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越是这种烈火烹油的情况,她们越是得谨言慎行,绝不能叫人抓住把柄。
  曹冲见荀意一本正经地反驳,自然没再与她开玩笑。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可不能在成亲前就暴露自己的打算,要不然荀意不想嫁了怎么办?
  曹冲把荀意抄好的题目塞给了未来大舅哥,殷殷说道:“以长倩兄的文才,想来三天后肯定写完了,你不必特意让人给我送来,到时我再过来取!不着急,慢慢想,慢慢写,我相信长倩兄诗赋写得好,策论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荀恽答应也不是,拒绝也不是,只得僵硬地把策论题拿在手里。
  曹冲压根不给荀恽反对的机会,给荀意一个眼神,两个人默契地跑了。
  曹冲在荀家当了半天的好女婿,还蹭了顿饭才走。
  他溜溜达达地回到家,天都快黑了,城中已经做好宵禁准备。
  曹冲正要去洗个澡,却听有人来替曹操传话,说曹操让他过去一趟。
  曹冲不明所以,踏着暮色随侍从前去见曹操。
  曹操正独坐在丞相府的书房之中,他身上穿着便服,瞧着一点架子都没有,周身却自带疆场上杀出来的慑人气势。
  第132章 【父子兄弟】
  “父亲。”
  曹冲乖巧地喊了人,顺便自发地坐到曹操身旁的空位上,仰头看着近在咫尺的曹操,目光澄明清澈,并不带半分畏怯。
  曹操本来正拿着本书随便翻看着,见曹冲坐到了近前来了,搁下书打量起眼前稚气犹存的儿子来。
  他盘腿坐直了身子,笑着问道:“我听说,你去年五月让那赵子龙去许都给文若送了封信。现在有空了,你可以给我讲讲,那封信里都写了什么?”
  曹操这话,准确到时间、地点、人物,听得曹冲一激灵。
  他想到了一个可能性:要是他的信真能说通荀,荀就会和曹操重归于好;荀和曹操重归于好,那他俩自然就是无话不谈;他俩无话不谈了,荀肯定不会保守秘密!
  原信虽然让赵云盯着烧了,可荀可以记下内容啊!
  他媳妇儿的记忆力说不准就是随了荀,所以荀记性好的可能性很大!
  曹操在受禅登基前夕问他这个问题,许是从他所写的内容之中推测出什么。
  要知道他写的第一封信并没有避讳太多,谁看了都能瞧出子虚朝代指的是什么,至于后面的三国,那也是写得颇为明显。
  估计他老爹唯一看不透的,就是乌有国到底指的是哪一国,毕竟就目前而言司马家那是一点起来的苗头都没有。
  曹冲眉头直跳。
  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曹操见曹冲跟鹌鹑似的,一声都不敢吱,不由抬手敲了敲旁边的桌案,意态悠然地发问:“怎么?敢给文若这个老丈人写,不敢给我这个父亲说?”他看起来就像在闲话家常,没什么生气或者追究的意思。
  曹冲说道:“没有。只是父亲早早便平定了江东,收复了大江南北,自然再不会有三国鼎立之事,更不会有什么八王之乱,那草原异族更是无从生出野心来。”
  他也闲话家常一般与曹操聊起自己的想法来。
  “孩儿所知道的那些东西,犹如黄粱一梦,当不得真。如今的天下是父亲您亲自率兵打下来的,日后的盛世也将由父亲去开拓。孩儿曾听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犹如此,何况是千变万化的人和事。譬如让熟读《春秋》的人回到春秋战乱之际,他们难道就能改变天下、成就大业?何况寻常人读史,不过略读一二而已,谁又能牢牢记下所有事?”
  曹操注视着侃侃而谈的曹冲,心里想着这个儿子小时候的模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