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2 / 4)
见无忧满脸好奇,他忽然将手中的丝绦向无忧的方向一递,“要不,你来帮我系裙带?”
... ...
无忧和她的阿父曹统一样,天性里就有着极其旺盛的求知欲。
她小步走到桓崇身边,接过他手中的带子,再向他瞧了眼,道,“...那我系了!”
...这还是一幅白色的素裙呢!
无忧按照平日里的习惯,刚把腰间的丝绦扎好,却听桓崇道,“不行,紧些。”
她赶忙再用力勒了勒,“这下行了吗?”
桓崇却皱眉道,“不行,太松了,再紧些。”
这件铠下裙,是专门用来防止下铠坠落的,所以务必要系得紧些、再紧些。
见无忧不管怎么系,都生怕勒到他的腰似的。桓崇干脆捏过她那两只小手,将两根裙带用力一拉。直把那带子扎得都快勒进肉里,这才放手道,“腰带系好了。”
无忧呼了口气。却见这还没完,紧接着,桓崇将那两根衣带从肩上一缠,在身上牢牢打了个死结之后,他这才伸手去够那柞甲。
有了系裙带的经验,无忧也顾不上别的了。她赶忙跟着服侍,等桓崇把最后的那根革带紧紧扎束停当,她却觉得那套沉甸甸的柞甲像是压在自己身上似的,勒得她快不能呼吸了。
...光是穿上一层甲衣就这般的折磨,遑论再上阵杀敌了。
桓崇走了几步,再活动下双臂。见一切妥当了,他这才去拿案上的宝剑。
柞甲很沉,穿上后,他的行动便没之前那么灵便了。桓崇的手指还未碰着剑身,无忧却是先他一步。她小心翼翼地提气,用双手把那柄剑捧了起来。
剑是凶器,桓崇的眼光一闪,方要让无忧放下,却见女郎轻盈盈地转个身,便将那口剑捧到了自己的面前。
女郎虽柔弱,眼神里的坚定却不输男儿。
桓崇的面色也肃然起来,片刻后,却见那朱红色的小嘴一张,听她一字一句道,“郎君此行,武运昌隆。”
作者有话要说: ...又锁章了,我要哭了!!!
第77章
从桓崇出征那日起, 陶家便冷清了下来。
能上战场的男人全部奔赴战场, 就连小陶将军也常驻军营, 不怎么归家了。可陶家的女人对此,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后宅中的女眷们各个安分守己,只偶尔在小陶将军夫人的召集下,聚在一起绣绣花、念念佛。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日子竟然比无忧在建康时还要自由。
但,此自由非彼自由。
无忧在家中等了近半个月,还未等到什么战报。她刚刚有些不宁,这时,恰好那一路跟随桓崇、运送笼箱的曹承适时归来。待确认了桓崇一行人顺利抵达襄阳、并立即着手开始布防之后, 无忧的心绪这才稍微安定了些。
... ...
这一仗近在眉睫之内,却也不知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更不知最终的战果会是如何。
而且, 陶侃的重病, 陶家后继无人的窘境, 桓崇和王恬的请缨, 王家的介入,以及桓崇那日对自己揭露出来的野心...一切的一切,无不预示着荆州、乃至晋廷未来将会出现的变迁。
无忧坐在窗前思量了半晌, 少倾后,她提笔研墨,写就了一封家书——既是为了避免双亲挂念, 也是为了预先和他们通口气。落笔后,她通读了一遍,左右想了想,又在末尾处加了两笔,这才满意。
无忧将那信纸吹了吹,待墨迹稍安,她方要让侍婢们把曹承唤来,忽听外面廊下陆续传来了几声问安。 ↑返回顶部↑
... ...
无忧和她的阿父曹统一样,天性里就有着极其旺盛的求知欲。
她小步走到桓崇身边,接过他手中的带子,再向他瞧了眼,道,“...那我系了!”
...这还是一幅白色的素裙呢!
无忧按照平日里的习惯,刚把腰间的丝绦扎好,却听桓崇道,“不行,紧些。”
她赶忙再用力勒了勒,“这下行了吗?”
桓崇却皱眉道,“不行,太松了,再紧些。”
这件铠下裙,是专门用来防止下铠坠落的,所以务必要系得紧些、再紧些。
见无忧不管怎么系,都生怕勒到他的腰似的。桓崇干脆捏过她那两只小手,将两根裙带用力一拉。直把那带子扎得都快勒进肉里,这才放手道,“腰带系好了。”
无忧呼了口气。却见这还没完,紧接着,桓崇将那两根衣带从肩上一缠,在身上牢牢打了个死结之后,他这才伸手去够那柞甲。
有了系裙带的经验,无忧也顾不上别的了。她赶忙跟着服侍,等桓崇把最后的那根革带紧紧扎束停当,她却觉得那套沉甸甸的柞甲像是压在自己身上似的,勒得她快不能呼吸了。
...光是穿上一层甲衣就这般的折磨,遑论再上阵杀敌了。
桓崇走了几步,再活动下双臂。见一切妥当了,他这才去拿案上的宝剑。
柞甲很沉,穿上后,他的行动便没之前那么灵便了。桓崇的手指还未碰着剑身,无忧却是先他一步。她小心翼翼地提气,用双手把那柄剑捧了起来。
剑是凶器,桓崇的眼光一闪,方要让无忧放下,却见女郎轻盈盈地转个身,便将那口剑捧到了自己的面前。
女郎虽柔弱,眼神里的坚定却不输男儿。
桓崇的面色也肃然起来,片刻后,却见那朱红色的小嘴一张,听她一字一句道,“郎君此行,武运昌隆。”
作者有话要说: ...又锁章了,我要哭了!!!
第77章
从桓崇出征那日起, 陶家便冷清了下来。
能上战场的男人全部奔赴战场, 就连小陶将军也常驻军营, 不怎么归家了。可陶家的女人对此,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后宅中的女眷们各个安分守己,只偶尔在小陶将军夫人的召集下,聚在一起绣绣花、念念佛。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日子竟然比无忧在建康时还要自由。
但,此自由非彼自由。
无忧在家中等了近半个月,还未等到什么战报。她刚刚有些不宁,这时,恰好那一路跟随桓崇、运送笼箱的曹承适时归来。待确认了桓崇一行人顺利抵达襄阳、并立即着手开始布防之后, 无忧的心绪这才稍微安定了些。
... ...
这一仗近在眉睫之内,却也不知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更不知最终的战果会是如何。
而且, 陶侃的重病, 陶家后继无人的窘境, 桓崇和王恬的请缨, 王家的介入,以及桓崇那日对自己揭露出来的野心...一切的一切,无不预示着荆州、乃至晋廷未来将会出现的变迁。
无忧坐在窗前思量了半晌, 少倾后,她提笔研墨,写就了一封家书——既是为了避免双亲挂念, 也是为了预先和他们通口气。落笔后,她通读了一遍,左右想了想,又在末尾处加了两笔,这才满意。
无忧将那信纸吹了吹,待墨迹稍安,她方要让侍婢们把曹承唤来,忽听外面廊下陆续传来了几声问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