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俗风物(3 / 5)
那么,做一道正宗的罗宋汤需要哪些原料?俄罗斯人的烹饪材料有红菜、胡萝卜、西红柿、圆白菜、土豆、红柿子椒、洋葱及大蒜、香叶和胡椒等。如果不想喝素食汤,最好提前将一些牛肉、猪肉或鸡肉放入汤里一起煮,具体步骤如下:把肉类切成小块,把红菜单独炒熟,然后将白菜、土豆、洋葱、胡萝卜切成小块或切丝,与炒熟的红甜菜依次放入锅中,再加入水、加盐、糖、番茄酱等调料一起用文火焖煮,有时里面还会加入蘑菇和李子干。煮好以后的罗宋汤色泽浓郁、味道鲜美,在众多美食中很容易引人瞩目。
需要强调的是,烹制这道汤肴时千万不要把所有食材一起放入锅里,一定要将红菜提前炒熟,为了保护它的鲜艳色泽,最好在烹炒时添一点白醋。而且,炒好的红菜要最后放入汤锅。
在端上餐桌之前,可以再撒上一些莳萝草和欧芹叶进行点缀和提味。很多俄罗斯人品尝这道美味时必会加上一勺酸奶油,还有些人会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不加红菜只加番茄酱的橙色罗宋汤,或者是不加红菜也不加番茄酱的绿色罗宋汤。
罗宋汤既可以冷吃也可以热吃,若再配上一份地道的黑面包,便会令食客们在唇齿之间品尝到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配酸奶的罗宋汤
伏特加
在俄语里,“伏特加”是“水”的意思。相传第一位喝了这种酒的莫斯科大公曾惊叹:“好烫嘴的水!”于是,“烫嘴的水”就成了伏特加酒最早的名称。后来,人们就发现这种“水”不仅能治病,还能够消除疲劳、令人兴奋,暂时忘记尘世的烦忧、痛苦和不幸,遂深深沉醉其中。以后凡是在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中留下印记的名人,几乎都和伏特加有着不解之缘。
◎为了伏特加,打官司!
伏特加酒是以谷物或马铃薯为主要原料,先通过蒸馏制成高度酒,再用蒸馏水淡化到40~60度,变成无臭无味、清澄透明的白酒。成品酒质晶莹澄澈,入口清爽,不苦不涩,只留下一股火焰般的清热。
伏特加的生产始于15世纪中叶,当时称为“面包酒”“煮熟的酒”。据说克里姆林宫丘多夫修道院是最早生产伏特加的地方。1478年,伊凡三世确定了这种白酒的国家垄断权。1553年,伊凡四世在莫斯科开设第一家伏特加酒馆,并为其命名“第21号餐桌酒”。
可是波兰人说,伏特加是他们在1540年先于俄罗斯人发明并生产的。于是,两个国家开始了一场关于争夺伏尔加专利的诉讼之战。这场官司打了很多年,直到1980年,国际仲裁法庭才裁定:“伏特加是俄罗斯首创的酒精饮料,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做伏特加广告的特权。”判决一下,俄罗斯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做广告:“只有来自俄罗斯的伏特加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伏特加!”
伏特加几乎可以注入各种味道,是非常好的基酒,故而经常出现在鸡尾酒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如今有味道的伏特加越来越受欢迎,一种品牌的伏特加可能有超过1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如巧克力味、肉桂味、柠檬味,甚至还有胡椒味。
俄罗斯超市里的各种品牌和类型的伏特加酒
◎美酒带来的烦恼
18世纪以前,由于国家垄断伏特加的生产,这种酒在俄罗斯尚未普及。后来,国家允许王公贵族生产伏特加,一些有实力的大家族开始使用最好的原料、独特的配方,生产各种优质伏特加,品牌秘方也始终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各大家族关于酒业的竞争特别激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俄罗斯年生产伏特加达到了11亿升,如今每年的伏特加消费量更是一个庞大惊人的数字——约为24.5亿升!人均饮酒量远远超过饮酒大国瑞典和芬兰,成为世界上“最能喝酒的民族之一”。
据近期调查显示,65%的俄罗斯人从16岁就开始喝伏特加,几乎家家都备有200~300毫升专门饮用伏特加的大杯子,平时总是喜欢找些名目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痛饮。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男人不会喝酒,俄罗人就会说他:“你不是男子汉!”
由此,酗酒一度在俄罗斯成为社会问题:犯罪率升高、工伤事故增多、平均寿命减少、出生率下降等等。俄罗斯历史上曾几次颁发禁酒令和禁产令,到了1995年,俄罗斯甚至将酒类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反酗酒政策写入法律条款,督促全国人换一个“清醒的生活方式”!
正如当时俄罗斯某报发表的评论所言:“对于俄罗斯,伏特加不仅是酒精饮料,而且是历史和传统、财富和贫困、喜悦和痛苦。”
俄罗斯套娃
套娃是俄罗斯最典型的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14世纪莫斯科以南的古镇扎郭尔斯科,俄语称为“马特廖什卡”。它由多个图案相同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20多个,常用彩色油漆加以描绘。最大的俄罗斯套娃像花瓶那么大,最小的像一粒米那么小,一个个栩栩如生,同时还寓意着旺盛的生命力、健康壮实的身体及人丁兴旺的后代。
◎俄罗斯套娃变脸了!
传说在很久以前,俄罗斯有两家表亲是邻居,表兄妹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他乡谋生,因为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都用木头做一个美丽的女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大。数年过后,表兄回到家乡,将一套木娃娃送给表妹。有人见此非常有趣就跟着模仿制作,套娃渐渐流行起来。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平时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摆放,也可以一个套一个地装在一起。最常见的套娃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等,色彩亮丽,容貌甜美。
制造套娃最初的主旨是为了取悦孩子,因此童话里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渐渐被做成套娃,按照比例一个套着一个,看上去非常有趣。后来,俄罗斯套娃走向全世界,受到了各国朋友的喜爱,一些生活中的著名人物,如球星、影星、历史名人等,以及动漫里的卡通形象都成为套娃的素材。对此,莫斯科一家报纸曾评论:“俄罗斯套娃变脸了!”
◎考究的制作工艺
俄罗斯制作套娃的手工作坊
俄罗斯套娃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既可当作摆设品,也可用作收纳盒和礼品盒。虽然它的结构看上去并不复杂,但制作过程非常考究,单是准备木材就需要很长时间。
桦树和莱姆树是制作套娃的首选木材。在初春时节,树木富含汁液的时候,将选中的树砍倒,剥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下少数几环,以防木材开裂,然后放置到通风处晾干。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木材至少要晾两年。如果要做15件套以上的娃娃,每个娃娃的内壁则需要做得很薄,对木材质量要求相应提高,至少要晾5~6年。 ↑返回顶部↑
需要强调的是,烹制这道汤肴时千万不要把所有食材一起放入锅里,一定要将红菜提前炒熟,为了保护它的鲜艳色泽,最好在烹炒时添一点白醋。而且,炒好的红菜要最后放入汤锅。
在端上餐桌之前,可以再撒上一些莳萝草和欧芹叶进行点缀和提味。很多俄罗斯人品尝这道美味时必会加上一勺酸奶油,还有些人会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不加红菜只加番茄酱的橙色罗宋汤,或者是不加红菜也不加番茄酱的绿色罗宋汤。
罗宋汤既可以冷吃也可以热吃,若再配上一份地道的黑面包,便会令食客们在唇齿之间品尝到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配酸奶的罗宋汤
伏特加
在俄语里,“伏特加”是“水”的意思。相传第一位喝了这种酒的莫斯科大公曾惊叹:“好烫嘴的水!”于是,“烫嘴的水”就成了伏特加酒最早的名称。后来,人们就发现这种“水”不仅能治病,还能够消除疲劳、令人兴奋,暂时忘记尘世的烦忧、痛苦和不幸,遂深深沉醉其中。以后凡是在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中留下印记的名人,几乎都和伏特加有着不解之缘。
◎为了伏特加,打官司!
伏特加酒是以谷物或马铃薯为主要原料,先通过蒸馏制成高度酒,再用蒸馏水淡化到40~60度,变成无臭无味、清澄透明的白酒。成品酒质晶莹澄澈,入口清爽,不苦不涩,只留下一股火焰般的清热。
伏特加的生产始于15世纪中叶,当时称为“面包酒”“煮熟的酒”。据说克里姆林宫丘多夫修道院是最早生产伏特加的地方。1478年,伊凡三世确定了这种白酒的国家垄断权。1553年,伊凡四世在莫斯科开设第一家伏特加酒馆,并为其命名“第21号餐桌酒”。
可是波兰人说,伏特加是他们在1540年先于俄罗斯人发明并生产的。于是,两个国家开始了一场关于争夺伏尔加专利的诉讼之战。这场官司打了很多年,直到1980年,国际仲裁法庭才裁定:“伏特加是俄罗斯首创的酒精饮料,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做伏特加广告的特权。”判决一下,俄罗斯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做广告:“只有来自俄罗斯的伏特加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伏特加!”
伏特加几乎可以注入各种味道,是非常好的基酒,故而经常出现在鸡尾酒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如今有味道的伏特加越来越受欢迎,一种品牌的伏特加可能有超过1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如巧克力味、肉桂味、柠檬味,甚至还有胡椒味。
俄罗斯超市里的各种品牌和类型的伏特加酒
◎美酒带来的烦恼
18世纪以前,由于国家垄断伏特加的生产,这种酒在俄罗斯尚未普及。后来,国家允许王公贵族生产伏特加,一些有实力的大家族开始使用最好的原料、独特的配方,生产各种优质伏特加,品牌秘方也始终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各大家族关于酒业的竞争特别激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俄罗斯年生产伏特加达到了11亿升,如今每年的伏特加消费量更是一个庞大惊人的数字——约为24.5亿升!人均饮酒量远远超过饮酒大国瑞典和芬兰,成为世界上“最能喝酒的民族之一”。
据近期调查显示,65%的俄罗斯人从16岁就开始喝伏特加,几乎家家都备有200~300毫升专门饮用伏特加的大杯子,平时总是喜欢找些名目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痛饮。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男人不会喝酒,俄罗人就会说他:“你不是男子汉!”
由此,酗酒一度在俄罗斯成为社会问题:犯罪率升高、工伤事故增多、平均寿命减少、出生率下降等等。俄罗斯历史上曾几次颁发禁酒令和禁产令,到了1995年,俄罗斯甚至将酒类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反酗酒政策写入法律条款,督促全国人换一个“清醒的生活方式”!
正如当时俄罗斯某报发表的评论所言:“对于俄罗斯,伏特加不仅是酒精饮料,而且是历史和传统、财富和贫困、喜悦和痛苦。”
俄罗斯套娃
套娃是俄罗斯最典型的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14世纪莫斯科以南的古镇扎郭尔斯科,俄语称为“马特廖什卡”。它由多个图案相同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20多个,常用彩色油漆加以描绘。最大的俄罗斯套娃像花瓶那么大,最小的像一粒米那么小,一个个栩栩如生,同时还寓意着旺盛的生命力、健康壮实的身体及人丁兴旺的后代。
◎俄罗斯套娃变脸了!
传说在很久以前,俄罗斯有两家表亲是邻居,表兄妹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他乡谋生,因为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都用木头做一个美丽的女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大。数年过后,表兄回到家乡,将一套木娃娃送给表妹。有人见此非常有趣就跟着模仿制作,套娃渐渐流行起来。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平时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摆放,也可以一个套一个地装在一起。最常见的套娃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等,色彩亮丽,容貌甜美。
制造套娃最初的主旨是为了取悦孩子,因此童话里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渐渐被做成套娃,按照比例一个套着一个,看上去非常有趣。后来,俄罗斯套娃走向全世界,受到了各国朋友的喜爱,一些生活中的著名人物,如球星、影星、历史名人等,以及动漫里的卡通形象都成为套娃的素材。对此,莫斯科一家报纸曾评论:“俄罗斯套娃变脸了!”
◎考究的制作工艺
俄罗斯制作套娃的手工作坊
俄罗斯套娃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既可当作摆设品,也可用作收纳盒和礼品盒。虽然它的结构看上去并不复杂,但制作过程非常考究,单是准备木材就需要很长时间。
桦树和莱姆树是制作套娃的首选木材。在初春时节,树木富含汁液的时候,将选中的树砍倒,剥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下少数几环,以防木材开裂,然后放置到通风处晾干。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木材至少要晾两年。如果要做15件套以上的娃娃,每个娃娃的内壁则需要做得很薄,对木材质量要求相应提高,至少要晾5~6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