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这么小半个月,门联都快形成完整产业链。
  司马懿对引起这阵风潮的大同书肆很感兴趣,今日准备过去探探底。
  曹冲一听是要去大同书肆,立刻积极表态:“先生去哪,我就去哪!”
  由于他爹拒绝让他再插手大同书肆的事,他都没机会去验收一下成果呢!
  第61章 【印出来了】
  曹冲跟着司马懿溜达到大同书肆外,顿时吃了一惊。
  屋内的桌案只够供二十个人用,每日放进去的只有二十人。可现在大同书肆外的街道两旁却坐了不少人,每当有人从屋内递出书稿来,外面的人便坐在地上飞快地抄,接着便是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
  这些读书人年纪不一、衣着寒酸,有的拿着竹简、有的拿着纸,个个都抄得专心致意。
  若非夏天街道上又热又晒,怕是连道路中间都要被他们占满了。
  在后世那个书便宜到能撕着玩的时代,曹冲何曾见过这等景象。
  曹冲原本准备看热闹的心思淡了不少,他跟着司马懿来到书肆门前,一下子被管事认了出来。
  司马懿上前亮明身份,自是被管事恭恭敬敬地迎入书肆内。
  书肆已经雇人抄了好些天书,从曹府取来的藏书早就全数还了回去,如今不仅书架摆满了,仓库里还堆有不少手抄本,统统都是书生们孜孜不倦日日抄写的结果。
  曹冲见成果如此喜人,自也高兴不已。他跟着司马懿在书肆里转悠了一圈,又学着司马懿那样取下书架上的书翻看。
  手抄本跟刻印本的区别就在于每个人的字迹都不一样,有的端正有的潦草有的狂放。
  这些读书人倒还好,一个个都写了一手好隶书,应当是管事正儿八经地要求过。
  不过细看之下,不同的人抄写出来的书还是各有味道,这是全是印刷体的后世很难看到的。
  曹冲觉得这抄书传统未必不能延续下去,毕竟桌案都摆下去了,空着也是空着,让他们多抄一些带到天南海北去,往后说不准有哪本就成了出土文物!
  司马懿看了一圈,又看向身后跟着的曹冲。
  他这个丞相府文学掾掌着文学教化之事,自是知晓这些书是从曹府搬出来的,门联的主意还是曹冲出的。
  只是没想到这书肆竟开得这样火热,几乎让整个许都的寒门学子都不约而同地往这边聚拢过来。
  司马懿没说什么,领着曹冲走出书肆,又转头看向门口张贴着的门联。
  这副门联写得很大气,虽少了几分灵动,却十分沉稳,配上横批所书的“天下为公”倒是正适合。
  倘若大同书肆没眼前这般热闹,这门联便是引人发笑的空话。
  如今街道两旁的遮阴处坐满了寒门士子,可见他们这些年借书无门、无书可读,碰上这种机会便顾不得什么斯文形象,全都愿意席地而坐手抄蔡邕藏书!
  司马懿问曹冲:“这门联是二公子所题?”
  曹冲没想到司马懿这都能看出来。他奇道:“先生怎么看出来的?”
  司马懿言简意赅地答道:“文气各不同。”
  曹冲忍不住嘀咕:“怎么就不能是我写的,我名冲,肯定文气冲天!”
  司马懿乐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