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库曼斯坦(4 / 5)
在土库曼斯坦,马匹是珍贵的伙伴,只有最要好的朋友之间,才会互相赠送马匹。阿哈尔捷金马更是珍宝中的珍宝。2002年和2006年,土库曼斯坦分别向中国领导人赠送了两匹阿哈尔捷金马,表达了中土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宝贵友谊。
◎独立纪念碑:国富民强的象征
独立纪念碑位于阿什哈巴德市独立公园的中轴线上,高118米,是阿什哈巴德市的地标性建筑物。独立纪念碑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底座为实心的半球建筑,形状和传统的土库曼斯坦毡帐类似。五条半弧形支撑骨架紧紧依附在半球形建筑外,代表了土库曼斯坦的五个州。上部建筑是一根冲天而立的柱体,顶端雕塑为立体的新月抱五星,雕塑通体镀金,在骄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独立纪念碑的选址和高度暗藏玄机。它位于独立公园的中轴线上,隐喻着土库曼斯坦永久中立的态度。上部建筑高91米,下部建筑高27米,喻示着土库曼斯坦国家独立的日子:1991年10月27日。
在土库曼斯坦,每到国家独立日(10月27日)和中立日(12月12日),政府均会在阿什哈巴德市独立公园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人们换上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庆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独立纪念碑
人工奇观卡拉库姆运河
土库曼斯坦干燥炎热,水源稀缺。在夏季,地表的许多河流会蒸发成干裂的河床。尤其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几乎没有河流的存在,给居民的正常用水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阻碍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1950年起,卡拉库姆运河正式开工。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运河工程终于圆满完工。卡拉库姆运河灌溉通航两相宜,流域长度约1400千米,贯穿土库曼斯坦全境,工程之浩大,影响之深远,堪称人力战胜自然的奇观。
◎三度施工,历时数十载
卡拉库姆运河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苏联提出兴建“土库曼大运河”的规划。规划中,这条大运河利用干涸已久的乌兹博伊古河道,从阿姆河引流,通向如今的土库曼巴希市。当时,这个工程被称为“斯大林世纪工程”,运河一旦开凿成功,将极大缓解土库曼斯坦农牧业及居民用水匮乏的局面。可惜的是,工程随着斯大林的逝世而中断。
1954年,土库曼运河计划重新被提上日程,运河名称改为“列宁大运河”。这一次工程进展较快,到了1959年,一期长达400千米的工程已正式完工,灌溉土地面积达10万公顷。次年,二期工程完工,同时建成哈乌兹汗水库。1967年,三期工程完工,运河直通吉奥克杰佩市。
卡拉库姆运河和哈乌兹汗水库
1971年,运河第四期直到1988年,整个卡拉库姆大运河工程全部完工。1991年,土库曼斯坦独立后,又在卡拉库姆大运河源头修建了泽伊特大水库。引自阿姆河的水流经水库沉淀和澄清后,再流入大运河。
工程开工建设,并于1973年建成科佩特大坝和科佩特水库。第四期工程将运河水导向三个方向。从别列克特市开始,一股流向西南部的阿特拉克,一股流向巴尔坎纳巴德。巴尔坎纳巴德至巴希市之间,以管道代替地上河道,将运河水引入巴希市。
卡拉库姆运河风光
◎“绿梦”成真,造福百万人
对居于沙漠附近的人来说,绿色是最可爱的颜色,它代表了水草丰美的绿洲,能够为人畜带来生机。但是,土库曼斯坦沙漠遍布的先天自然条件,使很多地区的居民“望绿兴叹”。
卡拉库姆大运河的建成,使这些居民的“绿梦”变为现实。它让沙漠之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东西通航的奇迹,滋养灌溉了100多万公顷农田和牧场,解决了土库曼斯坦中部、西部农牧业无水灌溉的历史难题,保证了主要工业城市的饮用、绿化用水,扩大了沿岸城市的绿化面积。沿河两岸,昔日荒地变成丰硕农田,放眼望去,到处绿意盎然,牲畜成群。运河工程造就了“一条奔涌在沙漠中的河流”“逆天的创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造福了土库曼斯坦700余万民众。
不过,有利必有弊。卡拉库姆大运河规模越大,阿姆河流失的水量越多,直接影响了阿姆河注入咸海的水量,使咸海面积大范围缩减,带来一系列不容忽略的生态问题。此外,通过沙漠地带的运河蒸发、渗漏现象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如今,土库曼斯坦政府正致力于研究如何解决运河的不利影响,力争做到人造工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卡拉库姆沙漠
世界第四大沙漠
在土库曼斯坦,近四分之三的国土属于卡拉库姆沙漠的范畴。这片沙漠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四,可装下整个英国或挪威还广有剩余。英国旅行家亚历山大·伯恩斯游经卡拉库姆沙漠时,曾感叹“跟这片大洋一般无边无际的沙漠相比,其他的沙漠显得微不足道”。
卡拉库姆沙漠的野生骆驼
◎地形多变的黑色沙漠
在突厥语中,卡拉库姆意为“黑沙”,因这片大漠拥有许多黑褐色沙带而得名。黑褐色沙带由棕黑色岩石层沙化形成,混在漫天黄沙中,为多变的沙漠地势增添了神秘。
按照地形走势,卡拉库姆沙漠可分为东南部分、中央部分及北部外温古兹三大地段。东南部分沙漠多为沙漠平原,平坦辽阔,沙丘起伏,沙岗遍布。中央部分多为洼地,分布着许多龟裂地和盐沼池,在夏季,一些较浅的盐沼池全部蒸发,池底大块裂开变成龟裂地,直到较为湿润的春季,地下水涌出地表,这些盐沼池才会重新出现。外温古兹部分是高原地带,暴风好似刻刀,在这里吹刻出无数高大的沙丘,沙丘与沙丘之间形成低凹的盆地。降水及地下水渗出时,盆地存贮了积水,加上外围沙丘挡住了暴风和部分阳光,积水蒸发缓慢,这些盆地地表逐渐形成厚厚的沉积黏土层。
沙漠昼夜温差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时常狂风大作,漫天尘沙。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仍有生命力顽强的动植物生长其中。每到春季,卡拉库姆沙漠会冒出苔草、金合欢等矮小植物,不过,这些植物的寿命最多延续到5月份。沙漠动物大都体形矮小,蚂蚁、老鼠、蜥蜴、蝎子、蛇虫和陆龟大都躲在沙下,也有体形稍大的沙狐、羚羊和狼奔驰在沙漠上。生存在沙漠上的牧民,养殖的牲畜多为耐高温、耐干渴的卡拉库尔绵羊和骆驼。卡拉库姆运河建成后,贯通沙漠南部地区,极大地改善了沙漠的生存环境,牧业和农业进一步发达起来。
卡拉库姆大沙漠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迄今为止,土库曼斯坦政府已在沙漠建起多个大型工业气田、硫矿采矿场及冶炼厂等。
◎雷佩泰克自然保护区
多变的地势带来不同的风景,卡拉库姆大沙漠拥有很多风姿独具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的眼球。其中,雷佩泰克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级的“沙漠样带”,留住了独特的沙漠地理景观,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沙漠生态体系。 ↑返回顶部↑
◎独立纪念碑:国富民强的象征
独立纪念碑位于阿什哈巴德市独立公园的中轴线上,高118米,是阿什哈巴德市的地标性建筑物。独立纪念碑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底座为实心的半球建筑,形状和传统的土库曼斯坦毡帐类似。五条半弧形支撑骨架紧紧依附在半球形建筑外,代表了土库曼斯坦的五个州。上部建筑是一根冲天而立的柱体,顶端雕塑为立体的新月抱五星,雕塑通体镀金,在骄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独立纪念碑的选址和高度暗藏玄机。它位于独立公园的中轴线上,隐喻着土库曼斯坦永久中立的态度。上部建筑高91米,下部建筑高27米,喻示着土库曼斯坦国家独立的日子:1991年10月27日。
在土库曼斯坦,每到国家独立日(10月27日)和中立日(12月12日),政府均会在阿什哈巴德市独立公园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人们换上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庆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独立纪念碑
人工奇观卡拉库姆运河
土库曼斯坦干燥炎热,水源稀缺。在夏季,地表的许多河流会蒸发成干裂的河床。尤其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几乎没有河流的存在,给居民的正常用水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阻碍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1950年起,卡拉库姆运河正式开工。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运河工程终于圆满完工。卡拉库姆运河灌溉通航两相宜,流域长度约1400千米,贯穿土库曼斯坦全境,工程之浩大,影响之深远,堪称人力战胜自然的奇观。
◎三度施工,历时数十载
卡拉库姆运河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苏联提出兴建“土库曼大运河”的规划。规划中,这条大运河利用干涸已久的乌兹博伊古河道,从阿姆河引流,通向如今的土库曼巴希市。当时,这个工程被称为“斯大林世纪工程”,运河一旦开凿成功,将极大缓解土库曼斯坦农牧业及居民用水匮乏的局面。可惜的是,工程随着斯大林的逝世而中断。
1954年,土库曼运河计划重新被提上日程,运河名称改为“列宁大运河”。这一次工程进展较快,到了1959年,一期长达400千米的工程已正式完工,灌溉土地面积达10万公顷。次年,二期工程完工,同时建成哈乌兹汗水库。1967年,三期工程完工,运河直通吉奥克杰佩市。
卡拉库姆运河和哈乌兹汗水库
1971年,运河第四期直到1988年,整个卡拉库姆大运河工程全部完工。1991年,土库曼斯坦独立后,又在卡拉库姆大运河源头修建了泽伊特大水库。引自阿姆河的水流经水库沉淀和澄清后,再流入大运河。
工程开工建设,并于1973年建成科佩特大坝和科佩特水库。第四期工程将运河水导向三个方向。从别列克特市开始,一股流向西南部的阿特拉克,一股流向巴尔坎纳巴德。巴尔坎纳巴德至巴希市之间,以管道代替地上河道,将运河水引入巴希市。
卡拉库姆运河风光
◎“绿梦”成真,造福百万人
对居于沙漠附近的人来说,绿色是最可爱的颜色,它代表了水草丰美的绿洲,能够为人畜带来生机。但是,土库曼斯坦沙漠遍布的先天自然条件,使很多地区的居民“望绿兴叹”。
卡拉库姆大运河的建成,使这些居民的“绿梦”变为现实。它让沙漠之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东西通航的奇迹,滋养灌溉了100多万公顷农田和牧场,解决了土库曼斯坦中部、西部农牧业无水灌溉的历史难题,保证了主要工业城市的饮用、绿化用水,扩大了沿岸城市的绿化面积。沿河两岸,昔日荒地变成丰硕农田,放眼望去,到处绿意盎然,牲畜成群。运河工程造就了“一条奔涌在沙漠中的河流”“逆天的创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造福了土库曼斯坦700余万民众。
不过,有利必有弊。卡拉库姆大运河规模越大,阿姆河流失的水量越多,直接影响了阿姆河注入咸海的水量,使咸海面积大范围缩减,带来一系列不容忽略的生态问题。此外,通过沙漠地带的运河蒸发、渗漏现象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如今,土库曼斯坦政府正致力于研究如何解决运河的不利影响,力争做到人造工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卡拉库姆沙漠
世界第四大沙漠
在土库曼斯坦,近四分之三的国土属于卡拉库姆沙漠的范畴。这片沙漠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四,可装下整个英国或挪威还广有剩余。英国旅行家亚历山大·伯恩斯游经卡拉库姆沙漠时,曾感叹“跟这片大洋一般无边无际的沙漠相比,其他的沙漠显得微不足道”。
卡拉库姆沙漠的野生骆驼
◎地形多变的黑色沙漠
在突厥语中,卡拉库姆意为“黑沙”,因这片大漠拥有许多黑褐色沙带而得名。黑褐色沙带由棕黑色岩石层沙化形成,混在漫天黄沙中,为多变的沙漠地势增添了神秘。
按照地形走势,卡拉库姆沙漠可分为东南部分、中央部分及北部外温古兹三大地段。东南部分沙漠多为沙漠平原,平坦辽阔,沙丘起伏,沙岗遍布。中央部分多为洼地,分布着许多龟裂地和盐沼池,在夏季,一些较浅的盐沼池全部蒸发,池底大块裂开变成龟裂地,直到较为湿润的春季,地下水涌出地表,这些盐沼池才会重新出现。外温古兹部分是高原地带,暴风好似刻刀,在这里吹刻出无数高大的沙丘,沙丘与沙丘之间形成低凹的盆地。降水及地下水渗出时,盆地存贮了积水,加上外围沙丘挡住了暴风和部分阳光,积水蒸发缓慢,这些盆地地表逐渐形成厚厚的沉积黏土层。
沙漠昼夜温差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时常狂风大作,漫天尘沙。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仍有生命力顽强的动植物生长其中。每到春季,卡拉库姆沙漠会冒出苔草、金合欢等矮小植物,不过,这些植物的寿命最多延续到5月份。沙漠动物大都体形矮小,蚂蚁、老鼠、蜥蜴、蝎子、蛇虫和陆龟大都躲在沙下,也有体形稍大的沙狐、羚羊和狼奔驰在沙漠上。生存在沙漠上的牧民,养殖的牲畜多为耐高温、耐干渴的卡拉库尔绵羊和骆驼。卡拉库姆运河建成后,贯通沙漠南部地区,极大地改善了沙漠的生存环境,牧业和农业进一步发达起来。
卡拉库姆大沙漠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迄今为止,土库曼斯坦政府已在沙漠建起多个大型工业气田、硫矿采矿场及冶炼厂等。
◎雷佩泰克自然保护区
多变的地势带来不同的风景,卡拉库姆大沙漠拥有很多风姿独具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的眼球。其中,雷佩泰克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级的“沙漠样带”,留住了独特的沙漠地理景观,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沙漠生态体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