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附骨之疽(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保存宝贵的“帐篷”,廉颇只得下令迅速拆除。
  但失去掩护,秦军的石砲又打得守城士兵只能躲避,无力还击。
  “墨家”赴汤蹈火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禽滑继这些墨家勇士们身上并不穿戴盔甲,却冒着箭矢石雨冲到城边。
  他们用手中的武器击打那些“火竿”,使他们不能任意对帐篷放火焚烧;
  很快,城里也送来大量长柄弯月刀,专用来砍削“火竿”。
  邯郸的冶铁技术列国著名,刀刃特别锋利,乒乒乓乓一阵乱响,那些“火竿”头都被削断。
  熊熊燃烧的麻团不免落到城下秦军自己身上,逼得他们乱跑乱躲。
  火光下,为城上的打击提供了准确目标。
  由于邯郸的冶铁业为保卫邯郸做出了杰出贡献。
  所以秦始皇灭赵后,为报此怨,把邯郸的钢铁巨头卓氏、郑氏,全都没收财产,发配到边远的四川。
  财产可以充公,但技术不能剥夺。
  卓氏终于在四川又利用自己的技能使冶铁事业重兴。
  汉武帝时与司马相如自由恋爱,为历史留下一段不泯佳话的卓文君,就是卓氏后人。
  战争已从拼杀斗勇转为“斗智”,不但秦王帐下的谋士们绞尽脑汁,连将军们也改行“行诡用奇”。
  于是秦军攻城的花样不断推陈出新,邯郸城里则针锋相对,一个一个地破解。
  从表面上看,战斗的规模变小,程度也不似以前那么激烈,但每一种“花样”中都潜伏着危机。
  稍不小心,就能导致城破国亡……
  秦军忽然又停止攻击。
  这对于疲于拼命的守城士兵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当然是“好事”,但廉颇和薛琦等都明白:
  秦军是在筹划新的阴谋。
  果然,几天之内秦军便挖土堆成比城墙还高的几座土山;
  几万名弓箭手立在上面,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箭雨对邯郸城上的守军进行压制射击。
  在箭雨的掩护下,秦兵又开始顺利地架起云梯,放动鹅车,攻向邯郸。
  城上一面拼死抵挡攻城的秦军,一面迅速用大木从城楼两侧伸出。
  逐层搭架,建起比秦军土山更高的木台;
  又精选出一批神箭手,更加居高临下,射得土山和鹅车上的秦军纷纷逃避。
  使这一“新计”又成“画饼”。
  秦军屡屡失败,虽然还没有停止攻击,但几乎已成为摆样子、走形式。
  一个个无精打采,失去往日的锐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