这场官司才能扳过来。”
“那是因为她自己也要活命的缘故。”
詹善政又说不下去了,愣了好一会儿,只能这样问:“那么,怎么办呢?”
杨太太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也知道这个结不打开,丈夫即不能出狱,所以意思也有些活动了,“八两银子,我替她出。总归倾家荡产了,也不在乎这一点点数目。不过,”她很坚决地说,“要送回余杭,办不到!我连看都不要看她。”
八两银子是小事,症结就在领人。詹善政只好实说:“照这样子,你的话等于没有说。” ↑返回顶部↑
“不!不!没有谈好,没有谈好!”袁来保乱摇着手说。
翁曾桂不悦地质问:“你怎么言而无信?”
“噢,噢,”袁来保歉然赔笑,“我话说得太急,以致阁下误会。我请阁下帮个忙,跟杨家领人的亲属说:‘要放一起放!’行不行?”
“你的意思是,杨乃武、葛毕氏开释的手续,得要一起办?”
“是!这一来,我就可以责成杨家领回沈喻氏婆媳,负责送回余杭。那就一天的限期亦不必,今天就可以料理清楚。”
翁曾桂想了一下说:“我可以帮这个忙。不过有个条件,以今天为限,一定要办妥。沈喻氏婆媳多羁押一两天,还可以说是收赎银两未曾缴纳清楚;杨乃武是应该立即开释的人,多留一天都不行。”
“我知道,我知道!我立刻去办这件事。”
辞出浙江司,袁来保派跟班去找杨家的亲属。找来的是杨乃武的妻舅詹善政,袁来保首先向他道了喜,然后问他,见到了提牢厅的官员没有?
“见到了。那里说,要等浙江司发落,到浙江司,又不知道该问哪个。真是急死人!”
“你不要急!你姐夫今天一定可以跟你姐姐见面,夫妻团圆。不过公家办事有公家的规矩,这件冤狱,令亲跟小白菜本是正犯,要处置一起处置。小白菜跟她婆婆要缴收赎银子——”
“那不要紧!”詹善政很慷慨地抢着说,“我们替她缴就是,一共八两银子。”
“对!八两银子。不过,不是八两银子的事!沈、葛两家,眼前一个亲人都没有,收领送回余杭,得要有人负责。”
詹善政一愣,“袁大老爷,”他说,“我们也不是沈、葛两家的亲人。”
“我知道,唯其没有亲人,刑部才要着落在你们身上。”
“这,”詹善政嗫嚅着说,“我就做不得主了。”
“谁能做主?”
“我姐姐。”
“那就请你赶快去商量。”袁来保说,“我在客栈里等你回话。”
袁来保跟詹善政都住在东河沿的客栈,相距不远,等詹善政赶了回去,他的姐姐,也就是杨乃武的妻子,已经等在走廊上望眼欲穿了。
“你姐夫呢?”杨太太问。
“还有点手续要办。”詹善政说,“进屋去谈。”
到了屋里,詹善政将袁来保的话,细细说了一遍。杨太太一路听,一路脸色就变了。
“这件事办不到!”她一口拒绝,“我们一家教她害得好惨!今天还要替她缴赎罪银子,送她回余杭,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詹善政不想他姐姐是这样决绝的态度,一时倒愣住了。心里在盘算,事情很明白地摆在那里,如果小白菜不能出狱,杨乃武亦复如此。但这话一说出来,可能会使得她气上加气,弄成僵局,更难化解,所以想想只有婉转相劝。
“姐姐,话不是这么说,你也要看开一点。”詹善政说,“小白菜虽然有错,可是当年杨大姐入狱私探的时候,她也忏悔过,而且也很听话。因为这样,这场官司才能扳过来。”
“那是因为她自己也要活命的缘故。”
詹善政又说不下去了,愣了好一会儿,只能这样问:“那么,怎么办呢?”
杨太太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也知道这个结不打开,丈夫即不能出狱,所以意思也有些活动了,“八两银子,我替她出。总归倾家荡产了,也不在乎这一点点数目。不过,”她很坚决地说,“要送回余杭,办不到!我连看都不要看她。”
八两银子是小事,症结就在领人。詹善政只好实说:“照这样子,你的话等于没有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