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阖(2 / 3)
凡间,南梁通济城。
阊阖洲落了雪,凡间却正是初秋。
城郊是低缓的一带山,河水自山侧而过,一路流入城中。沿岸零星散布着村庄,愈近城池愈密集,正合了那句“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3]。
顺着河望去,通济城颇有江南风光,自城外便是五步一亭十步一桥,桥下碧波接平芜,九月微霜花满山。
“客官,坐船不?”在渡口停船休憩的船夫吴老汉眼见两个人影走了过来,连忙招呼,“别看我这船小,恁地稳哩!”
然后他瞧着其中一个人侧头对另一个人说了什么,两个人便朝这边走过来,一前一后上了船。
一直等他们走近了,吴老汉才看清两人的面容。这一看清,他便是微微一愣。原因无他,他在这入城的河上乘船撑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哩:那先上船的青年穿了一身鸦青色长袍,一双桃花眼七分疏括三分邪气;慢他一步的青年与他年纪相当,一身竹青衣衫,眉若远山、目似寒星,除却束发的银扣外别无配饰,却贵气天成。
吴老汉就手拿了船蒿,长竿一点河岸,小舟便平稳地入了河道。
“这位老哥,”那先上船的青年过来与他搭话,“我们初来通济城,不知这城中可有什么奇闻异事?”
提到这个,吴老汉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手上撑着船,口中乐呵呵地说:“说起这城里的奇闻,那首先得数我们城里的神女。”
另一个青年反问了一句,“神女?”
“是啊,”吴老汉道,“城东林家老太爷的小闺女,打小聪明伶俐。七岁那年冬天在自家花园玩,一跤跌进了湖里,本来救上来的时候都冻没气了,谁料想,家里哭天嚎地置办了棺材,回来一看,女儿又醒了,这一醒不打紧,醒过来之后可就神了。”
先搭话的青年便问:“怎么个神法?”
吴老汉说:“她醒过来不到三个月,家里人带她去京城看病,坐船走到半路,天突然就变了,大浪头一浪接着一浪,眼见船要翻,这个七岁的小姑娘半点不害怕,把手往船栏上一拍,你猜怎么着?”
青年很给面子地问:“怎么着呢?”
“嗨呀,”吴老汉说得兴致勃勃,“那浪就停了!不光是浪停了,一阵风刮过去,天也开了,好似方才乌云似墨是做梦一样!这可不是神了吗?”
他说完,咂摸咂摸嘴,深觉自己方才用的那个“乌云似墨”十分不错,品一品还有点读书人的味道,于是他越说越高兴,继续道:“当时那船上有个道长,见了林小姑娘这一番能为之后,就说了一句‘此子有仙缘’,收了她做徒弟,自此之后林小姑娘就跟着师父走了,这一走就是几十年。一直到五年多之前,她才回来,老汉我也见过她一回,真真还是十六七岁的相貌,变都不带变的。她回来之后,林家出钱给她修了一座道观,平日里商队要想行船,都会去那里拜拜,凡事出行前拜过神女的人,一路上是风也顺、水也顺,丁点浪头都不起哩。”
“那还真是挺神的。”
“可不是。”吴老汉接口道,“林家如今是起来了,家中出了一个神女,平日就连官家也——”
他说到这儿,忽又觉得说这些事不太妥当,便含糊几声混了过去。
青年却道:“官家怎样呢?”
吴老汉打了个哈哈,道:“没啥哩,都是些街头巷尾的话,做不得真。”
这话说完,他将手中船蒿一点,将船慢慢停住,道:“两位客官,咱们这就到了。”
青年笑了笑,也没有追问,付了钱后和同伴下了船,两人沿着长街走远了。
“去道观?”鸦青衣服的青年,也就是郁烈,十分有兴趣地问了一句。
润玉挑了一下眉,“你怎么突然对风神这么感兴趣?”
如果他没有看错的话,一开始在阊阖洲,郁烈对风神临秀还没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反而在船夫讲完神女的事之后,对方的兴致骤然上升。
“是前风神。”郁烈更正道,“而且,我也不是对她感兴趣,而是对林盈风感兴趣。”
林盈风就是刚刚船夫口中的林家小女儿,也应该就是风神临秀的转世。
润玉道:“因为刚刚船夫的故事?” ↑返回顶部↑
阊阖洲落了雪,凡间却正是初秋。
城郊是低缓的一带山,河水自山侧而过,一路流入城中。沿岸零星散布着村庄,愈近城池愈密集,正合了那句“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3]。
顺着河望去,通济城颇有江南风光,自城外便是五步一亭十步一桥,桥下碧波接平芜,九月微霜花满山。
“客官,坐船不?”在渡口停船休憩的船夫吴老汉眼见两个人影走了过来,连忙招呼,“别看我这船小,恁地稳哩!”
然后他瞧着其中一个人侧头对另一个人说了什么,两个人便朝这边走过来,一前一后上了船。
一直等他们走近了,吴老汉才看清两人的面容。这一看清,他便是微微一愣。原因无他,他在这入城的河上乘船撑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哩:那先上船的青年穿了一身鸦青色长袍,一双桃花眼七分疏括三分邪气;慢他一步的青年与他年纪相当,一身竹青衣衫,眉若远山、目似寒星,除却束发的银扣外别无配饰,却贵气天成。
吴老汉就手拿了船蒿,长竿一点河岸,小舟便平稳地入了河道。
“这位老哥,”那先上船的青年过来与他搭话,“我们初来通济城,不知这城中可有什么奇闻异事?”
提到这个,吴老汉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手上撑着船,口中乐呵呵地说:“说起这城里的奇闻,那首先得数我们城里的神女。”
另一个青年反问了一句,“神女?”
“是啊,”吴老汉道,“城东林家老太爷的小闺女,打小聪明伶俐。七岁那年冬天在自家花园玩,一跤跌进了湖里,本来救上来的时候都冻没气了,谁料想,家里哭天嚎地置办了棺材,回来一看,女儿又醒了,这一醒不打紧,醒过来之后可就神了。”
先搭话的青年便问:“怎么个神法?”
吴老汉说:“她醒过来不到三个月,家里人带她去京城看病,坐船走到半路,天突然就变了,大浪头一浪接着一浪,眼见船要翻,这个七岁的小姑娘半点不害怕,把手往船栏上一拍,你猜怎么着?”
青年很给面子地问:“怎么着呢?”
“嗨呀,”吴老汉说得兴致勃勃,“那浪就停了!不光是浪停了,一阵风刮过去,天也开了,好似方才乌云似墨是做梦一样!这可不是神了吗?”
他说完,咂摸咂摸嘴,深觉自己方才用的那个“乌云似墨”十分不错,品一品还有点读书人的味道,于是他越说越高兴,继续道:“当时那船上有个道长,见了林小姑娘这一番能为之后,就说了一句‘此子有仙缘’,收了她做徒弟,自此之后林小姑娘就跟着师父走了,这一走就是几十年。一直到五年多之前,她才回来,老汉我也见过她一回,真真还是十六七岁的相貌,变都不带变的。她回来之后,林家出钱给她修了一座道观,平日里商队要想行船,都会去那里拜拜,凡事出行前拜过神女的人,一路上是风也顺、水也顺,丁点浪头都不起哩。”
“那还真是挺神的。”
“可不是。”吴老汉接口道,“林家如今是起来了,家中出了一个神女,平日就连官家也——”
他说到这儿,忽又觉得说这些事不太妥当,便含糊几声混了过去。
青年却道:“官家怎样呢?”
吴老汉打了个哈哈,道:“没啥哩,都是些街头巷尾的话,做不得真。”
这话说完,他将手中船蒿一点,将船慢慢停住,道:“两位客官,咱们这就到了。”
青年笑了笑,也没有追问,付了钱后和同伴下了船,两人沿着长街走远了。
“去道观?”鸦青衣服的青年,也就是郁烈,十分有兴趣地问了一句。
润玉挑了一下眉,“你怎么突然对风神这么感兴趣?”
如果他没有看错的话,一开始在阊阖洲,郁烈对风神临秀还没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反而在船夫讲完神女的事之后,对方的兴致骤然上升。
“是前风神。”郁烈更正道,“而且,我也不是对她感兴趣,而是对林盈风感兴趣。”
林盈风就是刚刚船夫口中的林家小女儿,也应该就是风神临秀的转世。
润玉道:“因为刚刚船夫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