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他乡遇故知(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赖于赵无忌当初在青州府搞得基建事业,如今的青州府各大府县,全部都有水泥路相通,在平整的水泥路上,马车行驶的速度大大加快,只需要一夜的时间,便可从乐安港到达青州城。
  队列最核心中间处的那一辆黑色马车,乃是所有马车里面,看上去最为宽大和华贵者,护卫在四周的骑兵们,似是有意无意地,与这辆马车保持了相对较远的距离。
  青州府这边并未受到战火袭扰,十分的安全。
  马车的车厢里面,竟有一处十分舒适的大床,床下胡乱散落着女子的衣衫,皎洁的月光透过顶层的玻璃天窗,映照在床上玉人的娇美容颜上。
  床上,赵无忌拥着赤裸着美背的杜红儿,两人同盖一张大被,睡得十分香甜。
  夜深人静,道路两旁农作物的天然清香淡淡袭来,马车车队在水泥路上,渐行渐远……
  次日一早,赵无忌骑着马,率领着千名重骑兵,终于抵达青州城。
  距离青州城十余里地之外,赵无忌便已经看到了道路两侧大量席地而卧的灾民们,灾民数量极其庞大,一眼都望不到头。
  想到这还只是青州城一地的灾民数量,赵无忌的心情,顿时便是沉重万分。
  很快赵无忌等人便来到了青州府城门之处,闻讯赶来的同知孙铨正带着几位官员,在此地迎接赵无忌。
  孙铨是大明名臣孙承宗之子,他原本是高苑县知县,因其家世和能力而受到史可法赏识,得到提拔。
  山东之战中,清兵入侵高阳,孙承宗组织家人与民众毅然与强大清兵对抗,兵败后全家皆死,壮烈殉国。
  事后得知此事的崇祯皇帝,感动之余,便将孙铨提拔到了青州同知的位置,也有勉励忠臣之后的意思。
  赵无忌急忙翻身下马,与孙铨见礼。
  当初孙承宗对赵无忌也是极为赏识,曾特意前去青州城,见了赵无忌一面,又将自己毕生所学编纂的兵书赠给赵无忌,感念这番恩德,是以赵无忌对孙铨非常客气。
  寒暄过后,赵无忌皱眉望着城墙下面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灾民们,出声问道:“史大人果然没有建造难民营?”
  孙铨先是点头,随即又急忙摇了摇头,道:“侯爷有所不知,史大人一直按照侯爷当初留下来的规矩,去赈济和安置这些灾民。”
  “普通灾民,每日只有两碗稀粥,肯做事的灾民,则可以吃到三顿米饭,至于这些灾民所做的工作,便是营造房屋,搭建灾民营。”
  “只不过灾民数量实在太多,史大人虽然已经倾尽全力,但营造房屋的速度依旧远远赶不上灾民增长的速度,是以……”
  赵无忌点了点头,脸上神情有所缓和。
  既然史可法走在正确的路上,自己便无需为他和这些灾民担忧。
  不过赵无忌还是忍不住补了一句,“还是要尽快营造灾民营,再有数月,便是寒冬,总不能让这些灾民露宿野外。”
  “资金方面若是有问题,可以与庆记,和记的掌柜商议,就说是本官的意思。”
  孙铨急忙谢过。
  随即赵无忌又转身吩咐身后的李定国道,“联系庆记在本地的掌柜,让他未雨绸缪,抓紧煤矿的开采,提前制造大量煤炉,一旦冬季来临,宁可用成本价,甚至是亏本价,也要保证灾民营的供暖。”
  赵无忌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将这些灾民接走,在此之前,也只能尽量地多做准备,做好灾民留在青州的长期准备。
  “史大人呢?”赵无忌问道。
  “下官听闻官仓那边出了点事情,史大人一早便赶去处理此事,所以未能前来迎接大人。”孙铨有些吞吞吐吐地答道。
  “官仓出事?”在这个敏感的时节,任何涉及到粮食的问题,都会被无限地放大,能惊动史可法亲自前去,此番麻烦怕是不小。
  赵无忌想了想,当即命刘芳亮带人守在城外,自己则带着五十名重骑兵以及商敬石,秦翼明等人,进了青州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