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353(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儿子不像自己,更像自己的老爹和兄弟,朱高炽也是心伤,不知该烦恼还是庆幸。但也多少明白了老爹更喜欢两个弟弟的原因。
  谁不喜欢像自己的孩子?
  若不是朱瞻基也喜欢读书,朱高炽怕是会更加别扭。
  朱瞻基早慧,对父王同两个叔父尤其是汉王的争夺, 多少知道一些,同样也听闻了定国公和兴宁伯的大名。
  对定国公,他十分佩服。
  对兴宁伯,他则感到好奇。
  定国公是高皇帝的义孙,自幼从军,战功累累,于靖难中屡立奇功,深得皇祖父信任。兴宁伯弃文从军,以布衣起身,更有大孝之名。年不及弱冠即受封一等伯,掌控大宁,镇守边塞之地。每次听皇祖父提起此人,都是颇多赞赏。教导他读书的王府教授却对其多有谤言,斥其为小人,佞臣。
  朱瞻基更加好奇。
  身为姚少师的徒弟,兴宁伯究竟是贤能的治世之才,还是谄媚小人朝中佞臣?
  如果有机会,他很想见见此人,或许能解开心中的困惑。
  朱高炽能猜到儿子在想些什么,不免摇头轻叹。
  多年之前,皇太孙尚在,他与二弟三弟一同进京朝拜。当时,定国公尚未封侯,兴宁伯还只是个百户。
  路上的不平,京中的暗潮汹涌,逃离南京时的那场大雨,兄弟三人在雨中把臂大笑。
  一去经年,恍如隔世。
  如今,二弟三弟去了边塞,定国公兴宁伯镇守一方,他却囿于京城,在原地踏步。
  是谁的错?
  能问的,只有自己。
  “父王?”
  面对长子不解的目光,朱高炽笑了,“父王只是忆起早年间的事。当年,父王能平安从金陵离开,还是兴宁伯出的主意。还有这个杂粮饼子……”
  朱高炽放松了神情,陷入了回忆之中。
  朱瞻基听得十分认真,双眼发亮,父王第一次同他说这些。
  暖阁外,平王妃拦住了宦官,“王爷在同世子说话,不必打扰。”
  话落,带着宫人,沿来时路离开。
  王爷不是陛下唯一的儿子,世子也只是王爷的长子。
  空中闪过惊雷,雨幕骤降。
  平王妃停在廊下,墙壁之上的蟠螭隐于祥云之内,屋顶檐角的青色琉璃瓦被雨水敲击出了一声声脆响。
  一场大雨,笼罩了整座南京城。
  “王妃?”
  “回吧。”平王妃突然笑了,笑得释怀,“快到王爷千秋了,府内也该准备着了。”
  “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