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3 / 17)
“先把他带下去。”
“喳!”郑十二把一副五斤重,专为对付杀人越货的强盗用的重镣,往地下一掷,琅琅金石之声,入耳心惊。
“不必钉镣收监。你把他好好带下去待命。”尉迟丰又说,“把兵曹参军给我找来。”
于是,郑十二把李靖带了下去。他已听出尉迟丰的口气,是要善待这名要犯,所以带到班房,奉茶招待,相当客气。
那杨四还守在那里要领赏银。郑十二叫人写了一张二百两银子的领据,让他盖了手印,进去领钱。赏银发出来,先打了个七折,郑十二狠狠心,揣起了整数,拿四十两零头给了杨四。
“这,这是四十两。”杨四又要问又不敢似的。
“不错。”
“赏格上,说是二百两。”
“拿住了人才赏二百两。你以为二百两就给你一个人?哪有这么好的事?”
“是这样的!”杨四大着胆子说,“赏格上说得明明白白:‘通风报信’赏二百两……”
话没有完,恼了郑十二的手下:“赏你这个!”说着,上面一拳,下面一腿,把杨四打得趴在地下。
“哼!”李靖看在眼里,冷冷地说,“这就是出卖同乡的下场。”
一句话说得杨四满脸羞惭,拿着那四十两银子,委委屈屈地退了出去。
李靖也不理他,管自坐在那里休息,除了一副手铐以外,看不出他是个要犯,神情悠闲之至。
里面尉迟丰却正忙得不可开交,挥着汗亲自草拟申详的文书,把如何捕获李靖,吹得天花乱坠,借以邀功。办好公文,又汗淋淋地戴冠束带,公服升堂,下令兵曹参军黄景义,押解李靖赴长安。
“是!”黄景义大声答应,“请示,何时启程?”
“即刻启程。”
“是。”
“点了多少人马?”尉迟丰又问。
“兵丁二十四名,车夫四名。”
“盘缠领了没有?”
“领了。”
“好。”尉迟丰伸手交了公文,“仔细收好了。一路小心!如果丞相召见,说我给他老人家请安。丞相吩咐了什么话,是怎么个态度,高兴不高兴,都记好了,回来告诉我!”
“是!”
“带李靖。”尉迟丰吩咐。
等把李靖带了上来,当堂起解,一辆槛车,从角门推出衙外,黄景义骑马前导,二十四名兵士,前呼后拥,出了渑池西城,取函谷道,径往长安进发。
这是趟极苦的差使,此去长安四百里,一开始就得历尽险巇。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称函谷。函谷之中,两山壁立,一径如羊肠,马不得并辔,车不得方轨。其间有一段东西十五里,两崖松柏参天,林荫盖覆谷中,正午不见阳光,以至于终年如鬼域,令人毛骨悚然。
槛车笨重,走得极慢,路径又仄,把后面的人都堵住了。想快快不了。那些有急事要赶路的人,惹不起官兵,只是怨声不绝。但终于有了例外。
来一匹快马,是个驿差,一路高叫:“让路、让路!”
黄景义勉强把马圈了回来,望着那个驿差,不高兴地说:“你是哪里的?这么大呼小叫!” ↑返回顶部↑
“喳!”郑十二把一副五斤重,专为对付杀人越货的强盗用的重镣,往地下一掷,琅琅金石之声,入耳心惊。
“不必钉镣收监。你把他好好带下去待命。”尉迟丰又说,“把兵曹参军给我找来。”
于是,郑十二把李靖带了下去。他已听出尉迟丰的口气,是要善待这名要犯,所以带到班房,奉茶招待,相当客气。
那杨四还守在那里要领赏银。郑十二叫人写了一张二百两银子的领据,让他盖了手印,进去领钱。赏银发出来,先打了个七折,郑十二狠狠心,揣起了整数,拿四十两零头给了杨四。
“这,这是四十两。”杨四又要问又不敢似的。
“不错。”
“赏格上,说是二百两。”
“拿住了人才赏二百两。你以为二百两就给你一个人?哪有这么好的事?”
“是这样的!”杨四大着胆子说,“赏格上说得明明白白:‘通风报信’赏二百两……”
话没有完,恼了郑十二的手下:“赏你这个!”说着,上面一拳,下面一腿,把杨四打得趴在地下。
“哼!”李靖看在眼里,冷冷地说,“这就是出卖同乡的下场。”
一句话说得杨四满脸羞惭,拿着那四十两银子,委委屈屈地退了出去。
李靖也不理他,管自坐在那里休息,除了一副手铐以外,看不出他是个要犯,神情悠闲之至。
里面尉迟丰却正忙得不可开交,挥着汗亲自草拟申详的文书,把如何捕获李靖,吹得天花乱坠,借以邀功。办好公文,又汗淋淋地戴冠束带,公服升堂,下令兵曹参军黄景义,押解李靖赴长安。
“是!”黄景义大声答应,“请示,何时启程?”
“即刻启程。”
“是。”
“点了多少人马?”尉迟丰又问。
“兵丁二十四名,车夫四名。”
“盘缠领了没有?”
“领了。”
“好。”尉迟丰伸手交了公文,“仔细收好了。一路小心!如果丞相召见,说我给他老人家请安。丞相吩咐了什么话,是怎么个态度,高兴不高兴,都记好了,回来告诉我!”
“是!”
“带李靖。”尉迟丰吩咐。
等把李靖带了上来,当堂起解,一辆槛车,从角门推出衙外,黄景义骑马前导,二十四名兵士,前呼后拥,出了渑池西城,取函谷道,径往长安进发。
这是趟极苦的差使,此去长安四百里,一开始就得历尽险巇。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称函谷。函谷之中,两山壁立,一径如羊肠,马不得并辔,车不得方轨。其间有一段东西十五里,两崖松柏参天,林荫盖覆谷中,正午不见阳光,以至于终年如鬼域,令人毛骨悚然。
槛车笨重,走得极慢,路径又仄,把后面的人都堵住了。想快快不了。那些有急事要赶路的人,惹不起官兵,只是怨声不绝。但终于有了例外。
来一匹快马,是个驿差,一路高叫:“让路、让路!”
黄景义勉强把马圈了回来,望着那个驿差,不高兴地说:“你是哪里的?这么大呼小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