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3 / 12)
李姥做事麻利得很,当天就讲价立契,交清了一切费用,接收产业,然后叫人打扫干净,挑了个黄道吉日,迁入新居。
她的兴致仿佛很好,亲自指挥着侍儿们替阿娃布置屋子。卧房设在楼上靠东的那一间,中间作为起坐休憩之处。绣春住在西面靠楼梯的那一间,为了便于照应。
过了两天,李姥亲自到西市去买了八盏彩色纱灯,挂在楼窗口。天色刚黑,就叫人点亮了,五色光晕,掩映多姿,倒像是办喜事似的。阿娃只当李姥点着好玩,倒也并不在意。
第二天起来不久,她听到楼下厅上,嘭嘭嘭嘭,一片音声吵得烦人,便叫着绣春的名字说:“你去看看,楼下在干什么?”
绣春下楼看了来回报:“在钉彩版。”
“什么?”阿娃一听就动了火,也顾不得梳妆,披散着头发就奔了下来。
果然是张二宝在钉彩版——勾栏人家的规矩,彩版上记高祖、太宗、中宗、睿宗帝后崩逝的忌日。遇到忌日,不设宴、不举乐,寻芳的游客,一见彩版所记,自然明白,省了娼家多少口舌。
怪不得挂上纱灯,原是以广招徕客之意。阿娃又有受了骗的感觉,大声叫道:“拿下来!谁要你来钉这东西?给我滚出去!”
张二宝从未听见过阿娃这样恶声骂人,一时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一见这样子,她越发生气,“你聋了?没有听见我的话?”她铁青着脸说。
张二宝不敢还嘴,动手把刚钉上去的彩版拆了下来。正这时候,李姥也来了,她一看阿娃的脸色,心中会意,但却装作丝毫未觉察到似的,神情如常。
“不用钉那东西!”她也对张二宝说,“这里与曲中不同,不用把幌子挂出来。”
只是不把幌子挂出来而已,实际上还是干的那种营生。阿娃在心里品味着她的话,口角浮现了一丝冷笑。
这近乎冷静沉着的姿态,倒使李姥觉得不容易对付,她想了一下,闲闲地说:“邻近教坊,总不免有人要来坐坐。阿娃,你也准备!”
“准备什么?”
“还不是招呼客人。”
“什么客人?”阿娃越发把脸绷紧了。
“客人就是客人。”李姥停了一下,把声音放得稍稍威严了些,“你不用跟我装糊涂,我也不必跟你说假话。为人不可忘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乌鸦充不了凤凰!”
“哼!”阿娃冷笑道,“乌鸦充不了凤凰,狐狸也总要现尾巴,说了半天,还不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李姥让阿娃当面骂作狐狸,心里自然生气,但听到后半段话,她不再计较,因为阿娃的口气松动了。
其实不然。要阿娃重理旧业,是有条件的,“我倒不想假充凤凰,可是乌鸦有乌鸦的地方。”她说,“落入平康,那怨我自己命苦。平康以外,要叫我干这种半开门的勾当,不行!”
这就是说,除非搬回三曲,她不接客。这是明明看透了李姥怕郑徽找上门来,不敢搬回平康坊的弱点,特意要挟。然而,她的话不能说是没有道理,李姥一下子穷于应付了。
好半天,李姥懊丧地说:“好吧,算我打错了主意。房子已经买了,要再搬回平康坊可不是容易的事。且先住下来再说。”
说完,李姥管自己回到后面去了。从此经常闹病,不是发肝气,就是犯胃病,再不然又是头疼不想吃饭,三天两头让张二宝到西市去买药,弄得全家惶惶不安。
阿娃也不知道她真病还是假病,但不得不常常进去探望一下。李姥病恹恹的样子,不大爱说话。
这样过了有半个月,阿娃无意间看到张二宝挟着一大包东西出去,便叫住他问说:“那是什么?”
“姥姥的几件皮衣服,叫我拿到西市质肆去当一当。”
这太叫人诧异了,阿娃失声说道:“何至于如此呢?”
“这不是第一次……”
“难道还常常去当东西?”她打断他的话问。 ↑返回顶部↑
她的兴致仿佛很好,亲自指挥着侍儿们替阿娃布置屋子。卧房设在楼上靠东的那一间,中间作为起坐休憩之处。绣春住在西面靠楼梯的那一间,为了便于照应。
过了两天,李姥亲自到西市去买了八盏彩色纱灯,挂在楼窗口。天色刚黑,就叫人点亮了,五色光晕,掩映多姿,倒像是办喜事似的。阿娃只当李姥点着好玩,倒也并不在意。
第二天起来不久,她听到楼下厅上,嘭嘭嘭嘭,一片音声吵得烦人,便叫着绣春的名字说:“你去看看,楼下在干什么?”
绣春下楼看了来回报:“在钉彩版。”
“什么?”阿娃一听就动了火,也顾不得梳妆,披散着头发就奔了下来。
果然是张二宝在钉彩版——勾栏人家的规矩,彩版上记高祖、太宗、中宗、睿宗帝后崩逝的忌日。遇到忌日,不设宴、不举乐,寻芳的游客,一见彩版所记,自然明白,省了娼家多少口舌。
怪不得挂上纱灯,原是以广招徕客之意。阿娃又有受了骗的感觉,大声叫道:“拿下来!谁要你来钉这东西?给我滚出去!”
张二宝从未听见过阿娃这样恶声骂人,一时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一见这样子,她越发生气,“你聋了?没有听见我的话?”她铁青着脸说。
张二宝不敢还嘴,动手把刚钉上去的彩版拆了下来。正这时候,李姥也来了,她一看阿娃的脸色,心中会意,但却装作丝毫未觉察到似的,神情如常。
“不用钉那东西!”她也对张二宝说,“这里与曲中不同,不用把幌子挂出来。”
只是不把幌子挂出来而已,实际上还是干的那种营生。阿娃在心里品味着她的话,口角浮现了一丝冷笑。
这近乎冷静沉着的姿态,倒使李姥觉得不容易对付,她想了一下,闲闲地说:“邻近教坊,总不免有人要来坐坐。阿娃,你也准备!”
“准备什么?”
“还不是招呼客人。”
“什么客人?”阿娃越发把脸绷紧了。
“客人就是客人。”李姥停了一下,把声音放得稍稍威严了些,“你不用跟我装糊涂,我也不必跟你说假话。为人不可忘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乌鸦充不了凤凰!”
“哼!”阿娃冷笑道,“乌鸦充不了凤凰,狐狸也总要现尾巴,说了半天,还不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李姥让阿娃当面骂作狐狸,心里自然生气,但听到后半段话,她不再计较,因为阿娃的口气松动了。
其实不然。要阿娃重理旧业,是有条件的,“我倒不想假充凤凰,可是乌鸦有乌鸦的地方。”她说,“落入平康,那怨我自己命苦。平康以外,要叫我干这种半开门的勾当,不行!”
这就是说,除非搬回三曲,她不接客。这是明明看透了李姥怕郑徽找上门来,不敢搬回平康坊的弱点,特意要挟。然而,她的话不能说是没有道理,李姥一下子穷于应付了。
好半天,李姥懊丧地说:“好吧,算我打错了主意。房子已经买了,要再搬回平康坊可不是容易的事。且先住下来再说。”
说完,李姥管自己回到后面去了。从此经常闹病,不是发肝气,就是犯胃病,再不然又是头疼不想吃饭,三天两头让张二宝到西市去买药,弄得全家惶惶不安。
阿娃也不知道她真病还是假病,但不得不常常进去探望一下。李姥病恹恹的样子,不大爱说话。
这样过了有半个月,阿娃无意间看到张二宝挟着一大包东西出去,便叫住他问说:“那是什么?”
“姥姥的几件皮衣服,叫我拿到西市质肆去当一当。”
这太叫人诧异了,阿娃失声说道:“何至于如此呢?”
“这不是第一次……”
“难道还常常去当东西?”她打断他的话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