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位司小官人跟他说了,村里这些年得病的多,庄稼也长不好的原因还在水。
  虽说浇地用的水太多没办法,但吃的水从河里挑还是能行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存下影儿了,这喝了半个多月的河水,村里人都说身子骨比从前有力气些了……
  车夫们也不知道这河边的水和村里的水有啥分别,反正要钱的不喝白不喝。
  上河村这地方被铁渣子祸祸得是坷碜了些。
  但他们走南闯北的,什么坷碜地方没去过,到那山穷水尽时,混了马粪的水也喝过。
  因此一个个都乐呵呵地接过了水碗,还夸了夸小娃娃们机灵能干。
  也就是喂了马,喝了碗水的工夫,一辆大车就就装满了。
  呵呵,十几号人前后左右一齐上阵,它能不快吗?
  不过反正一车十文是固定好的价钱,也不是他们出,而是由这个干瘪老头计着数,管分钱的,所以他们就等着就行了。
  头前一辆车的车夫把车赶走,第二辆车就接上了位置……
  眼瞅着装满了三辆车,单村长就吼了一嗓子。
  “行了,先歇下,过来领钱!”
  这干活的是十五个人,装了三辆车,一共三十文,这样一个人就能分两文。
  不要说这两文钱少,这守家在地的,不过打个盹的工夫就落两文,那不是跟白给的一样?
  拿到钱的人都精神一振,接着再装下一车。
  十两大车装满,也就是一顿饭的工夫。
  眼瞅着大车队满载着走了,村民们也扛着木锹回家。
  每个人的口袋里都装了六七文的钱,要是一家出了两个劳力,那就是十几文。
  这不费多少力气,又挣钱快,这头干活,那头拿钱的,谁不想干啊!
  完了都不耽误做其它活儿,种地的还能种地,纺线的还能纺线。
  这不,有好几个在外做工的村民,都悄悄地被家人给叫回来了……
  运送铁渣的大车队浩浩荡荡,从上河村出发,直奔开阳县卫星村的石渣场。
  路上肯定少不了要经过几处村镇,那各村的村民,瞧见了这敞着口的大车,都是撇嘴皱眉,远远地就要躲开,仿佛他们车上,拉着的不是铁渣,而是大粪一样……
  不,也不对,如今各村的日子都不好过,甭管路过运货的大车里装的是什么,那总想沾点便宜的就眼巴巴地盯着看,万一车子打晃了,颠簸出点什么来,他们不是能捡漏么?
  就算是大粪,穷疯了的家伙们也敢弄回自己家地头去。
  但铁渣子,那可正是人见人嫌啊。
  这条道上的村民们,都知道应祥县里那个两村打架的故事,不就为了铁渣子不该往我村倒可你们偏要倒吗?
  这些路人们,谁也没想到会有个人傻钱多的冤大头,花银子买,再花银子装和运……
  所以说没人眼馋,这运货的人就省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