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冲不由看向曹操,试图从曹操那得到答案。
  曹操言简意赅地说道:“子文他有事要办。”
  曹丕又看了曹冲一眼,眼神里的意思大概是“回头我会跟你三哥说一说你问都没问起他这件事”。
  曹冲想要替自己狡辩一二,曹丕却没给他机会。
  曹丕侧过神恭恭敬敬地迎曹操入府:“父亲一路辛苦,府中已经备好酒食,父亲且用上一些再去歇息。”
  曹操对曹丕的处事能力挺满意,点头说道:“也好。”
  眼见解释时机过去了,曹冲只得无奈地把嘴巴合上。
  算了,三哥人那么好,一定不会怪他的!
  第36章 【要的要的】
  一行人进屋落座,曹操坐在主位上,曹冲坐在底下当陪客,听着他们边吃酒边讨论北征乌丸诸事,心里还惦记着他三哥的事。
  唉,人的悲喜并不相通,他们都在庆祝北征大捷,他却担心二哥告状!
  临别时他信誓旦旦表示一定会想念三哥,不想居然还不如二哥记得清楚,真是惭愧啊!
  曹冲等曹操等人饭饱酒足,才凑到荀攸身边关心起“哥哥去哪儿”这个问题。
  荀攸涵养极佳,对于凑到自己身边来说话的曹冲并不反感,如实将曹彰的去向讲了出来:曹彰护送蔡邕之女回陈留郡去了。
  照理说这点事用不着曹彰亲自去,不过曹操听闻这位有名的才女能够默写出其父的藏书,便让曹彰将她护送回去好生保护起来,等她把书都抄录好了再回来。
  反正,曹操绝不是馋蔡邕家的藏书,单纯是爱惜蔡邕之女的才华!
  曹冲越听越觉得这个剧情很熟悉,仔细一琢磨,这不是蔡文姬吗?
  历史上有挺多与蔡文姬有关的记载,比如后世流传有很多与她相关的诗词戏文,著名的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等等;再比如她本来字昭姬,后来出了那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她便要避讳司马昭名讳改为文姬。
  这些传说故事争论颇多,曹冲也不晓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反正这是个很厉害的才女就是了!
  听荀攸说蔡文姬果真能默出家中藏书,曹冲也有些眼馋了。
  曹冲一阵惋惜:“父亲怎么不把蔡先生留在邺城?”
  这么出色的记忆力,不忽悠来他即将成立的出版社当编辑着实可惜了!
  荀攸见曹冲眼睛熠熠发亮,笑着说道:“主公的意思是再给她在家乡寻一门亲事,等她成家之后再将她们举家接过来也不迟。”
  这世道太乱,一个弱女子终归难以安稳生活,何况蔡邕无后,蔡氏再嫁也算是为蔡邕传衍子嗣了。
  曹冲倒没考虑那么多,听荀攸这么说觉得有理。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晓了,又追问:“那三哥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荀攸说道:“应当不会太久,他早我们半个月出发,取书可能会耽搁些时日,约莫晚个半个月就该从陈留郡那边归来了。”
  一听还有半个月,曹冲心里顿时有了数,准备好生备些吃食给曹彰。
  这绝对不是心虚,而是弟弟对哥哥的关心来着!
  一会他马上就写信托人送去陈留郡,好好表达一下久别多时的思念之情,绝对要赶在二哥告状之前让三哥感受到这份浓浓的兄弟情义!
  曹操在上首坐着,一眼便瞧见曹冲先是凑到荀攸旁边嘀嘀咕咕,接着又露出一脸狡狯的笑容。他把手里的酒杯放下,问荀攸和曹冲:“你俩在说什么悄悄话,说出来让我也听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