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泰国(1 / 8)
第一章
印象泰国
白象钟情的地方,必然是光明吉祥之地,若再赋予佛的灵光,那么它该享尽天下多少宠爱?泰国国土既有象首之形又经佛光普照,惹来无数艳羡之心,也惹来了与山、与水、与海的缠绵不休。湄南河、湄公河蜿蜒流淌,登劳山、坤丹山、因他暖山居高临下,暹罗湾、安达曼海温柔相拥,有意无意圈定了一方热土。勤劳的人们在此建起一座座辉煌的城,曼谷、清迈、清莱、芭堤雅大放异彩——佛的荣光辉映着暹罗风情,印象里的泰国正呼之欲出。
东南亚的“心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版图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区域名词——东南亚。归于东南亚地区的有11个国家,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按照地理方位的不同,人们通常把前五者称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把后六者称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泰国大致位于该区域的中心与枢纽,故而被视为东南亚的“心脏”。
◎地理、地形与气候
泰国的全称是“泰王国”,旧时称作“暹罗”。从“暹罗”改为“泰”,人们主要取其“自由”之意。这个国家地处中南半岛中南部,东南临太平洋泰国湾,西南濒印度洋安达曼海,与缅甸、老挝、柬埔寨接壤,南边的狭长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整个国土面积约为51.3万平方千米,陆地边界线长约3400千米,海岸线长2705千米。
从地形上看,泰国国内地形整体北高南低,大部分均为低缓的山地和平原,可以划分为四大自然区域,即北部山地、东北部高原、中部平原和南部半岛。
泰国的国徽
泰国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比如登劳山、坤丹山、匹邦南山、琅勃拉邦山。最高的山峰是位于清迈的因他暖山,海拔2585米。第二高峰和第三高峰分别是海拔2297米的帕洪朴山、海拔2159米的琅勃拉邦山。在泰缅边境线上,也有许多南北走向的山脉。
泰国境内的大型河流有湄南河、蒙河、北大年河,湄公河是泰国和老挝两国之间的天然界河。大型湖泊有他里式湖、波拉碧湖、农汉湖、么博哇丕湖、农雅湖等,主要岛屿有普吉岛、萨木伊岛、潘甘岛和强岛等。
从气候上看,泰国属于明显的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可以分为三个季节,即热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国内年平均气温在24~30c间,常年温度不低于18c,最高气温可达40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毫米,空气比较温和潮湿。
◎国旗、国徽与国歌
泰国的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2,红色、白色和蓝色构成的五个长方形平行排列,蓝色带比红色带和白色带宽一倍。
泰国拳击拳击可以说是泰国的一个符号,是全民热爱的一项运动。
红色代表民族,象征国民的精神与力量;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蓝色居于正中代表王室,象征着泰国王室位于国民和宗教的中心。
三色国旗的由来
早先使用的泰国国旗上绘有白象图案,那为何会变成三色国旗?这源于一次小小的风波。1916年9月,国王拉玛六世视察洪涝灾区,途经各地挂满了国旗,其中有一面不慎倒挂,导致白象图案四脚朝天。拉玛六世认为此事很不吉利,遂亲自设计了一面图案永远不会倒置的国旗,它就是今日泰国的三色国旗。
泰国的国徽上绘有一只半人半鸟的金翅大鹏鸟,传说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鸟背上蹲坐的那莱王是泰国人民信奉的鹰面人身之神灵,也是纳腊萱大帝的化身。它头顶金色宝塔,身穿金色盔甲,两只利爪雄健有力,双翼和尾部均为深红色,裸露的颈部、臂部均戴有耀眼的金色饰品,整个图案充满了华丽又神秘的宗教气息。
泰国的国歌名叫《泰王国国歌》,作词者是峦·沙叻努帕潘,歌词大意是鼓励泰国军人奔赴前线保家卫国。
◎人口、语言与宗教
相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泰国的人口与民族并不算多。全国的人口总数约有6450万,泰族是主要民族,大约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40%,其他还有华族、马来族、高棉族、克伦族、苗族等30多个民族。
泰国有“千佛之国”之称,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座寺庙。
泰族由中国南部和东南部的长江流域一带迁徙而来,若按不同区域,泰国境内的泰族可大致分为中央泰族、东北泰族和老挝族、北方泰族、南方泰族。华族大批移居泰国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他们多数居住于曼谷及周边地带,在工商、金融、旅游业、传媒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马来族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半岛,高棉族集中在与老挝、柬埔寨接壤的泰国东北部和东南数府,克伦族位于西北部的泰缅边境山区,苗族则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泰老、泰缅的边境山区。
泰国人的常用语言为泰语,泰语由素可泰王朝的兰甘亨大帝创制后演变而来。在曼谷和其他一些旅游城市,英语现在也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迁徙与流动,国内其他比较常用的语言还有潮州话、海南话、广东话、马来语和高棉语等。
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佛教史的佛教国家。虽然佛教在这个国家尚未被定为国教,但它实际上已享有国教的地位,对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泰国目前已建有3万多座壮丽的寺庙和宫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黄袍佛国”或“千佛之国”,而泰国国内的佛教徒也占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90%以上(主要为小乘佛教)。在泰国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等地,存在少数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另外,泰国境内还有一些信奉基督教、印度教、锡克教的教徒,他们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左右。
庄严而肃穆的升旗仪式和中国的学校一样,泰国的学生们也会在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政治体制与行政区划
从暹罗到泰国,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段复杂又漫长的发展过程。进入20世纪30年代,现代泰国由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从此展现出与此前阶段截然不同的国家政体。
泰国的国王是国家最高元首,现任国王为普密蓬·阿杜德,即拉玛九世。他是泰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王,因为多次成功化解政治危机,积极扶持国内经济发展而被泰国民众尊为国父。 ↑返回顶部↑
印象泰国
白象钟情的地方,必然是光明吉祥之地,若再赋予佛的灵光,那么它该享尽天下多少宠爱?泰国国土既有象首之形又经佛光普照,惹来无数艳羡之心,也惹来了与山、与水、与海的缠绵不休。湄南河、湄公河蜿蜒流淌,登劳山、坤丹山、因他暖山居高临下,暹罗湾、安达曼海温柔相拥,有意无意圈定了一方热土。勤劳的人们在此建起一座座辉煌的城,曼谷、清迈、清莱、芭堤雅大放异彩——佛的荣光辉映着暹罗风情,印象里的泰国正呼之欲出。
东南亚的“心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版图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区域名词——东南亚。归于东南亚地区的有11个国家,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按照地理方位的不同,人们通常把前五者称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把后六者称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泰国大致位于该区域的中心与枢纽,故而被视为东南亚的“心脏”。
◎地理、地形与气候
泰国的全称是“泰王国”,旧时称作“暹罗”。从“暹罗”改为“泰”,人们主要取其“自由”之意。这个国家地处中南半岛中南部,东南临太平洋泰国湾,西南濒印度洋安达曼海,与缅甸、老挝、柬埔寨接壤,南边的狭长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整个国土面积约为51.3万平方千米,陆地边界线长约3400千米,海岸线长2705千米。
从地形上看,泰国国内地形整体北高南低,大部分均为低缓的山地和平原,可以划分为四大自然区域,即北部山地、东北部高原、中部平原和南部半岛。
泰国的国徽
泰国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比如登劳山、坤丹山、匹邦南山、琅勃拉邦山。最高的山峰是位于清迈的因他暖山,海拔2585米。第二高峰和第三高峰分别是海拔2297米的帕洪朴山、海拔2159米的琅勃拉邦山。在泰缅边境线上,也有许多南北走向的山脉。
泰国境内的大型河流有湄南河、蒙河、北大年河,湄公河是泰国和老挝两国之间的天然界河。大型湖泊有他里式湖、波拉碧湖、农汉湖、么博哇丕湖、农雅湖等,主要岛屿有普吉岛、萨木伊岛、潘甘岛和强岛等。
从气候上看,泰国属于明显的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可以分为三个季节,即热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国内年平均气温在24~30c间,常年温度不低于18c,最高气温可达40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毫米,空气比较温和潮湿。
◎国旗、国徽与国歌
泰国的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2,红色、白色和蓝色构成的五个长方形平行排列,蓝色带比红色带和白色带宽一倍。
泰国拳击拳击可以说是泰国的一个符号,是全民热爱的一项运动。
红色代表民族,象征国民的精神与力量;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蓝色居于正中代表王室,象征着泰国王室位于国民和宗教的中心。
三色国旗的由来
早先使用的泰国国旗上绘有白象图案,那为何会变成三色国旗?这源于一次小小的风波。1916年9月,国王拉玛六世视察洪涝灾区,途经各地挂满了国旗,其中有一面不慎倒挂,导致白象图案四脚朝天。拉玛六世认为此事很不吉利,遂亲自设计了一面图案永远不会倒置的国旗,它就是今日泰国的三色国旗。
泰国的国徽上绘有一只半人半鸟的金翅大鹏鸟,传说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鸟背上蹲坐的那莱王是泰国人民信奉的鹰面人身之神灵,也是纳腊萱大帝的化身。它头顶金色宝塔,身穿金色盔甲,两只利爪雄健有力,双翼和尾部均为深红色,裸露的颈部、臂部均戴有耀眼的金色饰品,整个图案充满了华丽又神秘的宗教气息。
泰国的国歌名叫《泰王国国歌》,作词者是峦·沙叻努帕潘,歌词大意是鼓励泰国军人奔赴前线保家卫国。
◎人口、语言与宗教
相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泰国的人口与民族并不算多。全国的人口总数约有6450万,泰族是主要民族,大约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40%,其他还有华族、马来族、高棉族、克伦族、苗族等30多个民族。
泰国有“千佛之国”之称,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座寺庙。
泰族由中国南部和东南部的长江流域一带迁徙而来,若按不同区域,泰国境内的泰族可大致分为中央泰族、东北泰族和老挝族、北方泰族、南方泰族。华族大批移居泰国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他们多数居住于曼谷及周边地带,在工商、金融、旅游业、传媒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马来族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半岛,高棉族集中在与老挝、柬埔寨接壤的泰国东北部和东南数府,克伦族位于西北部的泰缅边境山区,苗族则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泰老、泰缅的边境山区。
泰国人的常用语言为泰语,泰语由素可泰王朝的兰甘亨大帝创制后演变而来。在曼谷和其他一些旅游城市,英语现在也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迁徙与流动,国内其他比较常用的语言还有潮州话、海南话、广东话、马来语和高棉语等。
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佛教史的佛教国家。虽然佛教在这个国家尚未被定为国教,但它实际上已享有国教的地位,对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泰国目前已建有3万多座壮丽的寺庙和宫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黄袍佛国”或“千佛之国”,而泰国国内的佛教徒也占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90%以上(主要为小乘佛教)。在泰国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等地,存在少数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另外,泰国境内还有一些信奉基督教、印度教、锡克教的教徒,他们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左右。
庄严而肃穆的升旗仪式和中国的学校一样,泰国的学生们也会在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政治体制与行政区划
从暹罗到泰国,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段复杂又漫长的发展过程。进入20世纪30年代,现代泰国由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从此展现出与此前阶段截然不同的国家政体。
泰国的国王是国家最高元首,现任国王为普密蓬·阿杜德,即拉玛九世。他是泰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王,因为多次成功化解政治危机,积极扶持国内经济发展而被泰国民众尊为国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