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229. 伤祭(4 / 4)
“那倒也是。那你跟你的那个呢?”
“我们在景芳开了家过桥米线店,两人不死不活过着。”
他俩在杭海路上见着花圈店,叫停了出租车,一人买了一只花圈。小燕知道冬萍儿子的名字,阿明便写了挽条。
定海村都是一排排的两层楼的老砖房,如果要来形容它,就是脏、乱、差。冬萍租的是二楼朝北的一个10多平方的屋子,卧室里除出一张三尺床、一只床头柜和一只简易的用塑料布做成的衣橱,就没其它什么东西了。客堂里仅能放一张小方桌,有个小厨房和厕所间。
冬萍正在堂前与几个邻居说着话,见了阿明、小燕来,眼泪便直淌了下来。
四五只花圈摆在门旁,冬萍前夫的父母坐在那里。她儿子的遗照放在靠着墙头的小方桌中间,桌上有些糕点、水果,燃着烛香。
阿明和小燕上过香后,冬萍泡了两杯茶,叫他俩房间里坐,然后自己抹着眼泪水也坐在了床沿上。
阿明:“冬萍,你尽心尽力了,节哀顺变。”
小燕:“生病也是没办法的。冬萍,你表哭了,你再哭,我也要哭了。”
冬萍:“儿子走,宁愿我走。”
阿明:“生病生在谁身上,都没数,既然他已走了,你也表太难过了。”
阿明和小燕嘎劝唧劝1,冬萍才抑制住了抽泣。天渐渐黑了下来,他们在楼下的小店里吃便饭。
小燕:“冬萍,等事儿办好后,你打算到我店里来做,还是另外去找工作?”
冬萍:“做五七2完后,我就回四川南充老家去。”
阿明:“冬萍,你回乡下作啥去?”
冬萍:“大人年纪大了,衣食住行不便,我要回去照顾。”
【注释】
1嘎劝唧劝:杭州话,这样劝说、那样劝说之意。
2做五七:杭州人习俗,人死后有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的祭奠,在5x7=35这一天,传是亡魂回家与亲人的告别日,要燃烛烧香、摆祭品接灵。 ↑返回顶部↑
“我们在景芳开了家过桥米线店,两人不死不活过着。”
他俩在杭海路上见着花圈店,叫停了出租车,一人买了一只花圈。小燕知道冬萍儿子的名字,阿明便写了挽条。
定海村都是一排排的两层楼的老砖房,如果要来形容它,就是脏、乱、差。冬萍租的是二楼朝北的一个10多平方的屋子,卧室里除出一张三尺床、一只床头柜和一只简易的用塑料布做成的衣橱,就没其它什么东西了。客堂里仅能放一张小方桌,有个小厨房和厕所间。
冬萍正在堂前与几个邻居说着话,见了阿明、小燕来,眼泪便直淌了下来。
四五只花圈摆在门旁,冬萍前夫的父母坐在那里。她儿子的遗照放在靠着墙头的小方桌中间,桌上有些糕点、水果,燃着烛香。
阿明和小燕上过香后,冬萍泡了两杯茶,叫他俩房间里坐,然后自己抹着眼泪水也坐在了床沿上。
阿明:“冬萍,你尽心尽力了,节哀顺变。”
小燕:“生病也是没办法的。冬萍,你表哭了,你再哭,我也要哭了。”
冬萍:“儿子走,宁愿我走。”
阿明:“生病生在谁身上,都没数,既然他已走了,你也表太难过了。”
阿明和小燕嘎劝唧劝1,冬萍才抑制住了抽泣。天渐渐黑了下来,他们在楼下的小店里吃便饭。
小燕:“冬萍,等事儿办好后,你打算到我店里来做,还是另外去找工作?”
冬萍:“做五七2完后,我就回四川南充老家去。”
阿明:“冬萍,你回乡下作啥去?”
冬萍:“大人年纪大了,衣食住行不便,我要回去照顾。”
【注释】
1嘎劝唧劝:杭州话,这样劝说、那样劝说之意。
2做五七:杭州人习俗,人死后有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的祭奠,在5x7=35这一天,传是亡魂回家与亲人的告别日,要燃烛烧香、摆祭品接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