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历久弥新的文化(2 / 8)
帕斯捷尔纳克的主要诗集作品有《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1957年,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出版,他说:“当我写作《日瓦戈医生》,时刻感受到自己在同时代人面前负有一笔巨债,写这部小说是试图偿还债务。在写作过程中,还债的感觉一直充斥我的心房。多少年来,我只写抒情诗或从事翻译,在此之后我认为有责任用小说讲述我们的时代……”这部伟大的作品于次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在国内受到猛烈抨击,作家本人也遭到了严重迫害,从此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直至两年后病逝。
另一位作家肖洛霍夫与苏联当局保持了良好关系,他在《静静的顿河》中讲述了顿河哥萨克地区革命战争的传奇故事。1965年,该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是俄国著名的寓言家,也是一个饭量惊人的美食家。某天晚上,他在参政员阿巴库莫夫家里遇见几位客人,众人邀其共进晚餐。克雷洛夫一再推托,说自己家里做好了鲟鱼汤。可是阿巴库莫夫极力挽留,克雷洛夫只好答应,条件是晚餐必须立刻开始。这一餐让众人大开眼界,因为克雷洛夫一个人的饭量差不多等于其他所有人的饭量。大胃王咽下最后一口饭,匆忙离座就要出门。主人问:“你急着去哪儿?”克雷洛夫气愤地说:“跟你们说过多少次,我家里已经炖好了鲟鱼汤,再不回去汤就凉了。”
索尔仁尼琴因屡次批评多位执政者而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让他于1970年荣获诺奖的作品是《癌病房》。可是,另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古拉格群岛》却让这位作家被迫离境,在国外度过了20年的漫长生活,晚年才得以返回自己的祖国。
1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天才诗人布罗茨基,他的获奖作品是《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其他代表作有《诗选》《言论之一部分》《致乌拉尼亚》等。布罗茨基的英文写作极为出色,自称是“俄语诗人与英语散文家的愉快结合”。
在整个苏联时期,除了以上5位捧回诺奖的文学大师,其他著名作家与作品也为数不少。比如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及其作品《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讽刺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及其作品《大师和玛加丽塔》《狗心》,小说家沙拉莫夫及其作品《科雷马故事》,等等。
1910年帕斯捷尔纳克的肖像画
天才诗人布罗茨基1996年,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俄罗斯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逝世于纽约时,俄罗斯的通讯社说:“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这是自普希金以来给予的最光荣的赞颂。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向布罗茨基的遗孀发去唁电时说:“连接俄罗斯当代诗歌和过去伟大诗人作品的纽带断裂了。”
◎后苏联时期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文坛再度活跃起来,一批小说家纷纷登场。鲍里斯·阿库宁推出一系列历史推理小说,如《堕天使暗杀组》《土耳其式开局》。他在作品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位智慧型人物伊雷斯特·范多林,被谓之俄罗斯版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与其相比,维克多·叶罗菲耶夫更富有挑战精神。他的中长篇小说《俄罗斯美女》现已被翻译为27种语言广为流传。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的小说集《在金色的门廊上》于1989年发表,书中描写了苏联低矮公寓里的高贵灵魂;2007年,她的另一部小说《斯莱尼克斯》出版,书中描写了未知而宏大的科幻世界。
其他写过科幻小说的多产作家还有维克托·佩列文,他的《黄色箭头》《狼人的圣书》均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弗拉基米尔·索罗金则凭借小说《队列》和《冰》,在国外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风头正劲的俄罗斯作家德米特里·贝科夫
最近几年,俄罗斯作家德米特里·贝科夫风头强劲。2006年,他出版了一部传记作品《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本书主角便是凭借《日瓦戈医生》拿下诺奖的那位伟大作家。在这部作品里,贝科夫真实呈现了帕斯捷尔纳克的曲折一生,获得全俄畅销书奖。2011年他梅开二度,以小说《奥斯特洛莫夫,或巫师的学徒》再次赢得此奖。
在不算漫长的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代代文学大师们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他们用文字建起一座恢宏壮丽的宫殿,在世界文坛上独占一方天地,他们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的闪耀之星。
精美的绘画与大师
俄罗斯是一个艺术文化氛围非常浓郁的国度,在绘画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绘画艺术经历多个发展历程,如实反映出各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与人民生活。在19世纪以前,俄罗斯的绘画题材多以人物为主,到了19世纪后期,绘画艺术进入繁荣时期,许多大师呈现出了一系列精美作品,为俄罗斯的艺术之光再添亮点。
◎圣像画艺术
17世纪以前,俄罗斯绘画以传统的圣像画为主,主要描画上帝、圣母、圣人头像及《圣经》中的情节,被称为“通往天国的窗户”。
圣像画在10世纪末随着古罗斯基辅公国皈依基督教而传入俄罗斯后,经过了几个世纪,到14~15世纪才进入全盛时期。它与俄罗斯民间艺术相融合,形成显著的民族特征,并从教堂和修道院走进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一些善于钻研、思想进步的圣像画家出现了。
修道士安德烈·卢布廖夫便是一位画圣像的佼佼者,他被誉为中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圣像画家之一,同时又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家。1423年,卢布廖夫为谢尔盖圣三一教堂绘制的木板圣像画《三圣像》,被尊为世界艺术的瑰宝——三位身材修长、温柔娴静的天使围坐一起陷入沉思。金黄的翅膀,柔软轻盈的衣衫,灵动的线条,仁爱和平的气息……整幅画作弥漫着一种古铜镜般的恬静,令人感觉到一种圣洁之光。
从17世纪开始,在俄罗斯工作的外国美术家引入西欧绘画艺术,肖像画渐渐盛行起来。以西蒙·乌沙科夫为代表的新圣像画流派,赋予了圣像画“活人的神气”,开创了现实主义绘画的先河。他擅长将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以强弱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这位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很多艺术作品,比如《莫斯科大公国之树》《慈悲圣母像》等,大多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
修道士安德烈·卢布廖夫著名的《三圣像》
◎两次美术运动
18世纪中期,“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于涅瓦河河畔落成。学院聘请法国、意大利有名的绘画师前来授业,在完成8年学业后,毕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免费前往法国或意大利进修。
伊利亚·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63年,以伊万·克拉姆斯柯依为首的14名学院毕业生,因不满学院规定的竞赛统一题目“死神聚宴”,成立了“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开始探索如何用美术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这一运动使现实主义画作渐渐进入繁盛时期。
1870年11月,全俄国艺术家联合组织“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宣布成立。协会以“美就是生活”为创作原则,每年举行定期画展,在各大城市巡回展出,使更多的人了解绘画及雕刻艺术。许多饱含热情的画家纷纷加入协会,形成19世纪的主流“巡回展览画派”,为艺术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巡回展览画派”的组织者和领袖人物,克拉姆斯柯依并未因工作繁忙而荒于创作。在第一次巡回画派的展览上,他的《五月之夜》把因农奴制度饱受摧残的乌克兰姑娘的哀伤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观之心戚。1883年,他在《无名女郎》中塑造了一位气宇轩昂、穿戴时髦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那种冷眼审视、不屑一顾的神情,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世界美术史上的肖像画杰作。 ↑返回顶部↑
另一位作家肖洛霍夫与苏联当局保持了良好关系,他在《静静的顿河》中讲述了顿河哥萨克地区革命战争的传奇故事。1965年,该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是俄国著名的寓言家,也是一个饭量惊人的美食家。某天晚上,他在参政员阿巴库莫夫家里遇见几位客人,众人邀其共进晚餐。克雷洛夫一再推托,说自己家里做好了鲟鱼汤。可是阿巴库莫夫极力挽留,克雷洛夫只好答应,条件是晚餐必须立刻开始。这一餐让众人大开眼界,因为克雷洛夫一个人的饭量差不多等于其他所有人的饭量。大胃王咽下最后一口饭,匆忙离座就要出门。主人问:“你急着去哪儿?”克雷洛夫气愤地说:“跟你们说过多少次,我家里已经炖好了鲟鱼汤,再不回去汤就凉了。”
索尔仁尼琴因屡次批评多位执政者而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让他于1970年荣获诺奖的作品是《癌病房》。可是,另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古拉格群岛》却让这位作家被迫离境,在国外度过了20年的漫长生活,晚年才得以返回自己的祖国。
1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天才诗人布罗茨基,他的获奖作品是《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其他代表作有《诗选》《言论之一部分》《致乌拉尼亚》等。布罗茨基的英文写作极为出色,自称是“俄语诗人与英语散文家的愉快结合”。
在整个苏联时期,除了以上5位捧回诺奖的文学大师,其他著名作家与作品也为数不少。比如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及其作品《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讽刺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及其作品《大师和玛加丽塔》《狗心》,小说家沙拉莫夫及其作品《科雷马故事》,等等。
1910年帕斯捷尔纳克的肖像画
天才诗人布罗茨基1996年,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俄罗斯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逝世于纽约时,俄罗斯的通讯社说:“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这是自普希金以来给予的最光荣的赞颂。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向布罗茨基的遗孀发去唁电时说:“连接俄罗斯当代诗歌和过去伟大诗人作品的纽带断裂了。”
◎后苏联时期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文坛再度活跃起来,一批小说家纷纷登场。鲍里斯·阿库宁推出一系列历史推理小说,如《堕天使暗杀组》《土耳其式开局》。他在作品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位智慧型人物伊雷斯特·范多林,被谓之俄罗斯版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与其相比,维克多·叶罗菲耶夫更富有挑战精神。他的中长篇小说《俄罗斯美女》现已被翻译为27种语言广为流传。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的小说集《在金色的门廊上》于1989年发表,书中描写了苏联低矮公寓里的高贵灵魂;2007年,她的另一部小说《斯莱尼克斯》出版,书中描写了未知而宏大的科幻世界。
其他写过科幻小说的多产作家还有维克托·佩列文,他的《黄色箭头》《狼人的圣书》均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弗拉基米尔·索罗金则凭借小说《队列》和《冰》,在国外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风头正劲的俄罗斯作家德米特里·贝科夫
最近几年,俄罗斯作家德米特里·贝科夫风头强劲。2006年,他出版了一部传记作品《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本书主角便是凭借《日瓦戈医生》拿下诺奖的那位伟大作家。在这部作品里,贝科夫真实呈现了帕斯捷尔纳克的曲折一生,获得全俄畅销书奖。2011年他梅开二度,以小说《奥斯特洛莫夫,或巫师的学徒》再次赢得此奖。
在不算漫长的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代代文学大师们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他们用文字建起一座恢宏壮丽的宫殿,在世界文坛上独占一方天地,他们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的闪耀之星。
精美的绘画与大师
俄罗斯是一个艺术文化氛围非常浓郁的国度,在绘画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绘画艺术经历多个发展历程,如实反映出各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与人民生活。在19世纪以前,俄罗斯的绘画题材多以人物为主,到了19世纪后期,绘画艺术进入繁荣时期,许多大师呈现出了一系列精美作品,为俄罗斯的艺术之光再添亮点。
◎圣像画艺术
17世纪以前,俄罗斯绘画以传统的圣像画为主,主要描画上帝、圣母、圣人头像及《圣经》中的情节,被称为“通往天国的窗户”。
圣像画在10世纪末随着古罗斯基辅公国皈依基督教而传入俄罗斯后,经过了几个世纪,到14~15世纪才进入全盛时期。它与俄罗斯民间艺术相融合,形成显著的民族特征,并从教堂和修道院走进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一些善于钻研、思想进步的圣像画家出现了。
修道士安德烈·卢布廖夫便是一位画圣像的佼佼者,他被誉为中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圣像画家之一,同时又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家。1423年,卢布廖夫为谢尔盖圣三一教堂绘制的木板圣像画《三圣像》,被尊为世界艺术的瑰宝——三位身材修长、温柔娴静的天使围坐一起陷入沉思。金黄的翅膀,柔软轻盈的衣衫,灵动的线条,仁爱和平的气息……整幅画作弥漫着一种古铜镜般的恬静,令人感觉到一种圣洁之光。
从17世纪开始,在俄罗斯工作的外国美术家引入西欧绘画艺术,肖像画渐渐盛行起来。以西蒙·乌沙科夫为代表的新圣像画流派,赋予了圣像画“活人的神气”,开创了现实主义绘画的先河。他擅长将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以强弱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这位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很多艺术作品,比如《莫斯科大公国之树》《慈悲圣母像》等,大多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
修道士安德烈·卢布廖夫著名的《三圣像》
◎两次美术运动
18世纪中期,“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于涅瓦河河畔落成。学院聘请法国、意大利有名的绘画师前来授业,在完成8年学业后,毕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免费前往法国或意大利进修。
伊利亚·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63年,以伊万·克拉姆斯柯依为首的14名学院毕业生,因不满学院规定的竞赛统一题目“死神聚宴”,成立了“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开始探索如何用美术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这一运动使现实主义画作渐渐进入繁盛时期。
1870年11月,全俄国艺术家联合组织“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宣布成立。协会以“美就是生活”为创作原则,每年举行定期画展,在各大城市巡回展出,使更多的人了解绘画及雕刻艺术。许多饱含热情的画家纷纷加入协会,形成19世纪的主流“巡回展览画派”,为艺术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巡回展览画派”的组织者和领袖人物,克拉姆斯柯依并未因工作繁忙而荒于创作。在第一次巡回画派的展览上,他的《五月之夜》把因农奴制度饱受摧残的乌克兰姑娘的哀伤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观之心戚。1883年,他在《无名女郎》中塑造了一位气宇轩昂、穿戴时髦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那种冷眼审视、不屑一顾的神情,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世界美术史上的肖像画杰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