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风云人物(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泰国历史上,吞武里王朝虽然只是昙花一现,缔造者郑信却光芒万丈。为了纪念这位国家命运的拯救者,人们将其列入泰国五大帝之列,尊称为郑信王、达信大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青年时期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文武双全的救国者
  郑信的父亲郑镛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本是广东澄海区富里乡人,年少放荡不羁四处闯荡,后来辗转进入暹罗的大城,创下一番庞大的家业,并娶了一位暹罗女子为妻。1734年,两人育有一子郑信。
  气势不凡的郑信王雕像
  郑信在很小的时候即拜暹罗的财政大臣耶高里克为义父,从少年到青年时期,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熟练掌握各种佛典与泰文、巴利文、中文、印度文、缅文等,并被义父送入宫廷里担任国王侍卫,深受国王宠信。他不但自己会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而且精通律志、兵法和骑术,善使各种武器,堪称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1767年,缅军悍然发起一系列猛攻,大城王国沦亡。郑信带了五百官兵突出重围夺路而逃,一直退到了家乡罗永。此时,中国的清政府为了牵制缅军,大力支持郑信,使其兵员迅速增至五千人。郑信率领这五千兵马攻城略地,迅速成为暹罗东部的首领。
  ◎横遭厄运的复国者
  缅军攻陷大城以后,只留将军素基和两千人马镇守,另一名将军镇守吞武里,大部队全部回国。郑信率军杀来,先占领吞武里,再攻取大城,缅甸两名将军全部阵亡。仅仅用了七个月,他便夺回沦陷的国都,随后又迁都吞武里,逐一收复失地,彻底拯救了即将败亡的国家。此时,缅军因与清军屡屡交战,国力渐渐衰弱,无力再犯暹罗,只好匆匆结束了这场战争。
  郑信王墓每年都会有很多泰国本地人和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敬拜和参观。
  郑信麾下有两名兄弟将领,哥哥彼昭耶却克里,弟弟马哈蒙特里。在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里,两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郑信赏识。后来,在郑信的授意下,哥哥彼昭耶却克里留守泰国与老挝、缅甸交界的边境,弟弟被封为苏拉司王子,远征柬埔寨。
  1782年,将军山加武里起了谋反之心,煽动一帮贵族欲夺王位,郑信答应让位退入寺院。彼昭耶却克里闻讯后立刻率军返回,将山加武里等人制服,接着又马上宣布自立为王,号称拉玛一世。此时的郑信已经削发为僧,但他还是未能逃过劫数,被夺位掌权的彼昭耶却克里及贵族们下令处死,死时年仅48岁。
  郑信王虽然横遭厄运,但在历代史学家的眼里,他是统一全泰功勋卓著的复国者,也是第一个在海外当国王的华裔。为了表达景仰之情,人们相继在中国和泰国为其建起了纪念碑、雕像与墓地。1998年,泰国的诗琳通公主还专程前往广东澄海区拜谒郑信的衣冠冢。
  郑信王的传说
  也有一些史学家认为,在郑信的最后一段生命时光里另有蹊跷之事。这位大帝的身边有两位美丽的妃子,听说妃子与侍卫有染,他便将二人处死。事后,郑信发现两位妃子系被诬告,心里痛悔不已竟至疯癫。看到国王因此而荒废政事,大臣们心怀怨愤,继而引发了夺位之争。
  改革者马古大帝
  你可能没听说过马古大帝,但一定知道有一部电影叫《安娜与国王》。香港巨星周润发在影片里出演的“国王”,其原型就是泰国的马古大帝。马古又译蒙固,在泰语里意为“王冠”,他是曼谷王朝的第四代国王,即拉玛四世,是泰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者。
  ◎从游僧到改革者
  马古于1804年出生,十二岁时即被父亲委任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是泰国王位的第一继承人。二十岁那一年他出家为僧,可是刚刚过去半个月,父亲拉玛二世便溘然去世。异母兄弟喃格劳借此机会登上王位,史称拉玛三世。当时,不少王公大臣劝其还俗夺回王位,但是马古为了避免局势动荡干脆一心向佛,做了27年的和尚。为僧期间,他巡游世界各地,在西方国家广泛学习拉丁文、英语和天文学知识。
  马古大帝黄金雕像
  1851年,拉玛三世去世,马古继承王位,史称拉玛四世。此后一段时期里,西方的英法两国大肆侵扰东方,暹罗屡次遭到威胁。1861年,马古大帝打算向美国赠送一对大象,遂邀林肯总统的捕象船入国。但是林肯总统在复函中表示:“美国正在发展机械化,不需要大象做劳动力。”这句话深深刺激了邀请者,马古在心生敬意的同时,开始致力于国内改革。
  多年的国外游历令这位国王非常重视西学,很希望子女也像自己一样通晓西学。1862年,他特意邀请了英国女教师安娜·列奥诺温斯前来暹罗,为王子公主们教授英语和其他科学知识——这就是《安娜与国王》的故事原型。同时,这位国王还废除了经过国王面前必须爬行的旧礼,一切外国使臣朝见均可免予殿前匍匐及跪拜等。
  马古大帝纪念公园里的庙宇马古大帝一生尊崇佛法,他在世时,这里必定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吧。
  ◎推行各项改革措施
  宫廷里的改革悄悄进行,宫廷外的改革如火如荼。在马古执政期间,这个东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批新发行的锡币和铜币代替了长期使用的贝壳;曼谷大街上开辟了保城路、乍仑功路(荣都路)、席隆路(风色路)等;帕东功运河、玛哈沙瓦运河、帕司乍仑运河、丹侬萨杜运河和华兰铺运河相继成为水上交通要道,曼谷一时获称“东方威尼斯”;马古还创建了小乘佛教的正法派,不但要求教徒严格遵守佛教教义,而且每天只能吃一顿化缘得来的饭食;他一直努力推行国内的废奴运动,促使暹罗经济有了快速发展。
  马古知识渊博涉猎广泛,尤其喜爱天文学,在挽巴茵行宫和佛杰府山丘行宫建起了两座观星台。1868年,他在观星台上成功测出暹罗的南部将出现日全食。届时,英国、法国、新加坡的科学家受邀而来,果见日全食发生的地点、延续时间均与预测的完全相同。不幸的是,在日全食结束以后,马古和儿子一起染上疟疾,马古几个月后不治而亡。他的儿子病愈后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后来的拉玛五世。为了表达敬意,人们把这位思想新潮、锐意改革的国王称为马古大帝,并入泰国五大帝之列。
  朱拉隆功:现代泰国的缔造者
  朱拉隆功即拉玛五世,是曼谷王朝的第五代国王。在执政的四十多年以来,这位贤明之君始终致力于推进国内改革,为现代泰国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父亲一样,朱拉隆功固然没有先辈那般英勇的战绩,但完全称得上是现代泰国的缔造者。
  ◎少年英才,学识满腹
  朱拉隆功的父亲是马古大帝(拉玛四世),母亲是喃斐蓬拉披隆王后。在诸多王子中,他仅是排名第九的王位继承人。由于母后倍受父王宠爱,朱拉隆功刚刚出生即被赐予“亲王”的称号。8岁那年,母后不幸离世,马古大帝又赐其王族第五等爵位,并将爵号铭刻在金板上。14岁那年,他的爵位晋升至王族第四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