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8 / 32)
这首诗是道学先生以其浅薄所作,向来被作为调侃的题材,譬如有人挖苦,惧内者跪踏脚板,便改这两句诗嘲弄,叫作“时人不识予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皇帝御笔,放着新纂的《全唐诗》,哪首不好挑,偏偏挑这一首蒙童所念的诗。所以有人作了一首诗说:“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诒赐绫绢,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随笔中托词“某作”,可能就是汪景祺自己的手笔,诗是刻薄了一点。但除此以外,便很少可议了。而皇帝为了要坐年羹尧以谋反大逆之罪,故意夸大其词,当作逆案处理。
汪景祺即时被捕,交廷臣会议。以年羹尧“知情不举”,定为他的“大逆五罪”之一。至于汪景祺,由刑部定拟斩立决,妻子发遣黑龙江,给与穷披甲人为奴;期服之亲兄弟、亲侄,俱着革职,发遣宁古塔;五服以内的族人,现任及候选候补者,一一查出,统统革职。这是汪氏族人从未经过的大劫。
那么汪景祺的这部随笔,到底犯了什么错呢?皇帝下的评语是:“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以使此种奸人得漏网也。”可见得实在也提不出什么具体的罪状。
可是外间的传言,特别是在浙江,风声鹤唳,引起极大的惊恐。汪景祺曾经在浙西的平湖住过,以致平湖竟有屠城的谣言,富厚之家,纷纷举家远避,费了好大的事才能将人心稳定下来。
再还有一连串的株连:直辖总督李维钧拿问治罪,自不待言;前长芦盐运使宋师曾,亦以年党的关系,追查任内亏空,被抄了家。
年羹尧的岳家,本是宗室世袭公爵,皇帝当初为了笼络年羹尧,将他的叔岳普照亦封为公。普照已死,由他的儿子恒冉袭爵,此时以“一家不应有二公”的理由,将恒冉的爵位革掉了。
至于年羹尧自己,经内阁、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及九卿会审,以“大逆”“僭越”“专擅”“贪黩”“残忍”等“九十二款大罪”,议定处分。年家十六岁以上者斩,十五岁以下及妇女发极边充军。皇帝的批示是:“令年羹尧自裁,其子年富立斩,余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遣极边烟瘴地方充军。妻系宗室之女,着遣还母家。族中为官者俱革职。家赀抄没入官,其嫡亲子孙将来长至十五岁者皆照遣,永不赦回。有匿养其子孙者,以党附叛逆治罪。父年遐龄、兄年希尧革职免罪。”
又特为发布一道上谕给年羹尧,说是看到廷臣所议之条,“朕览之不禁堕泪”,“今宽尔殊死之罪,令尔自裁,又赦尔父兄伯叔子孙等多人之死罪,此皆朕委曲矜全,莫大之恩。尔非草木,虽死亦当感涕也”!
于是,阿齐图奉旨,监视年羹尧以一条白帛,结果了自己的性命。死后,传出他许多轶闻,流传得最广泛,为人津津有味在谈的是,他在杭州当将军时的一个故事。
据说,年羹尧从七月初到杭州接任,至八月底卸任,这一个多月之中,每天都穿着官服在城门口坐镇,看守城官丁查察奸宄。那时杭州盛传“年羹尧一夜连降十八级”的荒谬流言,真如俗语所说“虎落平阳被犬欺”,没有什么人理他。唯有一个穷书生,每天进城出城,必遥遥敬礼,然后低头疾赶而过。
及至年羹尧一革职,知道性命或将不保,倘或治罪,子孙必皆处死。而有个侍妾,却已怀孕了,为了想保全一点儿骨血,所以一直在想如何得以托付一个人才好。
这个人找到了,便是那穷书生。这天年羹尧喊住他问:“你娶亲没有?”
“没有。”
“你今年多大?”
“晚生今年三十三。”
“年过而立,何以尚未婚娶?”
“只为家境清寒,无力婚娶。”
“噢,”年羹尧问,“你姓什么?有没有功名?”
“晚生贱姓朱,草字一个真。曾一青衿。”朱真很惭愧地说,“只是三赴秋闱,至今未举。”
“秀才是宰相的根苗。其实,这个年头儿做了宰相又如何?”年羹尧说,“朱秀才,你酒量如何?”
“不怎么深。”
不怎么深表示也不浅,年羹尧便邀他小酌。朱真自有受宠若惊之感,但也并不固辞。于是在将军衙门西花园的凉亭上,设下杯盏,宾主同饮。
“你不必拘束。”年羹尧说,“也不必当我是将军,富贵不足道,人生贵适意耳!”说罢,举杯快饮,神色怡然,真不像是末路的英雄。
朱真本来是可怜他,此时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英雄的一种亵渎。便照他的话,尽力想忘掉他曾做过大将军,穿过四团龙的补服,极人臣未有之荣,然而他办不到。
酒喝到月上东山,年羹尧说道:“朱秀才,我想问你,你是不是想做官?”
朱真有些踌躇,因为他刚说过“富贵不足道”,如果不能抛却此念,便见得有些不受教了。
“说实话!”年羹尧不自觉地用命令的口气。
“是!”朱真答说,“想做官。”
“做官是为什么?” ↑返回顶部↑
随笔中托词“某作”,可能就是汪景祺自己的手笔,诗是刻薄了一点。但除此以外,便很少可议了。而皇帝为了要坐年羹尧以谋反大逆之罪,故意夸大其词,当作逆案处理。
汪景祺即时被捕,交廷臣会议。以年羹尧“知情不举”,定为他的“大逆五罪”之一。至于汪景祺,由刑部定拟斩立决,妻子发遣黑龙江,给与穷披甲人为奴;期服之亲兄弟、亲侄,俱着革职,发遣宁古塔;五服以内的族人,现任及候选候补者,一一查出,统统革职。这是汪氏族人从未经过的大劫。
那么汪景祺的这部随笔,到底犯了什么错呢?皇帝下的评语是:“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以使此种奸人得漏网也。”可见得实在也提不出什么具体的罪状。
可是外间的传言,特别是在浙江,风声鹤唳,引起极大的惊恐。汪景祺曾经在浙西的平湖住过,以致平湖竟有屠城的谣言,富厚之家,纷纷举家远避,费了好大的事才能将人心稳定下来。
再还有一连串的株连:直辖总督李维钧拿问治罪,自不待言;前长芦盐运使宋师曾,亦以年党的关系,追查任内亏空,被抄了家。
年羹尧的岳家,本是宗室世袭公爵,皇帝当初为了笼络年羹尧,将他的叔岳普照亦封为公。普照已死,由他的儿子恒冉袭爵,此时以“一家不应有二公”的理由,将恒冉的爵位革掉了。
至于年羹尧自己,经内阁、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及九卿会审,以“大逆”“僭越”“专擅”“贪黩”“残忍”等“九十二款大罪”,议定处分。年家十六岁以上者斩,十五岁以下及妇女发极边充军。皇帝的批示是:“令年羹尧自裁,其子年富立斩,余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遣极边烟瘴地方充军。妻系宗室之女,着遣还母家。族中为官者俱革职。家赀抄没入官,其嫡亲子孙将来长至十五岁者皆照遣,永不赦回。有匿养其子孙者,以党附叛逆治罪。父年遐龄、兄年希尧革职免罪。”
又特为发布一道上谕给年羹尧,说是看到廷臣所议之条,“朕览之不禁堕泪”,“今宽尔殊死之罪,令尔自裁,又赦尔父兄伯叔子孙等多人之死罪,此皆朕委曲矜全,莫大之恩。尔非草木,虽死亦当感涕也”!
于是,阿齐图奉旨,监视年羹尧以一条白帛,结果了自己的性命。死后,传出他许多轶闻,流传得最广泛,为人津津有味在谈的是,他在杭州当将军时的一个故事。
据说,年羹尧从七月初到杭州接任,至八月底卸任,这一个多月之中,每天都穿着官服在城门口坐镇,看守城官丁查察奸宄。那时杭州盛传“年羹尧一夜连降十八级”的荒谬流言,真如俗语所说“虎落平阳被犬欺”,没有什么人理他。唯有一个穷书生,每天进城出城,必遥遥敬礼,然后低头疾赶而过。
及至年羹尧一革职,知道性命或将不保,倘或治罪,子孙必皆处死。而有个侍妾,却已怀孕了,为了想保全一点儿骨血,所以一直在想如何得以托付一个人才好。
这个人找到了,便是那穷书生。这天年羹尧喊住他问:“你娶亲没有?”
“没有。”
“你今年多大?”
“晚生今年三十三。”
“年过而立,何以尚未婚娶?”
“只为家境清寒,无力婚娶。”
“噢,”年羹尧问,“你姓什么?有没有功名?”
“晚生贱姓朱,草字一个真。曾一青衿。”朱真很惭愧地说,“只是三赴秋闱,至今未举。”
“秀才是宰相的根苗。其实,这个年头儿做了宰相又如何?”年羹尧说,“朱秀才,你酒量如何?”
“不怎么深。”
不怎么深表示也不浅,年羹尧便邀他小酌。朱真自有受宠若惊之感,但也并不固辞。于是在将军衙门西花园的凉亭上,设下杯盏,宾主同饮。
“你不必拘束。”年羹尧说,“也不必当我是将军,富贵不足道,人生贵适意耳!”说罢,举杯快饮,神色怡然,真不像是末路的英雄。
朱真本来是可怜他,此时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英雄的一种亵渎。便照他的话,尽力想忘掉他曾做过大将军,穿过四团龙的补服,极人臣未有之荣,然而他办不到。
酒喝到月上东山,年羹尧说道:“朱秀才,我想问你,你是不是想做官?”
朱真有些踌躇,因为他刚说过“富贵不足道”,如果不能抛却此念,便见得有些不受教了。
“说实话!”年羹尧不自觉地用命令的口气。
“是!”朱真答说,“想做官。”
“做官是为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