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1 / 44)
“我提你个头——”
“我知道,”傅夫人抢着秀秀的话说,“是讲到程敏跪下去。”
“慢点儿,”李姑娘问,“不说是个太监吗?”
“不错啊!这个太监叫程敏,福建人。”
“福建人当太监的,可不多。”秀秀说道,“如今都是京东,或者保定府一带的人。我可没有听太监说过福建话。”
“在宫里当差,怎么能打乡谈?你自然听不到。在明朝早年,太监好多是从福建来的。这且不去说它,我只谈程敏——”
程敏跪下来说:“万岁爷原是有皇子的。”成化爷当然既惊且喜,但更多的是怀疑。
“你说原有皇子,在哪儿呢?”
“奴才要请万岁爷做主。一说出来,奴才死不足惜,只怕皇子亦有危险。此所以五年以来,没有人敢透露一字。”
“啊,”成化爷急急问说,“五岁了?”
“不!是五年,不是五岁。”
“噢,那是六岁了!在哪儿呢?你快说,快说!”
“奴才不敢说,万岁爷如果不做主,奴才甘领死罪亦不能说。”
“好!”成化爷问道,“你要我怎么做主?”
程敏想了一下说:“奴才回奏万岁爷,第一,奴才说了,得请万岁爷立刻把皇子接了来。”
“那何消你说?”
“第二,宣示大臣。”
“当然。”
“第三,倘或万贵妃不利皇子,万岁爷又待如何?”
“不会!绝不会。”成化爷答说,“我多派人加意保护东宫。”
“是!”程敏答说,“皇子在安乐堂,是掌内帑的纪氏所出。”
“啊,是她!”成化越发惊喜,“程敏,我就派你宣旨:即速送皇子来见!”
这个消息一传到安乐堂,简直天翻地覆了,笑的笑,哭的哭,议论的议论。当然也有人跟纪氏道贺,眼看她熬出头,要封妃子了。
“纪氏自是喜极而泣,亲手替她六岁的儿子,穿上黄袍。”傅夫人拿手比着说,“六岁的孩子这么高,胎发未剃,养得这么长,从后影看,像个女孩子。”
“干妈,你听,”秀秀笑道,“倒像她亲眼看见了似的。”
“原是书上这么说的嘛!”
“就算书上不一定有,情理中是一定有的。”傅夫人特为这样说,听起来似乎有点自我矛盾。
这也是她跟秀秀商量,因为说到紧要关头,希望发生暗示的效用,所以盘马弯弓,迟迟不发,好加深李姑娘的兴趣与印象。
因此,秀秀接着傅夫人的话说:“干妈,咱们就按情理来说,这时候的纪氏,觉得顶要紧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姑娘想了一会儿说:“顶要紧的,莫过于他们父子见面要圆满。” ↑返回顶部↑
“我知道,”傅夫人抢着秀秀的话说,“是讲到程敏跪下去。”
“慢点儿,”李姑娘问,“不说是个太监吗?”
“不错啊!这个太监叫程敏,福建人。”
“福建人当太监的,可不多。”秀秀说道,“如今都是京东,或者保定府一带的人。我可没有听太监说过福建话。”
“在宫里当差,怎么能打乡谈?你自然听不到。在明朝早年,太监好多是从福建来的。这且不去说它,我只谈程敏——”
程敏跪下来说:“万岁爷原是有皇子的。”成化爷当然既惊且喜,但更多的是怀疑。
“你说原有皇子,在哪儿呢?”
“奴才要请万岁爷做主。一说出来,奴才死不足惜,只怕皇子亦有危险。此所以五年以来,没有人敢透露一字。”
“啊,”成化爷急急问说,“五岁了?”
“不!是五年,不是五岁。”
“噢,那是六岁了!在哪儿呢?你快说,快说!”
“奴才不敢说,万岁爷如果不做主,奴才甘领死罪亦不能说。”
“好!”成化爷问道,“你要我怎么做主?”
程敏想了一下说:“奴才回奏万岁爷,第一,奴才说了,得请万岁爷立刻把皇子接了来。”
“那何消你说?”
“第二,宣示大臣。”
“当然。”
“第三,倘或万贵妃不利皇子,万岁爷又待如何?”
“不会!绝不会。”成化爷答说,“我多派人加意保护东宫。”
“是!”程敏答说,“皇子在安乐堂,是掌内帑的纪氏所出。”
“啊,是她!”成化越发惊喜,“程敏,我就派你宣旨:即速送皇子来见!”
这个消息一传到安乐堂,简直天翻地覆了,笑的笑,哭的哭,议论的议论。当然也有人跟纪氏道贺,眼看她熬出头,要封妃子了。
“纪氏自是喜极而泣,亲手替她六岁的儿子,穿上黄袍。”傅夫人拿手比着说,“六岁的孩子这么高,胎发未剃,养得这么长,从后影看,像个女孩子。”
“干妈,你听,”秀秀笑道,“倒像她亲眼看见了似的。”
“原是书上这么说的嘛!”
“就算书上不一定有,情理中是一定有的。”傅夫人特为这样说,听起来似乎有点自我矛盾。
这也是她跟秀秀商量,因为说到紧要关头,希望发生暗示的效用,所以盘马弯弓,迟迟不发,好加深李姑娘的兴趣与印象。
因此,秀秀接着傅夫人的话说:“干妈,咱们就按情理来说,这时候的纪氏,觉得顶要紧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姑娘想了一会儿说:“顶要紧的,莫过于他们父子见面要圆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