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是千百年以后旁的诗文都不幸散失了,只剩这碑文侥幸留着,那么后世子孙对着碑文一念,原来建安年间他们写的诗竟是这水平!
  那还得了!
  荀攸直接给曹冲布置了庞大的抄写任务,要曹冲把过去有名的雅诗都抄写一遍,接受接受往圣先贤们的熏陶,赶紧熏走他那一身俗气。
  眼见荀攸要被自己气出病来了,曹冲只得乖乖把自己关了禁闭,诚心诚意地完成抄写功课。
  唉,这些诗都是很好很好的,可他偏偏不会写!
  这难道是他的错吗?
  都是网络、游戏、小说太害人啊!
  他在一个盛产废物的时代长大,还会写字就很了不起了!
  老师不懂学生苦!
  曹冲抄了半天诗,感觉有点累了,决定给他二哥写信一封解解闷,告诉他二哥不是他不想题诗一首刻在碑上,而是荀攸不允许!至于他写的绝妙好诗,自然也被附在最后供曹丕欣赏!
  邺城之中,曹丕心情很不错。
  自从曹冲回了庄子,他耳根可算清静了,用不着经常听曹冲跑过来鬼话连篇。
  舒服,非常舒服!
  曹丕用过午饭,正要拿本书出来看看,就听人说曹冲命人送信过来了。
  曹丕眉头直跳,有种很不妙的预感。
  这绝对不是他多心,而是曹冲每次写信来就没干过什么好事!
  曹丕如临大敌地看着底下人呈上来的信,很想直接将它毁尸灭迹!
  曹丕犹豫的时间太久,曹彰正好有事找了过来。
  曹彰瞧见他二哥一脸警惕地盯着封信看,不由好奇地问道:“二哥,这是谁写来的信,你怎么不拆来看看?”
  曹丕面不改色地说道:“没什么,只是封不太重要的信。你过来有什么事?”
  曹彰说道:“爹叫我过来喊你们过去商量事情。”
  曹丕果断把信揣进怀里藏好,说道:“我这就过去。”
  曹彰注意到他的动作,有点纳闷:不是说不太重要的信,怎么还随身带上了?
  曹彰一向不爱多想,见曹丕已经起身,便去把曹植也喊上,三兄弟一起去见曹操。
  曹操正和荀他们喝酒,见三个儿子过来了,笑着让他们落座。
  对于三个相对年长的儿子,曹操心中是很看重的,这次让他们过来就是想提前安排好下次出征时的随行人选。
  士兵们要适应水上作战,你想随行也得在船上站稳当了才行,要不跟着南下岂不是丢人?
  曹彰一听又有机会出征,自是第一个开口:“孩儿愿当前锋,助父亲攻城掠地!”
  曹丕也说道:“孩儿愿往。”
  曹植嘴慢一步,有些懊丧,赶紧跟着两个兄长表决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