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埃及(6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曾经的埃及都城
  埃及亚历山大城全景
  在亚历山大,最引人瞩目的无外乎那千百年来为无数船只指引方向的灯塔,它们矗立在海港之侧,已经成为亚历山大港的象征。除此之外,这里还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保存着全世界一切已知知识。还有那让人充满无数遐想的埃及艳后,也曾经在这里留下艳丽的身影,就连挥斥方遒的恺撒大帝,也曾经被这里旖旎的风光、宜人的气候所折服,定都在这里。
  亚历山大港始建于公元前332年,它位于尼罗河支流、现已干枯的入海口,距离开罗208千米,曾经是古城诺珀斯遗迹所在地。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在统一希腊、灭亡波斯、征服印度,建立了横跨欧亚非大陆的亚历山大帝国之后,于33岁时英年早逝。他的手下大将托勒密担任埃及总督,身为希腊人,他无法忍受埃及内陆的干燥,不管是开罗还是卢克索都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炎热。于是,托勒密在地中海海滨建立了一座城市,并将其定为埃及首都,以亚历山大的名字为其命名,一个埃及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城市就此出现在它的版图上。
  作为埃及王国的首都,统治者在亚历山大港的建设上花费了不少的心力,一座古希腊文化之中最大的城市很快就横空出世,成为地中海与东方各国之间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商人、学者和诗人们来到这里。当时的亚历山大港已经修建了壮丽的公共神庙以及王宫,宫城占据了城市1/4的面积。在西方古代史中,这座城市的建设规模和所拥有的财富仅次于罗马。
  进入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埃及,统治者将开罗择定为埃及的新首都,亚历山大港进入了迅速衰落期。一直到19世纪早期,穆罕默德·阿里着手重建亚历山大港,通过优惠的贸易政策来吸引南来北往的商人,尤其是发达的棉花交易让很多人趋之若鹜。至20世纪50年代,这座城市又进入了朝气蓬勃的黄金时代,重新成为联络世界各地人民的枢纽城市。
  在《亚历山大四部曲》中,劳伦斯·达雷尔生动地描述了亚历山大城温室一样的气氛。这里属于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每年的7月是最热的时候,气温大约26c;最冷的时候是每年1月,气温大约12c。如此宜人的气候之下,也难怪亚历山大港会成为很多人心目中天堂一般的地方。
  ◎璀璨文明:灯塔与图书馆
  如果说各种宣礼塔是开罗的主要标志,那么亚历山大港的主要标志物无疑便是那座亚历山大灯塔了。这座灯塔据说修建于公元前280年,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与金字塔并列为世界七大奇迹。
  公元前3世纪的一个夜晚,一艘皇家邮轮在驶入亚历山大港的时候触礁沉没,这艘船是王室喜船,船上全部是皇亲国戚以及从欧洲娶回来的新娘。这一悲剧发生之后,埃及朝野上下一片悲痛之声,国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的港口修建导航灯塔。至公元前280年前后,一座雄伟的灯塔在法洛斯岛的东端竖立起来,以135米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最高建筑物,人们将其称为“亚历山大灯塔”。
  据考证,亚历山大灯塔外部造型美观考究,内部结构也十分严密。灯塔一共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有300多个房间用来储存燃料;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15米,可以储存和运输汽油;第三层是圆形结构,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在圆顶的灯楼,在灯楼之上还有一座8米高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站姿青铜雕像。在设计灯塔的时候,设计师还使用一面凹面金属镜,将灯光反射到更远的海面,让灯塔无论白天黑夜都能如日光照耀,即便60千米以外的航船都可以遥望到灯塔的方位,从而不会迷失方向,径直向着亚历山大港驶来。
  自诞生之日起,亚历山大灯塔的火焰日夜不息地燃烧了近千年,为海上的水手们指出一条进港的道路,一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大军征服埃及,灯塔的火才被熄灭。此后,灯塔遭遇了两次强烈地震,彻底被摧毁。1480年,当时的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使用灯塔遗留下来的石料在灯塔的遗址上建造了盖特贝城堡,这也是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灯塔遗址,而真正的灯塔则已经因为地震沉入了海底。
  亚历山大灯塔
  亚历山大港的另一个象征便是亚历山大图书馆。这座图书馆里收藏着荷马的全部诗稿、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真迹原件,还有亚里士多德的手稿、《圣经旧约摩西五经》以及古埃及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著作超过50万卷。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259年修建这座图书馆的时候,也曾经被它浩大的工程震惊,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所以历代国王都曾经为了充实图书馆搜查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船只,只要发现图书,不管国籍、文字,都会马上归入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还曾经为了从雅典拿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手稿而制作赝品。
  亚历山大图书馆
  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四方学者云集在亚历山大港,古希腊数学家、诗人埃拉托色尼和古希腊文献学家阿里斯塔克等历史名人都出任过图书馆的馆长,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哲学家埃奈西德穆都曾经在这里讲学,让这座图书馆也获得了“世界上最好学校”的美誉,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传达闻名长达200~800余年。
  后人所知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毁于先后两场大火,其中一次发生于公元前48年,恺撒为了帮助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争夺王位,放火焚烧敌军的舰队,大火蔓延到了亚历山大城,让图书馆也遭了殃。
  不管是灯塔、图书馆这样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成就,还是生活在这里的埃及艳后的故事,都让亚历山大这座城市变得神秘而又辉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这座城市也在焕发新生的光辉,续写着自己的传奇故事。
  亚历山大城的传说
  传说,亚历山大大帝某一天经过一片土地,指着远处说:“我要在这里建一座城。”这就是亚历山大城最初的构想。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城开始兴建,相传当时的亚历山大大帝要亲自画城市规划图,可手头又恰好没了粉笔,只好就地取材,命士兵拿来谷粒摆了起来。当时的占星术士便认为这个城市一定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若是他能看到如今的亚历山大港,怕是对自己当初的推断自豪万分,亚历山大一度成为最大的粮食出口地,希腊和罗马的粮食供给很大程度上是亚历山大城的功劳。
  孟斐斯:埃及最古老的首都
  作为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埃及早在3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高度的文明,象形文字、日历、水利工程、炼钢技术以及丈量土地的方法等,都证明了这个国家曾经的辉煌,而孟斐斯则是记录这些辉煌的一本厚重史书。在孟斐斯,你既可以看到代表着埃及建筑与历史的金字塔奇观,也可以见识到埃及中古王朝时期的宫城遗迹。
  ◎古老都城
  孟斐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部,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作为曾经的中古王朝首都,孟斐斯建城历史距今已经有4700多年。在数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它保留了古埃及的万千气象,许多著名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都落足此处,吉萨金字塔群、阿布希尔·塞加拉金字塔和代赫舒尔金字塔群都是这座古老城市名片上耀眼的名字。
  传说在公元前3100年,埃及第一王朝国王美尼斯来到孟斐斯。当时孟斐斯人修建的房屋都用白石膏粉涂墙,整个城市一片雪白,因此被称为白城。美尼斯在这里修建宫城,将其更名为孟斐斯,让它成为了古埃及的宗教、政治、文化中心。此后的数千年中,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年至前2181年)的君主都将都城建在这里,一直到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都城才迁至底比斯。
  公元前1000年左右,罗马帝国、希腊、波斯帝国、库施王国、亚述等先后围攻孟斐斯,并且占领了这座代表当时财富和权力的城市,让它不断受到各种创伤。至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孟斐斯遭受到毁灭性破坏。
  ◎金字塔高原
  在埃及语言中,孟斐斯的含义是“迷人住宅”。曾经的埃及法老美尼斯修建这座城市的时候,也给它带来了金字塔风潮。虽然如今的孟斐斯仅存拉美西斯二世时代的神庙遗迹、阿底斯圣牛庙和第二十六王朝的王宫遗迹,但它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依旧不减当年。
  孟斐斯有著名的阶梯状金字塔,它是古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堪称所有金字塔的始祖。在埃及古王国第三朝之前,人们热衷于将去世的人葬入长方形泥砖坟墓,古人称之为“马斯塔巴”。后来一个叫作伊姆荷太普的年轻人为法老设计了六级的梯形四方锥体,它成为金字塔的雏形。此后的法老为了追求更加宏伟的陵墓,在孟斐斯附近的吉萨高低修建了一批巨型金字塔,其中包括胡夫金字塔、哈拉夫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胡夫金字塔据传说是第四王朝法老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760年,由30多万人用30年的时间修建而成。金字塔底部为正方形,每边长230米,高146.5米,由于风化侵蚀,现在只有138米。在塔内,有三间石砌墓室,其中两间在地上,另一间在地下,墓室所使用的花岗岩均从1000千米之外的阿斯旺运输而来,可见其建造之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