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9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千载古城:源远流长的历史
  迄今为止,沙赫利苏伯兹足有2700岁“高龄”。它坐落在距离撒马尔罕古城数十千米的河谷,和撒马尔罕遥相呼应,声息相通,如同两颗明珠,绽放出璀璨的文明之光。
  早在帖木儿王朝之前,原名竭石的沙赫利苏伯兹就已是统治阶级的“宠儿”。公元前6世纪,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占领了沙赫利苏伯兹,一些波斯居民迁居到这里,和当地居民通商、通婚,将波斯文明传入其中。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中亚草原的记录中,曾提到过古城nautaca,据部分考古学家推测,这座古城就是当时的沙赫利苏伯兹。
  此后的数百年,战火始终在中亚草原上燃烧不息。到了公元4世纪,沙赫利苏伯兹又被粟特人纳入版图。中国隋唐时期,沙赫利苏伯兹的历史地位达到新的高度。据唐代《通典》记载,昭武九姓中的史国日益强盛,“乃创建乞史城(即沙赫利苏伯兹),为数十里,郭邑二万家”。从史书记载中看,唐朝时期,沙赫利苏伯兹的住户已达到两万多家,城市的繁荣兴盛可想而知。
  8世纪初,阿拉伯人侵入中亚草原,包括沙赫利苏伯兹在内的中亚城市日益伊斯兰化。到了公元14世纪,在帖木儿王朝的统治下,这座城市在旧日辉煌的基础上,再次焕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阿克萨莱宫:中世纪的摩天楼宇
  步入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矗立在最北面的阿克萨莱宫分外引人注目。这座宫殿是帖木儿为自己建造的夏日行宫,作用等同于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经过漫长岁月,阿克萨莱宫展现给游人的只余下两堵对面而立的厚实墙壁。这两堵残墙高度近40米(相当于现代建筑的13层高楼),墙砖刻有精致的蓝色花纹。虽是残墙,仍可感受到森严壮美的气势。
  高大的阿克萨莱宫残存的墙壁
  帖木儿王朝时期和中国明朝结成同盟,共同对抗蒙古的同时,也多有通商往来。据中国《明史》记载,阿克萨莱宫“宫室壮丽,堂以玉石为柱,墙壁窗牖尽饰金碧,缀琉璃”。金子、碧玉、琉璃均是当时的珍贵物品,帖木儿却用它们来装饰墙壁、窗户、门轴等部位,还将汉白玉制成支撑宫殿的立柱,可见阿克萨莱宫的壮观奢华。
  据史料推测,阿克萨莱宫的墙高有80余米,即便在现代社会,如此高度的建筑已可算是高楼大厦。若以14世纪的标准衡量,这座宫殿堪称举世瞩目的摩天楼宇。站在宫殿废墟中,遥想当时楼宇冲天、宫室连绵的景象,不由得生出“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慨叹。
  “蓝色巨蛋清真寺”
  ◎“蓝色巨蛋”:中亚清真寺的典范之作
  在中亚城市中,沙赫利苏伯兹是陵墓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它南边,留存着多鲁提洛拔及多鲁萨达两组建筑群。这两组建筑群多为陵墓建筑,长眠着帖木儿的家人和亲友。
  多鲁提洛拔建筑群中,最著名、保存也最为完好的当数星期五清真寺了。这座清真寺的修建者是帖木儿之孙兀鲁伯。清真寺落成之日起至今,其穹顶始终以近50米的直径雄踞乌兹别克斯坦清真寺穹顶之首。穹顶硕大浑圆,上面的贴砖呈现出雅致的天蓝色,因此,这座清真寺又被称为“蓝色巨蛋清真寺”。清真寺对面耸立着两座小穹顶,穹顶下是陵墓墓室。这两座陵墓中,一座长眠着帖木儿的父亲和老师,另一座埋葬着当时的伊斯兰教先知后裔。
  作为著名的“学者君王”,兀鲁伯在延续祖父帖木儿奢华作风的同时,于建筑中加入诸多科学、艺术因素,使清真寺兼具宗教的肃穆庄严和艺术的飘逸自然。蓝色清真寺的别致风格和高超技艺,直接影响了当世及后世中亚清真寺的建筑格局,掀开了中亚建筑史的崭新篇章。
  多鲁萨达建筑群
  ◎古墓疑棺:帖木儿身葬何处
  多鲁萨达建筑群又被称为“权力和威严的所在”。这座建筑群以规模宏大的陵墓建筑为主,长眠着帖木儿的长子、次子。绕过陵墓穹顶,三棵栽种于14世纪末期的梧桐树绿荫如盖。站在树下,头顶蓝天白云,清风徐徐,脚下树影斑驳,墓墙森森,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历史的沧桑味道。
  20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在陵墓建筑中发掘出一方地下墓室。墓室中的棺椁之上刻有古文铭记,铭文表明这座棺椁为帖木儿所有,可在史料中却找不到帖木儿长眠于此的证据。地下棺椁的发现,让帖木儿的葬身之处变得扑朔迷离,国都撒马尔罕?抑或故乡沙赫利苏伯兹?这道谜题只有留待后人猜测考证了。
  天生英雄帖木儿汗
  整个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宜有两个君主。”14世纪中叶,一位突厥族年轻人放出了征服世界的豪迈宣言。这位年轻人就是帖木儿,他天赋英才,雄韬武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宣言并不是一句空话。他能征善战,用了30余年的时间,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成为继成吉思汗之后的又一草原霸主。
  帖木儿头部复原像
  ◎王图霸业:所向披靡的铁血生涯
  帖木儿,蒙古巴鲁剌思部人,同时,他的体内也流淌着纯正的突厥血统。在他出生并成长的14世纪中叶,中亚草原尚处于成吉思汗嫡系后裔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中。帖木儿青年时期,先后迎娶了察合台后王哈赞汗的女儿和皇室宗室公主塔瓦卡勒,成为成吉思汗一族的女婿,获得“皇亲国戚”的尊贵身份。因此,《明史》中曾以“撒马尔罕酋长驸马”来记述帖木儿的事迹。
  韬略出众的帖木儿很快掌握了察合台汗国的实权,经过数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摄政生活,帖木儿果断出手,废除察合台汗国最后一位汗王,开创了帖木儿王朝。帖木儿一跃而成王朝的开国君王。
  帖木儿率大军打败埃及国王法拉吉的军队
  帖木儿在撒马尔罕的花园里举行宴会
  帖木儿在位的几十年间,大多数时间都在战场上度过。他东征西讨,统一了中亚草原,帝国疆域扩展到印度、奥斯曼帝国,版图囊括了里海、小亚细亚、伊朗、阿富汗等地区。帖木儿骁勇多智,征伐过程中所向披靡,安定了中亚和小亚细亚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但是,他经常展开大规模屠杀,无数城市在军队的铁蹄下化为废墟,残酷程度和破坏力度不亚于成吉思汗西征。帖木儿对待降民的手段极为残酷。他杀人如麻,曾经以头颅为砖,在攻克的城市四周筑起高塔彰显胜利,残暴程度让人不忍卒闻。
  1405年,年近古稀的帖木儿仍然心有未足,他不再遵守与中国明朝订立的盟约,亲自率领数十万兵马向明朝进军。行进途中,时年69岁的帖木儿突染重病,不治身亡,以金戈铁马为自己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句号。
  ◎帝国崛起:安邦抚民的治国良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