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9 / 11)
林震抬头一望,那条影子闪跳迅捷,不用细看,便知是谁。“自己人!”他说,“刀卜回来了,且听听他的。”
刀卜也发现了前进的队伍,越发飞也似的赶了过来。走近了才看清楚,他的一身衣裤,破得东一块西一块,脸上也被荆棘划伤了好几处,样子相当狼狈。
“怎么样?”林震拉着他的手说,“教我好着急,当你出了事。”
“差点不能回来。”刀卜喘口气说,“遇见两个契丹兵,骑马由北而来,拼命撵我,好不容易才躲开。”
“咦!”林震诧异,“你是怎么说?你在涧的这一面,路在涧的那一面,何能撵你?”
“我已经到了那一头了。”刀卜适时很兴奋了,“让我找到一处地方,很狭,而且有一座独木桥,不过桥板快烂了,大队人马过不去。”
“好极了!只要有一个人过得去就行了。”
孙炎星和张老憨都很高兴,越发奋勇向前,但是细想一想,亦不免顾虑。
“刀卜!”孙炎星问道,“你是说,你的踪迹,已经让敌人发现了?”
“是的。”
“那两个人是什么路数?巡逻的吗?”
“看不出来。只看出他们是由北而来,像是赶路的样子。”
“大概是他们送军报来的专差。”林震说道,“想撵上刀卜,无非是要问一问路。”
林震的判断一点不错。那两个契丹兵是投递紧要文书的专差。
到达耶律斜轸营地时,也正是刀卜遇见自己人的时候。等耶律斜轸看完文书,立即下令拔营。
原来,辽国内部,政局有不稳的迹象。耶律斜轸和耶律沙,都是“天赞皇帝”的亲信贵族,在未率师援北汉以前,本身的爵位,一个称为“南院大王”,一个称为“南院宰相”,是辽国可以左右政局的重臣,因而飞诏召回,增强镇压的力量,使得有野心的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耶律斜轸一面派军师到东面十里以外,通知在整编所部的耶律沙,采取行动;一面派出先遣部队,往北勘察道路;接着,他自己亲率大队撤退。由于这是巩固根本的大事,耶律斜轸下令,兼程班师。
宋军却不知就里,在刀卜向导之下,很顺利地前进。近午时分,到达深涧西岸。那里是两岸最狭之处,但也有一丈长宽,孤零零架着一长条木板。年深日久,风吹雨打,朽腐的地方很多,走在上面,随时可能发生桥断人坠的危险,落入数十丈的涧谷中,粉身碎骨。
大队如要过涧,必须另造一座新桥。先要伐木,砍削枝叶,然后设法横搁两岸,但亦仅可供一个人通行,而且需要小心。这样做法,未免太慢,可能日落西山,人还不能过完。
何庆奇在这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决定使用绳桥。好在两端正有合抱不交的大树,可以作为绳桥的基石。便由身轻如燕的刀卜,先引一根绳子过去,两头系紧,约有人高,位置正在独木桥上面,这一下就不怕了。他首先踏上独木桥,上面攀住绳索。如果桥断,有所依附,亦不致坠涧丧生。
接着便又跟桥板平行,系上另一根绳子。如果桥断,这根绳子便代替桥板之用,踏绳而过,就是绳桥。
刚刚布置停当,大队要过涧之时,负责往来联络的何小虎赶到,带来了一个消息:敌人已经拔营,正往北而来。
何庆奇大惊,以为敌人已窥知自己的策略,倾巢来攻。如果自己这方面的人,全在这条路上,对方拿马队一冲,然后守住两头,以强弓硬弩封锁,非全军覆没不可。
因而他赶紧下令,原地待命。然后找孙炎星和林震商议。
“计划破坏了!就在这面,也不是绝对的安全。一面抽掉桥板,一面要觅地隐藏才好。”这时林震已由伏地听声的方法,测出敌人还在五里以外——五里山路,不比平路片刻即至,时间虽然不多,但也不太紧迫,因而何庆奇不妨谋后而定。
“我们先要立于不败之地,过得涧去,敌人插翅难飞,拿我们无可奈何,只是要防着他们用箭。”何庆奇说,“孙副都头,过涧以后,队伍由你指挥,要找隐蔽之处,分开来躲避。”
“是!”
“我们当然要作卷土重来之计。”他上下看了看,接着说道,“桥板要抽掉,绳桥也要拆除,等敌人走了,我们再过来。这得要几个人在这里。”
他选派了林震、何小虎、刀卜,指定他们上崖壁隐藏,等敌踪消失,再到大路上来接应。那时孙炎星要引弩曳箭,射到对涧,重新建立绳桥。
“我自己带二十名弓箭手,埋伏在那里。”何庆奇指着山坳转角之处说,“那里是绝好的埋伏之处。” ↑返回顶部↑
刀卜也发现了前进的队伍,越发飞也似的赶了过来。走近了才看清楚,他的一身衣裤,破得东一块西一块,脸上也被荆棘划伤了好几处,样子相当狼狈。
“怎么样?”林震拉着他的手说,“教我好着急,当你出了事。”
“差点不能回来。”刀卜喘口气说,“遇见两个契丹兵,骑马由北而来,拼命撵我,好不容易才躲开。”
“咦!”林震诧异,“你是怎么说?你在涧的这一面,路在涧的那一面,何能撵你?”
“我已经到了那一头了。”刀卜适时很兴奋了,“让我找到一处地方,很狭,而且有一座独木桥,不过桥板快烂了,大队人马过不去。”
“好极了!只要有一个人过得去就行了。”
孙炎星和张老憨都很高兴,越发奋勇向前,但是细想一想,亦不免顾虑。
“刀卜!”孙炎星问道,“你是说,你的踪迹,已经让敌人发现了?”
“是的。”
“那两个人是什么路数?巡逻的吗?”
“看不出来。只看出他们是由北而来,像是赶路的样子。”
“大概是他们送军报来的专差。”林震说道,“想撵上刀卜,无非是要问一问路。”
林震的判断一点不错。那两个契丹兵是投递紧要文书的专差。
到达耶律斜轸营地时,也正是刀卜遇见自己人的时候。等耶律斜轸看完文书,立即下令拔营。
原来,辽国内部,政局有不稳的迹象。耶律斜轸和耶律沙,都是“天赞皇帝”的亲信贵族,在未率师援北汉以前,本身的爵位,一个称为“南院大王”,一个称为“南院宰相”,是辽国可以左右政局的重臣,因而飞诏召回,增强镇压的力量,使得有野心的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耶律斜轸一面派军师到东面十里以外,通知在整编所部的耶律沙,采取行动;一面派出先遣部队,往北勘察道路;接着,他自己亲率大队撤退。由于这是巩固根本的大事,耶律斜轸下令,兼程班师。
宋军却不知就里,在刀卜向导之下,很顺利地前进。近午时分,到达深涧西岸。那里是两岸最狭之处,但也有一丈长宽,孤零零架着一长条木板。年深日久,风吹雨打,朽腐的地方很多,走在上面,随时可能发生桥断人坠的危险,落入数十丈的涧谷中,粉身碎骨。
大队如要过涧,必须另造一座新桥。先要伐木,砍削枝叶,然后设法横搁两岸,但亦仅可供一个人通行,而且需要小心。这样做法,未免太慢,可能日落西山,人还不能过完。
何庆奇在这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决定使用绳桥。好在两端正有合抱不交的大树,可以作为绳桥的基石。便由身轻如燕的刀卜,先引一根绳子过去,两头系紧,约有人高,位置正在独木桥上面,这一下就不怕了。他首先踏上独木桥,上面攀住绳索。如果桥断,有所依附,亦不致坠涧丧生。
接着便又跟桥板平行,系上另一根绳子。如果桥断,这根绳子便代替桥板之用,踏绳而过,就是绳桥。
刚刚布置停当,大队要过涧之时,负责往来联络的何小虎赶到,带来了一个消息:敌人已经拔营,正往北而来。
何庆奇大惊,以为敌人已窥知自己的策略,倾巢来攻。如果自己这方面的人,全在这条路上,对方拿马队一冲,然后守住两头,以强弓硬弩封锁,非全军覆没不可。
因而他赶紧下令,原地待命。然后找孙炎星和林震商议。
“计划破坏了!就在这面,也不是绝对的安全。一面抽掉桥板,一面要觅地隐藏才好。”这时林震已由伏地听声的方法,测出敌人还在五里以外——五里山路,不比平路片刻即至,时间虽然不多,但也不太紧迫,因而何庆奇不妨谋后而定。
“我们先要立于不败之地,过得涧去,敌人插翅难飞,拿我们无可奈何,只是要防着他们用箭。”何庆奇说,“孙副都头,过涧以后,队伍由你指挥,要找隐蔽之处,分开来躲避。”
“是!”
“我们当然要作卷土重来之计。”他上下看了看,接着说道,“桥板要抽掉,绳桥也要拆除,等敌人走了,我们再过来。这得要几个人在这里。”
他选派了林震、何小虎、刀卜,指定他们上崖壁隐藏,等敌踪消失,再到大路上来接应。那时孙炎星要引弩曳箭,射到对涧,重新建立绳桥。
“我自己带二十名弓箭手,埋伏在那里。”何庆奇指着山坳转角之处说,“那里是绝好的埋伏之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