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知夏扫视一眼课文,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她面朝着同学,发音清晰,语速流利。英语老师非常满意地说:“你们背课文,就照着林知夏这样来,背到她这个水平,单词要恰当地连读,中间别卡壳啊。我跟你们讲过吧?说英语的时候,你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听起来是不礼貌的,那是权威性质的讲话方式……”
  班上寂静无声,英语老师清了清嗓子,又说:“江逾白,轮到你了,你过来背书。”
  今天的早读课上,江逾白一直在和林知夏聊天。他完全没留意课本。虽然,林知夏刚刚背诵了全文,但是,江逾白只能记住开头的两句话、以及文章的大致内容。
  江逾白站到讲台正中央,用英语复述他记忆中的课文。他讲出来的句子,和课本完全不同,台下学生窃窃私语,英语老师插了一句话:“这样背书也行吧。你们把课文融会贯通,再用自己的词汇表达出来,活学活用,锻炼自己的英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江逾白有惊无险地返回座位。他刚坐下来不久,前排的汤婷婷回头问道:“江逾白,林知夏,你们俩都没背书吧?”
  林知夏小声承认:“是的。”
  汤婷婷见她脸色微红,便问:“你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早读课应该看书,”林知夏说,“不应该和同桌聊天。”
  可是,和同桌聊天,真的很轻松。
  林知夏之所以把舅舅的事情告诉江逾白,是因为,她想和好朋友分享她的秘密。林知夏只会把秘密告诉江逾白一个人,因为他是她唯一的最好的朋友。
  他即将升入一所国际高中。
  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
  他们能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作为同桌共处四年,这已经是一件让林知夏感到庆幸的事情。而在下个阶段,哪怕她和江逾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她依然会把他放在“最重要朋友”的位置上。
  *
  初三上学期,竞赛班的部分同学还在为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而努力,林知夏却在准备一场名为“international high school programming competition”的比赛,中文可翻译为“国际高中生编程竞赛”,通常被简写为ihspc——这是一场盛大的国际赛事,每个国家都可以派出许多支队伍,每个队伍内必须有三名学生。
  今年的比赛在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举行。
  十二月底,莫斯科的气温偏低,天空也是雾蒙蒙的。林知夏刚从机场出来,就感受到了一阵汹涌的寒潮。她拖着行李箱,跑到带队老师的身边,老师问她:“有信心拿金牌吗?”
  “有!”林知夏回答。
  话虽这么说……
  当她深入俄罗斯的腹地,来到了俄罗斯选手的老巢,她心里有些没底。
  林知夏知道,在国际赛场上,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中国这几个国家厮杀得十分激烈。近几年来,大学编程竞赛的冠军多半属于俄罗斯。
  林知夏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学习编程。她的数学功底非常扎实,还能把《数据结构》和相关算法倒背如流,因此她成功在省队中脱颖而出。
  然而,ihspc不仅考验了选手的数学逻辑思维,还要求选手具备一定程度的编程技巧。
  林知夏寄希望于她的队友。
  这一次,与林知夏一同出战的队友,是省立一中的高三年级学长,也是信息学科竞赛的佼佼者。
  其中一位队友姓蔡。蔡姓队友小小年纪,就有很多白头发,于是大家都叫他“老蔡”。
  另一位队友姓粱。他长相比较年轻,于是大家都叫他“小粱”。
  ihspc比赛开始之前,老蔡自我解嘲道:“我们这一组的三个人,名字里带着‘蔡’、‘粱’、‘夏’三个字,我们又菜,又凉,又瞎,齐活了。”
  林知夏被老蔡的说法震惊。
  更令她的震惊的是,他们完全被东欧选手包围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