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烽火燃,战事起(3 / 4)
即便知道杨坚身手出众,有铁甲护身,伽罗还是忍不住的担心,生怕那如潮人群里有冷箭趁隙射中杨坚要害那副沉重的铁甲固然严密,护住周身,眼鼻处却还是留有空隙。况且那样沉重的铠甲,穿着走路尚且费力,要执剑对敌,又得费多少力气?
担忧毫无用处,伽罗不敢闭眼睛,不自觉的合十双手,将从前拜过的佛像菩萨尽数回想一遍,祈求杨坚安然无恙,祈求杨玄感尽快带兵赶来救驾。
手背被风吹得冰冷,掌心密密匝匝的却全是汗水。
伽罗垂手,在风里吹干腻腻的汗,忽觉掌心一热,有只小手牢牢握住了她。
那只手有着迥异于同龄人的力道,令伽罗愈跳愈快的心稍稍一顿。
低头,对上韩伯岳的目光,是令她都意外的镇定。
“傅姐姐害怕他们打上来是不是?”韩伯岳声音尚且稚嫩,却颇坚定,“别怕,伯岳会保护姐姐!你看”他指着另一条盘旋上山的小路,那里也设了隘口,是韩林带着士兵死守,如铜墙铁壁。
“那是我爹爹。”韩伯岳语气中颇为自豪,“他说过,不管多少人来打,咬着牙关一个一个打回去,总会有赢的时候。那些人虽然凶狠,却都不及爹爹厉害,他会保护我们的。”
真是孩子气,伽罗一笑,握紧他的小手。
另一只袖中,不自觉地将匕首握得更紧。
“你爹爹说得对!”她说。
沿着山路层层防线,杨坚保护着她,而她最要紧的是保护韩伯岳。
……
山下的对战异常激烈,汹涌而来的敌兵像是泄闸的洪水。
杨坚神情冷厉,身上铁甲沉重,手中长剑冰冷。这些都是大隋的兵士,是本该保疆卫国的子民,而他和身后的侍卫、柘林府的守军,都是大隋同袍,本该协力对抗外寇,此刻却不得不刀剑相向。
武元帝回京继承皇位时,因朝堂大乱,宫廷外未起战事,然而权力相争,到了此时,恶战仍旧不可避免。
每一剑斩下去,都像是有尖锐的刺扎在身上。
然而他必须守住。
杨坚神色冷凝,魁梧冰冷的盔甲横在路中间,浴血如神。
数里之外,杨玄感几乎是用尽浑身解数,令身下骏马疾驰如风。
隋州境内被李昺把持多年,盘根错节,杨坚又是孤军深入,除了最先投诚的韩林,旁人都不敢轻易将赌注押在他的身上。
柘林府地势占利,又有韩林决心相助,杨坚遂选了此处作战。然而除却柘林,周遭的折冲府都是李昺的亲信,哪怕有人心存摇摆,也无一人敢公然相助李昺严防死守之下,杨玄感为保性命,无法公然携虎符和兵部文书去调兵,派侍卫潜入时,也被对方搪塞以怀疑有诈的借口搪塞回来。而今朝堂式微,局势动荡,他们有恃无恐。
杨玄感无奈,只能绕过李昺的防守,往别处调兵。若不是有元岩吐露的种种消息为佐证,他都未必能顺利调动兵力来救。
两处折冲府的三千兵力日夜兼程,他带三百骑兵在前,两名中郎将带余下步兵在后,途中冲破数次阻拦,才赶到小相岭,却还是迟了。
峰峦连绵叠嶂,杨玄感远远望过去,能隐约看到小相岭乌压压的人群。
距离太远,他看不到确切情形,然而那团人群已至山腰,想必第一道防线已然溃败,此刻的杨坚和柘林府守军,已是拼死支撑。
手中铁枪已经握得发烫,杨玄感高声呼喝,率三百骑兵抢先攻至。他正当壮年,满腔胆气吼出,如同虎啸,疾驰至李昺的后军,未等对方举矛抵挡,身下骏马腾身而起,越过连排的盾牌,闯入敌阵。
后军安排的都是心存犹疑之人,不及前军整肃善战,阵营霎时骚乱。
杨玄感纵马横冲直撞,迅速冲乱队形,三百骑兵紧随其后,仿佛虎入狼群。
他浑厚的声音几乎响彻郊野 ↑返回顶部↑
担忧毫无用处,伽罗不敢闭眼睛,不自觉的合十双手,将从前拜过的佛像菩萨尽数回想一遍,祈求杨坚安然无恙,祈求杨玄感尽快带兵赶来救驾。
手背被风吹得冰冷,掌心密密匝匝的却全是汗水。
伽罗垂手,在风里吹干腻腻的汗,忽觉掌心一热,有只小手牢牢握住了她。
那只手有着迥异于同龄人的力道,令伽罗愈跳愈快的心稍稍一顿。
低头,对上韩伯岳的目光,是令她都意外的镇定。
“傅姐姐害怕他们打上来是不是?”韩伯岳声音尚且稚嫩,却颇坚定,“别怕,伯岳会保护姐姐!你看”他指着另一条盘旋上山的小路,那里也设了隘口,是韩林带着士兵死守,如铜墙铁壁。
“那是我爹爹。”韩伯岳语气中颇为自豪,“他说过,不管多少人来打,咬着牙关一个一个打回去,总会有赢的时候。那些人虽然凶狠,却都不及爹爹厉害,他会保护我们的。”
真是孩子气,伽罗一笑,握紧他的小手。
另一只袖中,不自觉地将匕首握得更紧。
“你爹爹说得对!”她说。
沿着山路层层防线,杨坚保护着她,而她最要紧的是保护韩伯岳。
……
山下的对战异常激烈,汹涌而来的敌兵像是泄闸的洪水。
杨坚神情冷厉,身上铁甲沉重,手中长剑冰冷。这些都是大隋的兵士,是本该保疆卫国的子民,而他和身后的侍卫、柘林府的守军,都是大隋同袍,本该协力对抗外寇,此刻却不得不刀剑相向。
武元帝回京继承皇位时,因朝堂大乱,宫廷外未起战事,然而权力相争,到了此时,恶战仍旧不可避免。
每一剑斩下去,都像是有尖锐的刺扎在身上。
然而他必须守住。
杨坚神色冷凝,魁梧冰冷的盔甲横在路中间,浴血如神。
数里之外,杨玄感几乎是用尽浑身解数,令身下骏马疾驰如风。
隋州境内被李昺把持多年,盘根错节,杨坚又是孤军深入,除了最先投诚的韩林,旁人都不敢轻易将赌注押在他的身上。
柘林府地势占利,又有韩林决心相助,杨坚遂选了此处作战。然而除却柘林,周遭的折冲府都是李昺的亲信,哪怕有人心存摇摆,也无一人敢公然相助李昺严防死守之下,杨玄感为保性命,无法公然携虎符和兵部文书去调兵,派侍卫潜入时,也被对方搪塞以怀疑有诈的借口搪塞回来。而今朝堂式微,局势动荡,他们有恃无恐。
杨玄感无奈,只能绕过李昺的防守,往别处调兵。若不是有元岩吐露的种种消息为佐证,他都未必能顺利调动兵力来救。
两处折冲府的三千兵力日夜兼程,他带三百骑兵在前,两名中郎将带余下步兵在后,途中冲破数次阻拦,才赶到小相岭,却还是迟了。
峰峦连绵叠嶂,杨玄感远远望过去,能隐约看到小相岭乌压压的人群。
距离太远,他看不到确切情形,然而那团人群已至山腰,想必第一道防线已然溃败,此刻的杨坚和柘林府守军,已是拼死支撑。
手中铁枪已经握得发烫,杨玄感高声呼喝,率三百骑兵抢先攻至。他正当壮年,满腔胆气吼出,如同虎啸,疾驰至李昺的后军,未等对方举矛抵挡,身下骏马腾身而起,越过连排的盾牌,闯入敌阵。
后军安排的都是心存犹疑之人,不及前军整肃善战,阵营霎时骚乱。
杨玄感纵马横冲直撞,迅速冲乱队形,三百骑兵紧随其后,仿佛虎入狼群。
他浑厚的声音几乎响彻郊野 ↑返回顶部↑