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8 / 23)
刘文静心里一惊,暗想:“这家伙倒真刁恶!给人安上这么个罪名——任何军律,若要认真执行,‘掳掠民女’都是军前立斩的罪。”自然,虬髯客只是借题发挥,但真的要让他大大羞辱一顿,威名扫地,也够难堪的了。
正在惶急无计,忽听帐外人声嘈杂,一片声在喊:“火,火!”
营地失火,是行军第一大忌。李世民匆匆说了句:“三哥,你也来看看!”便即抢步出帐。
失火之处,相去尚远,烈日之下,火光不甚明显,但黑烟滚滚,以及一阵阵传来的哔剥之声,可以想见火势不小。这么热的天,那些营帐栅栏都被晒得干燥极了,这要一蔓延开来,会搞得不堪收拾,所以李世民十分焦急。
回头一看,虬髯客和刘文静都已出帐。“三哥!”李世民拱一拱手说,“请你在此坐镇,我们去看看。”说完,向刘文静招一招手,从卫士手里抢过马来,两人一跃上骑,飞奔而去。
这时各营都已加强戒备,有那专门负责营地勤务的军官,率领着一队带了绳索、铁锹的士兵,没命狂奔,赶去救火。另外有两队士兵,自小河边列队延伸,直到火场,手中极快地传递着盛了水的木桶。刘文静抬头一看,突然勒住了马,叫道:“大都督,火势不碍了,你请回去吧!”
由于相隔已近,腾空的烈焰已看得相当清楚,橘黄色的火舌为黑烟笼罩着,滚滚不绝。幸好那是一座独立的营帐,四周有足够的空地缓冲火势,料无燎原之虞,李世民算是放心了。但既已到此,没有不去看一看的道理,所以摇一摇头,又挥一挥手,随即一叩马腹,依旧往火场中跑了下去。
刘文静紧跟在后,跑不多远,只听稀里哗啦一片乱糟糟的声音,火焰迅即减弱,却蹿起更多的黑烟和灰沙——那座营帐,被拉倒了。压小了火势,一阵阵灼热的风扑过来,迫得人要倒退,两匹马不约而同地唏聿聿一声长嘶,直立了起来。李世民和刘文静都下了马,避到上风的地方,视察救火的工作。
士兵们看见“大都督”一到,越发鼓足了劲头,泼水的泼水,扑救的扑救,不一会儿,火场中便只剩下一团团的白汽和遍地的水渍了。
于是,李世民问道:“怎么起的火?”
“回头再调查。”刘文静答道,“没事了,你请回。”
就这时,有女人的嗓子,失声叫道:“是我放的火!李世民你别走!”
“谁?”李世民诧异地问。
刘文静万分尴尬,一时竟答不出话来。李世民突然意会。“是张出尘?”他问。
果然是张出尘。她正在一小群护卫士的监视圈中突围,“不准拦她!”见机的刘文静,大声喝阻卫士。
张出尘出现了,她穿着男装,却披散了一头长发,脸上一块黑一块白,加上淋漓的汗水,显得狼狈极了。
“李世民!”愤怒的张出尘,手举一把柄上满镶珠宝的雪亮小刀,指着刘文静问,“你的部下,到底算是义军,还是土匪?”
一句话,让李世民把整个情况都弄清楚了。他记得刘文静渡河回来以后,是这样报告的:虬髯客已从洛阳赶了回来,将领兵西进,打通函谷道。为了避免冲突,他依照指示,全师撤退,但曾写了一封信,交给半途截获的虬髯客派赴潼关的使者,托他转交李靖,信中说明委曲求全的苦心,希望李靖能在三天以内,提出合作的办法。
当时,李世民还颇称许他持重而识大体。谁知道他暗地里做下这么件不光明的事,坏了河东义军的名声,以至于让张出尘骂得如此不堪,这太不可原谅了。
然而,眼前不是指责刘文静的时候,他只抢步上前,一揖到地。“嫂子!”他说,“一切都是我的不是。先请到前面休息,容我赔罪。”
“你不知道刘文静干的好事?”
李世民迟疑了一下,刘文静抢出来答话:“他不知道。出尘夫人,你骂我好了。”
“哼,我还敢骂你?”张出尘冷笑一声,连正眼都不看他一看,只对李世民说道:“我相信你大概也不知道。你的部下,把我软禁在这里,一个要紧人见不到,一句要紧话不能说。没有法子,我只好放把火,把你引了来。烧掉你的东西,我以后叫药师赔你……”
“笑话,笑话!”李世赶紧赔着笑说。
“那么,我问你一句话,你现在预备拿我怎么办?”
“自然是护送你到潼关。立刻就送。”又是刘文静抢着回答。
张出尘理都不理他,依旧望着李世民等待答复。
“嫂子,”李世民说,“请你吩咐!”
“让我走!现在就走!”
“这不行!” ↑返回顶部↑
正在惶急无计,忽听帐外人声嘈杂,一片声在喊:“火,火!”
营地失火,是行军第一大忌。李世民匆匆说了句:“三哥,你也来看看!”便即抢步出帐。
失火之处,相去尚远,烈日之下,火光不甚明显,但黑烟滚滚,以及一阵阵传来的哔剥之声,可以想见火势不小。这么热的天,那些营帐栅栏都被晒得干燥极了,这要一蔓延开来,会搞得不堪收拾,所以李世民十分焦急。
回头一看,虬髯客和刘文静都已出帐。“三哥!”李世民拱一拱手说,“请你在此坐镇,我们去看看。”说完,向刘文静招一招手,从卫士手里抢过马来,两人一跃上骑,飞奔而去。
这时各营都已加强戒备,有那专门负责营地勤务的军官,率领着一队带了绳索、铁锹的士兵,没命狂奔,赶去救火。另外有两队士兵,自小河边列队延伸,直到火场,手中极快地传递着盛了水的木桶。刘文静抬头一看,突然勒住了马,叫道:“大都督,火势不碍了,你请回去吧!”
由于相隔已近,腾空的烈焰已看得相当清楚,橘黄色的火舌为黑烟笼罩着,滚滚不绝。幸好那是一座独立的营帐,四周有足够的空地缓冲火势,料无燎原之虞,李世民算是放心了。但既已到此,没有不去看一看的道理,所以摇一摇头,又挥一挥手,随即一叩马腹,依旧往火场中跑了下去。
刘文静紧跟在后,跑不多远,只听稀里哗啦一片乱糟糟的声音,火焰迅即减弱,却蹿起更多的黑烟和灰沙——那座营帐,被拉倒了。压小了火势,一阵阵灼热的风扑过来,迫得人要倒退,两匹马不约而同地唏聿聿一声长嘶,直立了起来。李世民和刘文静都下了马,避到上风的地方,视察救火的工作。
士兵们看见“大都督”一到,越发鼓足了劲头,泼水的泼水,扑救的扑救,不一会儿,火场中便只剩下一团团的白汽和遍地的水渍了。
于是,李世民问道:“怎么起的火?”
“回头再调查。”刘文静答道,“没事了,你请回。”
就这时,有女人的嗓子,失声叫道:“是我放的火!李世民你别走!”
“谁?”李世民诧异地问。
刘文静万分尴尬,一时竟答不出话来。李世民突然意会。“是张出尘?”他问。
果然是张出尘。她正在一小群护卫士的监视圈中突围,“不准拦她!”见机的刘文静,大声喝阻卫士。
张出尘出现了,她穿着男装,却披散了一头长发,脸上一块黑一块白,加上淋漓的汗水,显得狼狈极了。
“李世民!”愤怒的张出尘,手举一把柄上满镶珠宝的雪亮小刀,指着刘文静问,“你的部下,到底算是义军,还是土匪?”
一句话,让李世民把整个情况都弄清楚了。他记得刘文静渡河回来以后,是这样报告的:虬髯客已从洛阳赶了回来,将领兵西进,打通函谷道。为了避免冲突,他依照指示,全师撤退,但曾写了一封信,交给半途截获的虬髯客派赴潼关的使者,托他转交李靖,信中说明委曲求全的苦心,希望李靖能在三天以内,提出合作的办法。
当时,李世民还颇称许他持重而识大体。谁知道他暗地里做下这么件不光明的事,坏了河东义军的名声,以至于让张出尘骂得如此不堪,这太不可原谅了。
然而,眼前不是指责刘文静的时候,他只抢步上前,一揖到地。“嫂子!”他说,“一切都是我的不是。先请到前面休息,容我赔罪。”
“你不知道刘文静干的好事?”
李世民迟疑了一下,刘文静抢出来答话:“他不知道。出尘夫人,你骂我好了。”
“哼,我还敢骂你?”张出尘冷笑一声,连正眼都不看他一看,只对李世民说道:“我相信你大概也不知道。你的部下,把我软禁在这里,一个要紧人见不到,一句要紧话不能说。没有法子,我只好放把火,把你引了来。烧掉你的东西,我以后叫药师赔你……”
“笑话,笑话!”李世赶紧赔着笑说。
“那么,我问你一句话,你现在预备拿我怎么办?”
“自然是护送你到潼关。立刻就送。”又是刘文静抢着回答。
张出尘理都不理他,依旧望着李世民等待答复。
“嫂子,”李世民说,“请你吩咐!”
“让我走!现在就走!”
“这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