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1 / 32)
刚说到这里,刘虹走了来探问杭州的情形。杨、朱二人将详谈经过都告诉了她,刘虹一言不发地走回卧室,将那一串珠宝取了来交给杨介中。
“杨大哥,”她说,“如今是祸福同当了,这些东西也该分一分。”
“不!”杨介中一手按住袋口,不让她将珠宝倒出来,“庶人无罪,怀璧其罪。我不要,这只有替我带来祸害。就是你们在路上亦该小心!”
“怎么办?”刘虹问朱真。
“杨大哥的话不错,我们带到山上亦无用处。我看——”朱真沉吟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不过以不说破为宜。”
于是当天开始,便动手收拾行李,雇定了船只,及至动身有期,朱真才说了他处置那一囊珠宝的办法:交给华藏寺,请方丈一行大师收藏。到得事定,一半捐献,重修寺貌,再塑金身;一半留给姓“生”的孩子。
但是这个办法不一定办得到,因为一行大师也许为了一寺的安全,不肯负此重任,所以事先不便明言。刘虹也赞成这个办法,相偕到华藏寺,与方丈密密陈请。一行大师慨然应诺,却指定要杨介中到场交纳,为的是他自明心迹,要找个见证人。
年羹尧在这年十二月定罪的消息,传到新安江上、万山丛中朱真与刘虹隐居之处,已在下一年二月里。一共九十二款大罪,应该明正典刑。奉旨“令年羹尧自裁,其子年富立斩,余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遣极边烟瘴地方充军。妻系宗室之女,着遣还母家。族中为官者俱革职。家赀抄没入官,其嫡亲子孙将来长至十五岁者皆照遣,永不赦回。有匿养其子孙者,以党附叛逆治罪。父年遐龄、兄年希尧革职免罪”。年遐龄已经八十多岁,本亦在处死之列,由于大学士朱轼力争,方得免死。
消息是杨介中送来的,另外附抄了一道皇帝宣示年羹尧罪状的上谕,说是“今宽尔殊死之罪,令尔自裁,又赦尔父兄伯叔子孙等多人之死罪,此皆朕委曲矜全,莫大之恩,尔非草木。虽死亦当感涕也”。
“写得出这样的话,其人心肠可知。”朱真向哭红了眼睛的刘虹说,“看来你我从此必须隐姓埋名,老死岩壑了!”
“一切都过去了!”刘虹强自振作,“但要把过去的一切都忘掉了才行。”
“说得是,”朱真向来人说道,“请你上复杨大爷,我们从此不来往了。请杨大爷只当世界上,从此没有我们这两个人!”
年羹尧死而有知,唯一值得安慰的一件事,是刘虹生了一个男孩。朱真不敢说他姓“生”,只说姓沈。不过就在孩子出世的那天晚上,将他的身世经过,细细写下,密密封缄,留待孩子成年以后开拆。
到得孩子五岁那年,皇帝诛除异己,终于告一段落。继年羹尧之后,隆科多的下场亦很惨,先是派往蒙藏边界的阿尔泰地方办理界务,作为变相的放逐。到了雍正五年,私藏玉牒底本一案发作,皇帝大怒。
玉牒乃是皇家的家谱,其中有皇帝削夺十四阿哥爵位,以及借避讳而改名夺名的种种痕迹。如今隆科多私藏底本,显然有留待将来翻案的打算。这一来,他就算死定了。
于是隆科多被召还京,交王公大臣会审,定下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党奸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共四十一款大罪。
罪名中有许多离奇的情节,有一款是“妄拟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从表面上看,将皇帝比作刘阿斗,自然是大不敬。其实不然。
原来隆科多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是他之保皇帝,犹如诸葛亮保刘阿斗。没有诸葛亮不会有刘阿斗的天下,同样地,没有他,就不会有雍正的天下。
另一层是表示皇帝得天下不正,秘密都在他肚子里,好就好,不好翻将出来,大不了一死。这是提醒,也是要挟,皇帝自然非杀他不可。
欺罔之罪的前三款是有连带关系的,一款是“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乃跪称伊身曾带匕首,以防不测”;一款是“狂言妄奏,提督之权甚大,一呼可聚二万兵”;又一款是“时当太平盛世,臣民戴德,守分安居,而隆科多作有刺客之状,故将坛庙桌下搜查”。承审大员虽以隆科多在圣祖临终时,未在御前,一笔抹煞,其实所言不虚。当时盛传“江南八侠”聚集京师,匿迹王府,皇帝有被刺之虞,所以隆科多防范甚密,保护甚周,不想这时都成了罪状。
犯这四十一款大罪,自应斩立决。但说圣祖宾天时,隆科多未在御前,这一点皇帝如果不辩,就成了有意撒谎,隐瞒实情,所以特颁一道上谕:“皇考升遐之日,大臣承旨者唯隆科多一人,今因罪诛戮,虽于国法允当,而朕心则有不忍。隆科多忍负皇考及朕高厚之恩,肆行不法。朕既误加信任于初,又不曾严行禁约于继,今唯有朕身引过而已。在隆科多,负恩狂悖,以致臣民共愤,此伊自作之孽。皇考在天之灵,必昭鉴而默诛之。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附近空地,造屋三间,永远禁锢。伊之家属何必入官?其应追赃银数十万两,尚且不足抵赔,着交该旗照数追完。其妻子免入辛者库,伊子岳兴岱着革职,玉柱着发往黑龙江当差。”
凡是为皇帝禁锢的,一定活不长久。因为不必加以私刑,只要按照一般囚犯的虐待,就能将这些锦衣玉食的贵族折磨得但求一死。
不过比起皇帝的骨肉来,隆科多还算是幸运的,至少不曾受过像九阿哥那样的非人待遇。
九阿哥在雍正四年四月,与八阿哥同时勒令除宗,废为庶人。既非皇室,自然不能用玉牒上的名字,所以又得改名。八阿哥改为“阿其那”,九阿哥改为“塞思黑”,这都是满洲话,意思是狗和猪。
废为庶人,治罪自然如常人的待遇,所以塞思黑在西宁押解进京时,一路已受了许多折磨。到得保定,暂行羁押。直隶总督李绂仰承皇帝的意旨,以检束江洋大盗的苛虐手段对待塞思黑。他在奏折中说:“现在给予塞思黑饮食,与牢狱重囚,丝毫无异。铁索在身,手足拘挛,房小墙高,暑气酷烈。昨已报中热晕死,因伊家人用冷水喷渍,逾时苏醒,大约难以久存,盖不善所致,即有皇恩亦难逃于天殛也。”
到了七月十五,塞思黑患了泄泻。八月初九以后,“饮食所进甚少,形容只日渐衰瘦”。于是言语恍惚,神志昏迷,再后来“声息愈微,呼亦不应”,但仍拖到八月二十七方始毙命,临死以前,“昏迷不起,不能转动,目暗语喑,唯鼻息有气,两手动摇,喉吻间有疾响而已”。
八阿哥是在一个月以后,死于监所,他所受的罪,并不比九阿哥来得少。至于十四阿哥,只有十四款大罪,为王公大臣所公议。第一款说:“十四阿哥性质狂悖,与阿其那尤相亲密。圣祖仁皇帝于二阿哥之案,将阿其那拿问时,召入众阿哥,谕以阿其那谋夺东宫之罪,现交议政究审。十四阿哥与塞思黑等,同向圣祖仁皇帝之前,十四阿哥奏云:‘阿其那并无此心。若将阿其那问罪,我等愿与同罪。’圣祖仁皇帝震怒,拔佩刀欲杀十四阿哥,经允祺力劝稍解,将十四阿哥重加责惩,与塞思黑一并逐出。”
第十一款说:“皇上谒陵回跸,遣拉锡等降旨训诫,十四阿哥并不下跪,反使气抗奏。良久,阿其那见众人共议十四阿哥之非,乃向十四阿哥云:‘汝应下跪。’便寂然无声而跪,不遵皇上谕旨,止重阿其那一言,结党背君,公然无忌。”
原来十四阿哥最听阿其那的话,当初皇帝封阿其那为廉亲王,目的就在期望他能够约束十四阿哥,谁知八阿哥不受笼络,算是很对得起十四阿哥,所以十四阿哥仍如以前那样敬重八阿哥。
最后一款是:“奸民蔡怀玺,造出大逆之言,明指十四阿哥为皇帝,塞思黑之母为太后,用黄纸书写,隔墙抛入十四阿哥院内。十四阿哥不即奏闻,私自裁去二行,交与把总,送至总兵衙门,全是酌呈完结。及钦差审问,始理屈自穷,悖乱狂妄显然。”这更是一件皇帝栽赃的大笑话。 ↑返回顶部↑
“杨大哥,”她说,“如今是祸福同当了,这些东西也该分一分。”
“不!”杨介中一手按住袋口,不让她将珠宝倒出来,“庶人无罪,怀璧其罪。我不要,这只有替我带来祸害。就是你们在路上亦该小心!”
“怎么办?”刘虹问朱真。
“杨大哥的话不错,我们带到山上亦无用处。我看——”朱真沉吟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不过以不说破为宜。”
于是当天开始,便动手收拾行李,雇定了船只,及至动身有期,朱真才说了他处置那一囊珠宝的办法:交给华藏寺,请方丈一行大师收藏。到得事定,一半捐献,重修寺貌,再塑金身;一半留给姓“生”的孩子。
但是这个办法不一定办得到,因为一行大师也许为了一寺的安全,不肯负此重任,所以事先不便明言。刘虹也赞成这个办法,相偕到华藏寺,与方丈密密陈请。一行大师慨然应诺,却指定要杨介中到场交纳,为的是他自明心迹,要找个见证人。
年羹尧在这年十二月定罪的消息,传到新安江上、万山丛中朱真与刘虹隐居之处,已在下一年二月里。一共九十二款大罪,应该明正典刑。奉旨“令年羹尧自裁,其子年富立斩,余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遣极边烟瘴地方充军。妻系宗室之女,着遣还母家。族中为官者俱革职。家赀抄没入官,其嫡亲子孙将来长至十五岁者皆照遣,永不赦回。有匿养其子孙者,以党附叛逆治罪。父年遐龄、兄年希尧革职免罪”。年遐龄已经八十多岁,本亦在处死之列,由于大学士朱轼力争,方得免死。
消息是杨介中送来的,另外附抄了一道皇帝宣示年羹尧罪状的上谕,说是“今宽尔殊死之罪,令尔自裁,又赦尔父兄伯叔子孙等多人之死罪,此皆朕委曲矜全,莫大之恩,尔非草木。虽死亦当感涕也”。
“写得出这样的话,其人心肠可知。”朱真向哭红了眼睛的刘虹说,“看来你我从此必须隐姓埋名,老死岩壑了!”
“一切都过去了!”刘虹强自振作,“但要把过去的一切都忘掉了才行。”
“说得是,”朱真向来人说道,“请你上复杨大爷,我们从此不来往了。请杨大爷只当世界上,从此没有我们这两个人!”
年羹尧死而有知,唯一值得安慰的一件事,是刘虹生了一个男孩。朱真不敢说他姓“生”,只说姓沈。不过就在孩子出世的那天晚上,将他的身世经过,细细写下,密密封缄,留待孩子成年以后开拆。
到得孩子五岁那年,皇帝诛除异己,终于告一段落。继年羹尧之后,隆科多的下场亦很惨,先是派往蒙藏边界的阿尔泰地方办理界务,作为变相的放逐。到了雍正五年,私藏玉牒底本一案发作,皇帝大怒。
玉牒乃是皇家的家谱,其中有皇帝削夺十四阿哥爵位,以及借避讳而改名夺名的种种痕迹。如今隆科多私藏底本,显然有留待将来翻案的打算。这一来,他就算死定了。
于是隆科多被召还京,交王公大臣会审,定下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党奸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共四十一款大罪。
罪名中有许多离奇的情节,有一款是“妄拟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从表面上看,将皇帝比作刘阿斗,自然是大不敬。其实不然。
原来隆科多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是他之保皇帝,犹如诸葛亮保刘阿斗。没有诸葛亮不会有刘阿斗的天下,同样地,没有他,就不会有雍正的天下。
另一层是表示皇帝得天下不正,秘密都在他肚子里,好就好,不好翻将出来,大不了一死。这是提醒,也是要挟,皇帝自然非杀他不可。
欺罔之罪的前三款是有连带关系的,一款是“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乃跪称伊身曾带匕首,以防不测”;一款是“狂言妄奏,提督之权甚大,一呼可聚二万兵”;又一款是“时当太平盛世,臣民戴德,守分安居,而隆科多作有刺客之状,故将坛庙桌下搜查”。承审大员虽以隆科多在圣祖临终时,未在御前,一笔抹煞,其实所言不虚。当时盛传“江南八侠”聚集京师,匿迹王府,皇帝有被刺之虞,所以隆科多防范甚密,保护甚周,不想这时都成了罪状。
犯这四十一款大罪,自应斩立决。但说圣祖宾天时,隆科多未在御前,这一点皇帝如果不辩,就成了有意撒谎,隐瞒实情,所以特颁一道上谕:“皇考升遐之日,大臣承旨者唯隆科多一人,今因罪诛戮,虽于国法允当,而朕心则有不忍。隆科多忍负皇考及朕高厚之恩,肆行不法。朕既误加信任于初,又不曾严行禁约于继,今唯有朕身引过而已。在隆科多,负恩狂悖,以致臣民共愤,此伊自作之孽。皇考在天之灵,必昭鉴而默诛之。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附近空地,造屋三间,永远禁锢。伊之家属何必入官?其应追赃银数十万两,尚且不足抵赔,着交该旗照数追完。其妻子免入辛者库,伊子岳兴岱着革职,玉柱着发往黑龙江当差。”
凡是为皇帝禁锢的,一定活不长久。因为不必加以私刑,只要按照一般囚犯的虐待,就能将这些锦衣玉食的贵族折磨得但求一死。
不过比起皇帝的骨肉来,隆科多还算是幸运的,至少不曾受过像九阿哥那样的非人待遇。
九阿哥在雍正四年四月,与八阿哥同时勒令除宗,废为庶人。既非皇室,自然不能用玉牒上的名字,所以又得改名。八阿哥改为“阿其那”,九阿哥改为“塞思黑”,这都是满洲话,意思是狗和猪。
废为庶人,治罪自然如常人的待遇,所以塞思黑在西宁押解进京时,一路已受了许多折磨。到得保定,暂行羁押。直隶总督李绂仰承皇帝的意旨,以检束江洋大盗的苛虐手段对待塞思黑。他在奏折中说:“现在给予塞思黑饮食,与牢狱重囚,丝毫无异。铁索在身,手足拘挛,房小墙高,暑气酷烈。昨已报中热晕死,因伊家人用冷水喷渍,逾时苏醒,大约难以久存,盖不善所致,即有皇恩亦难逃于天殛也。”
到了七月十五,塞思黑患了泄泻。八月初九以后,“饮食所进甚少,形容只日渐衰瘦”。于是言语恍惚,神志昏迷,再后来“声息愈微,呼亦不应”,但仍拖到八月二十七方始毙命,临死以前,“昏迷不起,不能转动,目暗语喑,唯鼻息有气,两手动摇,喉吻间有疾响而已”。
八阿哥是在一个月以后,死于监所,他所受的罪,并不比九阿哥来得少。至于十四阿哥,只有十四款大罪,为王公大臣所公议。第一款说:“十四阿哥性质狂悖,与阿其那尤相亲密。圣祖仁皇帝于二阿哥之案,将阿其那拿问时,召入众阿哥,谕以阿其那谋夺东宫之罪,现交议政究审。十四阿哥与塞思黑等,同向圣祖仁皇帝之前,十四阿哥奏云:‘阿其那并无此心。若将阿其那问罪,我等愿与同罪。’圣祖仁皇帝震怒,拔佩刀欲杀十四阿哥,经允祺力劝稍解,将十四阿哥重加责惩,与塞思黑一并逐出。”
第十一款说:“皇上谒陵回跸,遣拉锡等降旨训诫,十四阿哥并不下跪,反使气抗奏。良久,阿其那见众人共议十四阿哥之非,乃向十四阿哥云:‘汝应下跪。’便寂然无声而跪,不遵皇上谕旨,止重阿其那一言,结党背君,公然无忌。”
原来十四阿哥最听阿其那的话,当初皇帝封阿其那为廉亲王,目的就在期望他能够约束十四阿哥,谁知八阿哥不受笼络,算是很对得起十四阿哥,所以十四阿哥仍如以前那样敬重八阿哥。
最后一款是:“奸民蔡怀玺,造出大逆之言,明指十四阿哥为皇帝,塞思黑之母为太后,用黄纸书写,隔墙抛入十四阿哥院内。十四阿哥不即奏闻,私自裁去二行,交与把总,送至总兵衙门,全是酌呈完结。及钦差审问,始理屈自穷,悖乱狂妄显然。”这更是一件皇帝栽赃的大笑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